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黄睿光;冯彬;执湖仙;杨亦颖

关键词:乳腺癌,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于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其对于提高乳腺癌护理质量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采用自编量表统计分析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社会行为问题及个人情绪问题。所有实验结果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社会行为问题及个人情绪问题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癌术后应用吡柔比星改良膀胱灌注的临床护理配合

    目的:探究膀胱癌术后应用吡柔比星改良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护理配合。方法:依照病患自身条件,对来我院就诊的50例病患使用改良后的改良膀胱灌注方法进行治疗,在关注之后,护士要对病患进行有效护理。结果:在一个治疗周期后,无一例病患出现异常现象。结论:利用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可以在根本上减轻病患的痛苦。有效提高膀胱癌的治愈率。将病患的生活质量加以提高。

    作者:范璐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睢宁县睢城镇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睢宁县睢城镇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本镇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睢宁县睢城镇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睢宁县睢城镇2009-2013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82例,年均发病率为51.96/十万;5~9岁儿童占46.56%,20岁以下儿童占93.81%;男女性别比例为1.93∶1;4-6月发病多,占病例总数的53.44%;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2.16%,其次是幼托和散居儿童。结论:睢宁县睢城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发病率高的是20岁以下儿童,男性高于女性,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是提高相关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戴小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花;牛光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科病人的护理探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骨科护理和治疗专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由于骨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手术时要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决患者的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李彩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到2013年接收的8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视网膜的平均敏感度分别为(16.62±3.04)dB、(16.10±2.34)dB,有3例患者发生进行性视野损害,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2.42±2.36)dB、(10.56±2.47)dB,有10例患者出现进行性视野损害,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改善青光眼患者视力的作用,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振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目的:研究分析经十二指肠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8例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以十二指肠镜下胆道金属支架(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置入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参与本组实验研究的18例患者中,有17例行以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成功,成功率为94.40%,1例未成功是由于患者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癌肿过于巨大促使操作空间过小,无法插管,该患者后行以PTCD引流术。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术后一周内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13例,占总比例的72.20%,明显下降4例,占总比例的22.20%,总有效率为94.40%;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支架维持通畅时间平均为(9.60±2.40)个月;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1.10%(11/18)和27.70%(5/18)。除1例患者黄疸指标无下降外,其他17例患者均在住院1W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指标下降,且全身瘙痒感明显减轻,食欲增加。结论: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以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与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此外,该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经济性强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杞映华;赵磊;李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析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目的:分析西药阿莫西林理化特征以及药理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服用阿莫西林药物患者,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阿莫西林成功临床应用案例,了解阿莫西林在人体中的吸收、分布、代谢、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西药阿莫西林具有显著的消炎和抗菌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病菌造成的身体各种感染症状,并且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西药阿莫西林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对于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以及流血嗜血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和上下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伤寒、单纯性淋病以及消化道溃疡疾病上,治疗效果明显,另外,西药阿莫西林配合其他药物对一些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疾病,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总结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住院的患者共102例,其中51例术后接受舒芬太尼镇痛,作为实验组,另外51例术后接受芬太尼镇痛,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种药物的使用量、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作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情况,实验组的用药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用药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VAS评分可见,用药后,实验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有1例出现心率下降,不良反应率为1.9%。对照组有2例出现心跳过快,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5.9%。以上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作为新使用的镇痛药,对于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文森;康明春;杨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根治性子宫切除患者,对其进行进行综合干预护理,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对排尿功能的影响。结果:经过本次实验治疗,患者的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率为48%~62%,每天尿急的发生率较之治疗前也有所降低,降低比率为45%~75%,每次排尿时间较之治疗前也有所缩短,缩短比率为49%~76%,治疗之后排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增加量为55%~154%,则治疗后患者在排尿次数、尿急发生次数、排尿时间、排尿量等指标上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者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膀胱的功能障碍发生率,而且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以及自主排尿,以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功能。

    作者:王传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诊断与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诊断与中医治疗方法,丰富临床诊治工作经验。方法:共收录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在我院精神科接受诊断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对确诊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持续治疗2个月回访调查,按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疾病疗效评估方法,综合判断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结果:精神分裂症临床普遍表现为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水平。选用中医治疗方法持续调理,总体治疗有效率达96%以上,显著抑制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况。结论:中医疗法用于精神分裂症效果优越,临床值得推广此方法。

    作者:熊天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葛根芩连片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片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和多点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并分析小鼠心电图 T波变化情况。结论:葛根芩连片提取物0.7g·kg-1剂量对模型大鼠T波无显著影响,而3和1.5g·kg-1的药物剂量均能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及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改变,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毕红东;严鹏;左彦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3月 DM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掌握程度为97.5%,对照组掌握程度为65%,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2 h血糖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社区应推广借鉴。

    作者:杨玲燕;袁世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肥胖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肥胖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护理特点,为提高此类患者术后复苏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术后入复苏室的择期全麻病人160例,其中包含肥胖组(F)40例和正常组(N)120例,记录术后复苏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措施及转归。结果:肥胖组(F)术后躁动、缺氧乃至重新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组增加,术后对其进行复苏护理,所有患者均得以清醒且各项体征都恢复正常后送回病房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临床复苏率为100%。结论:肥胖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间并发症比正常体重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高,故此对此类病人应该更加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以此确保复苏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198例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护理重点与难点,以此作为循证医学的基础。方法:对我院收治并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患儿198例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患儿共发生穿刺感染4例、堵塞8例、外渗26例、针头脱出14例、静脉炎6例,合计58例,例次率29.29%;6~24个月患儿外渗发生率33.33%高于<6个月患儿2.20%、>2年患儿12.50%,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60.78%高于>2年患儿37.50%、>2年患儿高于<6个月患儿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感染、堵塞、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是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相关不良事件;小儿留置针不良事件影响因素较多,年龄是直观可见的影响因素,6~24个月患儿发生不良事件几率较高。

    作者:吴萍;王会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硬化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收的5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了常规西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海涛;赵小冉;孙占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资料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方法。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其血肿清除率平均为80%以上。结论: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对高血压脑出血愈后恢复、降低死亡及致残率相当重要。

    作者:周配权;邢立举;翟秀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产妇孕期保健的状况分析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目前产妇怀孕期间的保健状况以及对产妇和婴儿健康带来的影响。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产科当中的800例产妇在怀孕期间的保健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保健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数据。结果:孕产妇年龄在25岁以下的有124例(15.5%),25-30岁的有357例(44.62%),31以上的有319例(39.87%);30-35岁的产妇有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学历以及在怀孕期间给予健康教育的例数小于30岁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以上的产妇例数和30-35岁的产妇例数相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怀孕期间给予健康教育的例数明显<30-34岁的产妇例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剖宫产的例数>30以下的产妇例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怀孕期间应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得以明显增加,对孕产妇以及婴儿的生活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张晓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家庭病床的运用探讨

    目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的在社区家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社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家庭病床病人69例,对其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9例居民中,2012年18例居民们选择使用中医治疗,占26.09%,2013年51例居民选择使用中医治疗,占73.91%,可见2013年选择中医治疗的人数明显高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13年对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本组69例家庭病床病人病情发展情况,15例病人痊愈,占21.74%,45例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占65.22%,7例病人病情加重入院治疗,占10.14%,2例病人应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占2.90%。结论:中医适宜技术逐渐在社区家庭病床病人的治疗中得到应用,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作者:许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糖尿病足和非糖尿病足各50例。将糖尿病足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非糖尿病足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压和血糖的长期控制,并严格控制和治疗慢性并发症,对糖尿病病足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春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第二产程剖腹产对母婴的影响分析

    目的:总结和探讨第二产程剖腹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产科进行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的孕妇20例,即实验组,同时选择非第二产程剖腹的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新生儿的影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要完善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掌握剖腹产的指征,尽量减少第二产程剖腹产的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祁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