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周永淑;陈云武

关键词:抗菌药物, 我院儿科, 住院,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我院儿科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病历,随机抽取153例,对153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42%;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药物率为40.41%,使用频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之后是大环内酯类以及青霉素类。结论:儿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大致遵循安全有效原则,可是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比较高,选择使用起点相对比较高,以及联合使用药物不合理等相关问题,因此,应该增强儿科合理使用药物。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保证护生实习质量。方法:分析护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结果:显著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增强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结论:护生在实习中扎实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有效防范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丹;赵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在义齿美观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对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在义齿美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需要拔牙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拔牙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牙槽突形态与龈缘形态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牙槽突形态中有21例A级,8例B级,1例C级,无D、E级;对照组中7例A级,12例B级,6例C级,3例D级、2例E级,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龈缘形态29例是扇贝样,1例其他,对照组中无扇贝样,30例其他,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在义齿美观修复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尽量维持患者牙槽骨骨量的正常,而且还能保证患者牙龈形态的正常,满足患者对于美观度的要求,提高义齿与牙龈的协调性。

    作者:张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麝香舒活搽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舒活搽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98例患者均给予麝香舒活搽剂治疗,观察给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98例患者治愈58例,有效23例,好转11例,有效率为93%。结论:麝香舒活搽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赵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50例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350例CO2激光治疗溢脂性角化病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我们收治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50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3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CO2激光治疗[1],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每组分别175例患者,比较观察两组的治愈率。结果:观察组采用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两组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采用 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较治疗前有着明显的改善,采用 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和液氮冷冻治疗相比更安全、有效、快捷,无明显副作用,对脂溢性角化病[2]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瑾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出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8例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和精心护理,好转55倒,死亡3倒。结论: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良好的护理对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研究

    探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对更年期妇女的影响,文章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到院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女性80例,将病例组按照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妇女的更年期综合征情况,结果是观察组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对女性更年期的综合征影响要大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王永雅;范莉芳;周玲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肥胖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肥胖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护理特点,为提高此类患者术后复苏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术后入复苏室的择期全麻病人160例,其中包含肥胖组(F)40例和正常组(N)120例,记录术后复苏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措施及转归。结果:肥胖组(F)术后躁动、缺氧乃至重新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组增加,术后对其进行复苏护理,所有患者均得以清醒且各项体征都恢复正常后送回病房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临床复苏率为100%。结论:肥胖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间并发症比正常体重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高,故此对此类病人应该更加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以此确保复苏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波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瘤样增生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瘤样增生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波和微波配合治疗20例宫颈瘤样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波治疗使宫颈向宫颈口凹陷并收缩,瘤样增生组织暴露,微波使瘤样增生的组织变性缩小。结论:超声波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瘤样增生创伤小,愈合佳,是目前子宫颈瘤样增生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用于妇科外科短时间手术麻醉维持效果研究

    目的:对瑞芬太尼用于妇科外科短时间手术麻醉维持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择本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进行短时间手术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再对两组方法应用于妇科外科短时间手术麻醉维持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瑞芬太尼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应用芬太尼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短时间手术麻醉维持中时,具有操作简单、麻醉诱导快、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诸多特点,值得于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冯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本文总结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4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提出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全面细致的护理可提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成功率。4例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好转后出院,

    作者:门国勋;朱汉翠;刘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论医患纠纷的范畴界定与理论定位

    医疗行为有一定的试验性和人身侵害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侵害的风险也在加大。所以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医患纠纷。在我国,医患纠纷正不断增多,如何正确规范医患关系,平等地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妥善处理医患纠纷,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法律课题。本文探讨了医患纠纷的范畴界定与理论定位。

    作者:夏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收治胆道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41.2±12.4)mL、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3例)、切口感染(3例)、肠排气时间(9.5±3.2)h、住院时间(5.4±0.4)h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熊皆兵;李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年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25例高年患者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过程及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和护理心得。方法:先行股静脉穿刺,放置7 FA 鞘管,送入导管电极,心电监护,见起搏钉后固定电极并连接起搏器,X-Ray确定放置位置。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起搏情况,做好心理、穿刺口和饮食护理,同时给予活动指导预防电极移位脱落。结果:25老年危重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体会高龄患者一般存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植入临时起搏器后需卧床休息,易引起栓塞事件,尤以肺栓塞多见,因此尽量缩短临时起搏器植入时间,有利于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同时,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并给与有效的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以保证手术的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正义;栾容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9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的实施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性人性化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6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改善情况,观察效果,指导临床糖尿病护理实践。结果:综合性人性化护理组在临床症状改善、低血糖复发率、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各类并发症的影响,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子维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为老年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护理风险出现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患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措施,减少护理风险的出现,为减少医患纠纷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服务,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康复期间均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等。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出现的几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为0%,对照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为4%(2/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49/50)84%(4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的护理常识,减少护理风险的几率,可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减少医患纠纷,因此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乐玫;卢双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2.00%,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为82.00%,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施玉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预防与控制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预防与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社区2012年5月~2013年7月100例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00例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者有10例(10%),经过积极治疗和相关的预防控制,10例(100%)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实施严密的检测,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预防和相关的控制措施,可有效预防社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作者:曹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寻甸县HIV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目的:对5094份 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我县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4年07月血清样本5094份,先给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再将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标本送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予免疫印迹试验确证。结果:5094份血清标本中,阳性88份(占1.73%),其中男性55例,女性33例;标本来源:42例羁押人员,21例吸毒人员,7例自愿检查,5例住院患者,5例娱乐场所,4例献血人员,3例临床可疑,1例结核患者;传播途径:71例性传播,16例血液传播,1例母婴传播。结论: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生活观念有所转变,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应加强宣传教育及自我防护。

    作者:唐树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150例高龄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临床特点。结果:高龄老年心力衰竭心功能多为 IV级,随着年龄的增加,典型临床表现减少,非典型症状咳痰、精神障碍等增多,多伴有肺、肾合并症。结论:高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在早期治疗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护脏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张云珊;田伟盟;钱海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探析

    目的:探析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到我院诊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属于使用磺酰脲类组,对照组属于没有使用磺酰脲类促泌剂组。观察两组在使用药物之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营养障碍的不良反应损害率为15.1%、神经系统损害率为9.30%。结论: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有许多禁忌症,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在对降糖药物的使用上要加强安全性认识,尽可能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低,从而保障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玲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