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庆美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提出的医院感染评审标准,可对医院现行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做出全面的评价,并提供相应的改进途径与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分析我院内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现状,探讨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JCI标准的要求,寻求符合JCI标准的CSSD管理新举措,促进我院消毒供应中心JCI标准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了分析研究一种可以适应产科特征,同时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保障患者安全,本文笔者在产科护理工作当中加入 IMR(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采取IMR一年以来,使产科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明显加快,使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使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时间明显缩短,同时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可以按照临床医师的医嘱执行,对孕产妇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使母婴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段艳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情况。方法:将近年来收治我院的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操作方法、术后病理检查等,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点及应用体会。结果:56例患者顺利完成 LC,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排气、下床及引流时间明显缩短。结论:LC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开展 LC术,只要严格选择病例及正确应用手术方法,成功几率也是很大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杨仕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于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其对于提高乳腺癌护理质量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采用自编量表统计分析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社会行为问题及个人情绪问题。所有实验结果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社会行为问题及个人情绪问题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睿光;冯彬;执湖仙;杨亦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方法:分析了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之首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结果:实现了控制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结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保证了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许晓妹;许晓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使用硬膜外腔药物治疗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腰腿痛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病变部位的腰椎间隙行硬膜外注射,并从硬膜外腔注入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有33例(55%)彻底治愈,14例(23.33%)显效,8例(13.33%)有效,5例(8.33%)无效,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对腰腿痛患者使用硬膜外腔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立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为预防妇产科泌尿系感染和术后疼痛开展自我护理理论的具体方法及成效。方法:以86例2013.6.1.~2014.6.1.之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采用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6例采用的自我护理理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泌尿系感染率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泌尿系感染率与疼痛程度上,观察组要明显的占据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自我护理理论能够将泌尿系感染和术后疼痛有效的降低。
作者:涂群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子宫肌瘤4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3例进行综合护理,对乙组23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甲组并发症少于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综合护理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院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效果。方法:比较某院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护理人员操作、理论知识评分较实施分层次管理前有明显提高(P<0.05),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医院临床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投诉事件发生率,对构建医患和谐关系,促进医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廖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以180例中段锁骨骨折为对象,其中120例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克氏针内固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或记忆合金固定治疗。60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主要采用“8”字绷带外固定法。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总优良率为88.33%,愈合良好95.83%;非手术治疗6个月后优良率为61.67%,愈合良好83.33%,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愈合情况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各具优势,但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相比总体疗效和预后较好。
作者:贺娟娟;李艳君;曹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应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度窒息患儿112例并分成两组,56例为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56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与各脏器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应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和脏器损害情况。
作者:贾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研究探讨了维生素及β-巯基乙醇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培养的影响。加入β-巯基乙醇的采卵液,与不加β-巯基乙醇的采卵液对绵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成熟率明显提高(64.70%和58.34%),孤雌培养的卵裂率却偏低(81.80%和87.57%)。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 A、D、E,则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显著提高(P<0.05),孤雌培养的卵裂率也明显提高(91.80%和83.27%),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
作者:梁妍琰;张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法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锁骨骨折,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不服中药。结果:按照 Heiscocici功能对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法配合中药治疗,优良率达到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并配合中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昆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在高品质的生活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出现了肝病。其中,重型肝炎是我国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的死亡率极高,在治疗中非常困难。现如今我国并没有相应的治疗体系应用与临床之中。重型肝炎的病因主要以“毒”为主,并且在发展中还逐步发展为“淤”、“痰”,本文在结合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截断逆转”的治疗方法,在经过临床治疗中,从中医的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从而为我国临床治疗重型肝炎起到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黄泽颖;董亚娟;常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手术两种方式对患有混合痔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混合痔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混合痔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计划实施总时间和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患有混合痔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何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择我院妇产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此外选取80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疗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米非司酮在早孕流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1.8%,米非司酮治疗中孕引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6.3%,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但是在经过相关的对症治疗后,情况均得到了好转。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梅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对慢性 HBV感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慢性乙肝)、B(重型乙肝)、C(肝硬化)组,分别采用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进行治疗。比较三种药物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三种药物都具有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功能,且在治疗后第3个月到第6个月改善没有明显差异,随着时间的增加患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生存质量改善缓慢。结论:不同抗病毒核苷类药物对慢性 HBV感染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差异不明显。
作者:常俊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在解痉平喘、化痰、将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 pH、PO2、PCO2。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16%和85.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 pH值、PO2、PCO2分别为(7.34±0.04)、(73.11±5.08)mmHg和(55.22±4.19)mm-Hg,对照组分别为(7.30±0.05)、(63.04±4.57)mmHg和(63.34±5.95)mmHg,pH值、PCO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且给药方便,可以作为常规治疗进行使用。
作者:朱勇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肝部分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所收治胆管结石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肝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 CT、MRI以及胆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确定,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所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为3.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以及17.86%,治疗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差异显著,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可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恢复进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减少复发,患者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俸新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脾破裂是外科临床中常见的急重症,脾破裂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是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非常高,居于所有腹部手术之首[1]。因此,加强对脾破裂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的了解,开展相应处理对策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关钟灵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