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耳鼻咽喉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何英

关键词: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耳鼻咽喉科
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在耳鼻咽喉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接受耳鼻咽喉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和病程等因素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外还进行心理护理,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5%,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耳鼻咽喉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60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治疗组行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于胃十二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采取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还能起到十分显著的疗效,对患者康复及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华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在宫内残留物清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宫内残留物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已行人工流产术或药流术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尿妊娠试验持续阳性或仍有妊娠反应者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宫内残留物清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1周、2周超声随访。结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宫内残留物清除术,具有直观性,可动态观察宫内情况变化,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平;张波;罗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29%,两组比较 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P<0.05。另外,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卵巢功能恢复比较 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卵巢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晓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家庭化病房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化病房对妇产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分为观察组(家庭化病房护理)与参考组(常规病房护理),比较两组患产妇产后排尿、出血及乳液分泌情况,观察患者生产后 HAMD 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后排尿率、出血量及初乳分泌与参考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生产后 HAMD 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后采用家庭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缓解产妇不良情绪,促进产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王秋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加速康复计划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护理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过程中应用加速康复计划进行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首次进食时间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明显优秀于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2.3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应用加速康复计划进行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进行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越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耳鼻咽喉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在耳鼻咽喉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接受耳鼻咽喉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和病程等因素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外还进行心理护理,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5%,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耳鼻咽喉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何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目的:总结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式,观察具体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0例我院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成护理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护理组使用术前术后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尿管拔出后的正常排尿率为94%,观察组为8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匹多莫德用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了解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病理,研究其临床治疗的问题,制定相关治疗方式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进行抽样,选取100例患儿对比观察,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后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等结果展开临床研究。结果:在对100例患儿进行护理后,效果很好,其中观察组显效18例,好转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显效26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过程中,根据患儿病情,予以匹多莫德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呼吸道症状,提高其治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住院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病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崇和应用。

    作者:王立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78例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2组同时配合全面质量管理,对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非常满意的患者为7例,占比例的17.95%,满意的患者为13例,占比例的33.34%,满意度一般的患者为15例,占比例的38.46%,不满意患者为4例,占比例的10.25%。2组患者非常满意的为19例,占比例的48.72%,满意的患者为17例,占比例的43.59%,满意度一般的患者为3例,占比例的7.69%,无不满意患者。1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平均分数为72.3±9.2分,基础理论知识平均分为85.6±11.3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平均为84.3±6.4分。2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平均分数为91.2±5.4分,基础理论知识平均分为93.2±2.1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平均为92.9±3.6分-。结论:全面质量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作者:范青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脑梗塞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如何提高脑梗塞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四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8.7±3.6和25.3±6.7,81.2±9.3和55.5±8.2,两组数据间差异均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侧枝循环建立,从而提高预后效果,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严志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全科医学模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全科医学模式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手多方面因素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施全科医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全科医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李剑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并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静滴阿奇霉素治疗的160例患儿资料,对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不良反应类型、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与滴速、用药浓度间的关系,及不良反应的转归。结果:共有3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包括神经系统反应4例(11.11%),变态反应4例(11.11%),呼吸系统反应11例(30.56%),胃肠道反应13例(36.10%),肝肾损害2例(5.56%),心血管系统反应2例(5.56%)。给药后0.5h 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5例(41.67%),0.5~6h 发生不良反应的6例(16.67%),6~24h 发生不良反应的7例(19.44%),1~7d 发生不良反应的8例(22.22%)。且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滴速及用药浓度存在关联,经及时治疗所有患儿不良反应症状均得到缓解,并无死亡病例。结论:医生在临床应用阿奇霉素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需对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罗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孕期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5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孕妇在怀孕期间没有接受规范教育,观察组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了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和顺产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0%,顺产率为80%,对照组孕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3%,顺产率为47%,观察组孕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妇怀孕期间给其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丰富孕妇的分娩知识,降低孕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提高顺产率和新生儿存活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杨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综合预防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析防止产妇产后出血的综合预防方法及其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产妇施行常规处理,包括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记录产后出血量、静脉滴注缩宫素、常规手法按摩子宫等。观察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预防方法。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内的平均出血量以及产妇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共2例(5.00%)发生产后出血问题,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并且术后2小时出血量与24小时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并降低产后出血率,在产妇的产后出血问题中发挥了防治效果,大幅提升了产科医疗质量,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与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泽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儿呼吸道传染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蔓延的资料,阐述了儿童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原因、途径和临床表现,并对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提出一些见解:第一,高危人群的防护;第二,防治病原体传播;第三,加强公众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希望给同行带来一些参考和借鉴。

    作者:吴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并比较单纯修补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修补组(行单纯修补术)和切除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指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修补组均明显小于切除组(P<0.05),且修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切除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重,修补组略大于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比较,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复发率。

    作者:李华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供应室消毒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于供应室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前后,供应室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变化以及医院使用供应室消毒设备的相关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在我院实施了优质护理之后,供应室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显著的下降,在我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对于供应室的满意度有较大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供应室医务人员的工作舒适度,使得供应室的医务环境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为其他各科室的相关医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管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患者也好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并且也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更好地推动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进程。

    作者:李凤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慢性咳嗽指的是咳嗽连续持续3周以上,经过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慢性咳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科疾病[1]。慢性咳嗽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慢性咳嗽还会影响工作,患者来医院就诊,想要找到一个能够马上治疗咳嗽的方法,但是因为导致慢性咳嗽的原因比较复杂,加上在诊断的时候也比较容易误诊,从而延长了治疗的时间,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和经济负担,现代意料中欧美和很多国家都开始为慢性咳嗽制定相应的诊治指南[2-5],但是目前很多指南大多数是在解剖的基础上做出的,根据我国国情,许多医院尚未开展关于慢性咳嗽的一些诊断检查项目,解剖学也并不适合在临床上推广,目前需要的是符合我国医疗条件,能够不使用解剖学[6]就能进行慢性咳嗽的诊断是当务之急需要寻找的方法。文章从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方面来探讨关于诊断和治疗慢性咳嗽的佳方式。

    作者:吴振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4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2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6例,对其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回顾分析,以其实际状况为依据采取手术方式或新辅助化疗,对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和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通过随访发现,乙级愈合6例,甲级愈合40例;乳癌Ⅰ、Ⅱ期(82.1%)患者的生存率远大于乳癌Ⅲ、Ⅳ期(94.4%)的患者,肿瘤大小3cm 以下者的生存率(94.1%),远大于3cm 及以上者(75.0%),淋巴结未转移(96.2%)或1~3枚淋巴结转移(90.9%)者的生存率远大于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者(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容易转移,术后预后效果差,生存率不高,临床上应以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为依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使患者生存率提高。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