学术投稿

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张帆;杨立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 住院医师培训, 远程, 网络
摘要:目的:研究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价值。比较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与现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别。方法:选择在本院轮转期限为三个月的住院医生,分为院本部组及分院组,院本部组采用每周现场教学模式,分院组通过远程视频同步接受教学,并与院本部组共享数字影像图片资源。分别以考试成绩、报告完成量、自我评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现场教学模式组与网络远程教学模式组在考试成绩、自我评估方面及报告完成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82.32±4.21)、(81.69±4.13),(15.65±1.44)、(15.45±1.32),432份/人、415份/人。结论:在影像诊断住院医师培训中,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与现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相当。在无法实现现场教学的地点可适当开展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肥胖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护理特点,为提高此类患者术后复苏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术后入复苏室的择期全麻病人160例,其中包含肥胖组(F)40例和正常组(N)120例,记录术后复苏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措施及转归。结果:肥胖组(F)术后躁动、缺氧乃至重新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组增加,术后对其进行复苏护理,所有患者均得以清醒且各项体征都恢复正常后送回病房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临床复苏率为100%。结论:肥胖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间并发症比正常体重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高,故此对此类病人应该更加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以此确保复苏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0天后进行面神经功能 Honse Breakman评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 Honse Breakman面神经功能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杨新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分析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的胆囊切除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胆结石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2例,将其分为逆行组和顺行组,逆行组由胆囊管开始切除胆囊,逆行组由胆囊底部开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手术后开腹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1±4.80天,明显久于腹腔镜组患者的14.98±1.07天;术后随访结果显示,逆行组患者穿孔率、发热率、置管引流、肠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79%、12.50%、5.36%、16.07%,明显高于顺行组的:0.00%、3.57%、1.79%、3.57%,在肠粘连差异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9397,P=0.0262)。结论:顺行性胆囊切除较逆行性胆囊切除手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较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喻贵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0例妇科护理中的风险与对策

    目的:探究妇科护理中的风险和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妇科住院患者50名,其中子宫肌瘤12人,异位妊娠21人,卵巢囊肿17人。对患者进行护理方面、医疗技术方面、病情恢复情况等方面的询问,记录询问结果。结论:护理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各个方面,医护人员只有从细节做起,提高责任心并且耐心指导沟通才能够正确处理护理中的风险。

    作者:范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甘草酸二铵在肝病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本文主要对甘草酸二铵如何在肝病临床治疗中产生作用以及其机理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肝病治疗的手段和技术。方法:通过对相关的资料文献进行分析,简述肝病临床治疗中如何使用甘草酸二铵。结果:通过对甘草酸二铵如何在对肝病毒进行治疗以及机理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使用提供各类详实的参考资料。

    作者:董亚娟;杨文翠;敦义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活素治疗瓣膜性心脏病与非瓣膜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瓣膜性心脏病与非瓣膜性心脏病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将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瓣膜性心脏病与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给对照组,而观察组则是在使用对照组所采取的基础上,还采用新活素静脉注射,通过对比这两组治疗五天之后的Ⅱ-端脑利钠肽前体、超敏 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结果:通过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Ⅱ-端脑利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水平显著更优,P<0.05显示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将新活素静脉注射进患者的肌体,可以提高心脏泵血功能,将心脏病患者的心肌灌注有效改善,因此在临床当中可以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胡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86例急性胃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和保守治疗在急性胃出血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接诊的86名急性胃出血患者进行比较治疗分析。对照组43人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43人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痊愈23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有效率95.3%;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有效率83.7%。结论:手术疗法在急性胃出血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比保守治疗更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注射低分子肝素减少皮下出血的研究进展

    为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介绍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相关研究进展,分别从注射部位、注射体位、注射方法、压迫进行阐述,提出腹部垂直进针法,不排气,缓慢推药,延长拔针,拔针后按压10min,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是较为理想的注射。

    作者:刘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儿科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病历,随机抽取153例,对153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42%;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药物率为40.41%,使用频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之后是大环内酯类以及青霉素类。结论:儿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大致遵循安全有效原则,可是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比较高,选择使用起点相对比较高,以及联合使用药物不合理等相关问题,因此,应该增强儿科合理使用药物。

    作者:周永淑;陈云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野生菌中毒肝损害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为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9月入住我院的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42例,按双盲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病例均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用药后实验组 ALT、AST、DBTL、ALP 分别为(51.21±8.21)U/L、(82.52±6.52)U/L、(8.56±2.06)μmol/L、(176.62±16.25)U/L,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野生菌中毒,可缓解肝损害,改善预后,多烯磷脂酰胆碱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

    作者:杨世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院党支部量化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党支部量化考核工作对于促进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但是,由于量化考核是作为一种成功的经验被引入党建领域,理论还不成熟,实践时间短,在考核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量化考核工作的实施效果。本文基于《医院党支部设置、职能界定及量化考核体系研究》课题,对调研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逐一分析,并基于党务工作实践和调研结果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程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一2014年1月共36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在C型臂透视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复位,灌注骨水泥椎体成形,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本组36例患者,25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例患者部分缓解,4例患者轻度缓解,术后 X线检查显示椎体高度均有良好恢复。结论:PKP在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适合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1]。

    作者:张郭锐;张恩赦;杨艺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波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瘤样增生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瘤样增生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波和微波配合治疗20例宫颈瘤样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波治疗使宫颈向宫颈口凹陷并收缩,瘤样增生组织暴露,微波使瘤样增生的组织变性缩小。结论:超声波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瘤样增生创伤小,愈合佳,是目前子宫颈瘤样增生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于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其对于提高乳腺癌护理质量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采用自编量表统计分析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社会行为问题及个人情绪问题。所有实验结果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社会行为问题及个人情绪问题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睿光;冯彬;执湖仙;杨亦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12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总共128例者,中医辨证为风热证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静脉注射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注射病毒唑注射液。结果:对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统计结果。疗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有效率是98.4%对照组是89.1%,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有效率是98.4%对照组是95.3%卡方检验结果P小于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差异。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用药物病毒唑。

    作者:汤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家庭病床的运用探讨

    目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的在社区家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社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家庭病床病人69例,对其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9例居民中,2012年18例居民们选择使用中医治疗,占26.09%,2013年51例居民选择使用中医治疗,占73.91%,可见2013年选择中医治疗的人数明显高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13年对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本组69例家庭病床病人病情发展情况,15例病人痊愈,占21.74%,45例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占65.22%,7例病人病情加重入院治疗,占10.14%,2例病人应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占2.90%。结论:中医适宜技术逐渐在社区家庭病床病人的治疗中得到应用,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作者:许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特点分析

    目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其用药特点予以分析。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确诊的社区糖尿病患者150例,采取自制问卷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服药情况及治疗情况等内容进行统计。结果:15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54%,出现合并眼、脑、心、神经病变者46例,常见用药类型是磺脲类,占总人数的81.3%,胰岛素制剂94人,占总人数62.7%,54.7%的患者单用一种药物,联合用药者占42.7%。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特点基本合理,其中针对一些血糖控制率低、单用药物比率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社区教育,优化给药来予以改善。

    作者:姚少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根治性子宫切除患者,对其进行进行综合干预护理,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对排尿功能的影响。结果:经过本次实验治疗,患者的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率为48%~62%,每天尿急的发生率较之治疗前也有所降低,降低比率为45%~75%,每次排尿时间较之治疗前也有所缩短,缩短比率为49%~76%,治疗之后排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增加量为55%~154%,则治疗后患者在排尿次数、尿急发生次数、排尿时间、排尿量等指标上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者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膀胱的功能障碍发生率,而且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以及自主排尿,以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功能。

    作者:王传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而骨折病人术后疼痛是临床上常见、普遍、重要的现象,由于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得得神经末梢,降低了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切口疼痛可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早期活动和饮食状况等,造成创口愈合延迟、康复过程减慢等。故有效的麻醉后镇痛能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手术后身心康复十分重要。[1]

    作者:孙志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1]。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而产后出血又是以宫缩乏力性出血为常见[2]。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是保证产妇生命安全的关键。

    作者:谢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