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剧烈运动致横纹肌溶解1例患者的护理

李燕;葛霞红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 护理
摘要: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b)和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和实验室综合征,是导致急性肾衰竭(ARF)的常见原因,常继发于创伤、感染、中毒、剧烈运动等[1]。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典型的三联征包括肌痛、肌无力和茶色尿[2]。2013年6月本科室成功救治因剧烈运动致横纹肌溶解患者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特征,其中有20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20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的患者痊愈的14例,有效患者4例,死亡患者2例;20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痊愈的患者有9例,有效患者是6例,死亡5例。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一旦发病,要根据患者的病程、严重情况、发病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好手术的时机选择,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朱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其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诱发原因以及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一共有124例,对124例病人手术以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给予分析研究,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在124例病人当中,肩部和肋部疼痛一共有9例,占总体的7.26%;恶性呕吐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4.03%;脐孔渗液一共有3例,占总体的2.42%;皮下气肿一共有2例,占总体的1.61%。对以上相关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治疗以及护理以后,124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使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改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预防产褥期抑郁症

    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及妊娠躯体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孕妇的精神关怀,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孕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产褥期抑郁症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口腔科就诊患者不满意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口腔科共有医生17人,护士8人,门诊每日接诊患者260人左右。由于就诊患者多,门诊区域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就诊流程复杂,患者在就诊时因反复排队不满情绪较多。为了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我科从2014年3月起改进了门诊就诊流程,通过半年实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立荣;孙名贵;张利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70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手术相关指标、病理诊断以及病人恢复指标、后期随访对手术结果进行评价。结果:70例患者中除2例因术中发现肿瘤侵犯胰腺头部而中转开腹外,其余6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手术。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比较适用于早期胃癌及部分病灶局限、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治疗,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杨川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二次剖宫产产妇的切口选择分析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产妇切口选择。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两组产妇分别采用纵切口与横切口,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腹腔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出血量显著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腹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死亡现象。结论:二次剖宫产选择纵切口,切口小、术中出血量较低,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保障产妇分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作者:王秋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86例急性胃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和保守治疗在急性胃出血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接诊的86名急性胃出血患者进行比较治疗分析。对照组43人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43人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痊愈23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有效率95.3%;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有效率83.7%。结论:手术疗法在急性胃出血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比保守治疗更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论如何做好口腔科护理工作

    口腔科是医院的一个重点科室,每天会有大量的患者。引起口腔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发疾病,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这种疾病更是一种高发的疾病。护士是医院和科室的形象代表,护士的行为表现及护理水平既能体现医院的精神面貌和医德医风,又能展示医院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口腔科尤其重要,因为口腔科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在门诊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医院的高度重视下,护理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医院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态度以及自身护理水平。

    作者:宋继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在我院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确诊入院的120例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通过比较来探讨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在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的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4.45±0.88)d,对照组的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7.76±1.34)d。结论:以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控制心率,阻断神经分泌为主的系统治疗对于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化瘀降板汤联合西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活血化瘀为主中药化瘀降板汤联合羟基脲等西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经确诊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羟基脲、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化瘀降板汤,28天为一个疗程,每周查一次血常规,观察两组血常规及骨髓情况。结果:治疗组11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11例患者完全缓解4例,进步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2.7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降板汤联合羟基脲等西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效果显著,并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增加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冯燕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异位妊娠后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3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异位妊娠后的妇女采用放置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避孕的效果。方法:本站近年来共对30例妇女放置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以回访的方式对其避孕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对30例患者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之后,27例妇女并没有相关不适症状出现,占全部患者的90.00%,其中有3例出现经期稍延长(1~2d),占全部妇女的3.3%。结论:临床中针对异位妊娠妇女采用放置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其避孕效果较为显著,节育器发生脱落的几率相对较低,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年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25例高年患者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过程及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和护理心得。方法:先行股静脉穿刺,放置7 FA 鞘管,送入导管电极,心电监护,见起搏钉后固定电极并连接起搏器,X-Ray确定放置位置。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起搏情况,做好心理、穿刺口和饮食护理,同时给予活动指导预防电极移位脱落。结果:25老年危重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体会高龄患者一般存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差,植入临时起搏器后需卧床休息,易引起栓塞事件,尤以肺栓塞多见,因此尽量缩短临时起搏器植入时间,有利于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同时,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并给与有效的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以保证手术的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正义;栾容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实施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实施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县100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未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的居民盐摄入量情况,并做好数据记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对居民的盐摄入量情况再次进行调查研究,并做好数据记录。对比干预前后居民对正确的盐摄入量的知晓率情况,并总结其中的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结果:干预后居民对高盐摄入危害知识的知晓率92.0%明显高于干预前5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策略,可以提高居民对疾病预防控制的认认知水平,减少疾病的危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

    作者:丁渝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剖宫产的产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48h泌乳量及其术后活动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48h泌乳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剖宫产产妇的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国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法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锁骨骨折,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不服中药。结果:按照 Heiscocici功能对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法配合中药治疗,优良率达到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并配合中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昆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偏远地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与远程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使偏远农村牧区的高血压患者达标提高行为依从性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出院后通过随访对患者行为依从性进行干预。结果:试验组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控制良好,血压达标率高。结论:对于偏远地区高血压患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必须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才能提升其行为依从性使其血压达标。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失败原因研究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修复前牙失败的原因,为临床修复前牙提供更好思路。方法:选择我院103例(121牙)前牙修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2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随访发现,121个修复患牙中14个失败,其中修复体折断、脱落5例,修复体变色3例,继发龋2例,牙髓炎2例,根尖周炎1例,牙龈炎1例。结论:通过分析,认为修复操作不规范、适应证选择不当是导致前牙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4例肺小结节病例手术诊治的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和分析肺小结节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0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4例肺小结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治疗在小结节诊疗过程中的疗效。结果:肺癌21例(62%),肺良性病变13例(38%),其中肺癌病例随访2-5五年,3例死于全身转移,余18例(86%)未发现癌症转移。结论:对于肺小结节病例应考虑到早期肺癌的高危因素,对于短期治疗或随诊无明显变化者,积极的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郑永华;迟英民;曹宏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院药剂科实施质量管理经验总结

    目的:分析、总结药剂科的安全质量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药剂科实施质量管理前后人员与药品管理的临床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实施质量管理,后者不实施,比较两组的药品管理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反馈。结果:观察组在药品过期、损坏、滥用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计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可以促进药品合理使用、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谭全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要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本院选取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综合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等,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两组患者临床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0.0%、7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方式治疗效果明显,疗效迅速,能够有效的清除幽门螺杆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作者:尤忠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