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危老年骨科手术的应用研究

王伟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 高危, 老年骨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危老年骨科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入住62例80周岁以上的高危老年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按入院的时间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进行手术。并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用药量、阻滞见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对比发现: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恢复时间对比发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在对高危老年骨科手术进行麻醉时,具有见效快、用药量少、药效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胸外科微创手术后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与治疗

    目的:通过对胸外科微创手术的术后进行分析,解析造成术后心率失常的方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方法:采用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80例胸外科微创手术患者微创手术后的心率失常的资料进行重新分析,并且将这些资料与同期发生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其中术前有并发症以及高龄有吸烟历史的人,肺部功能不足以及进行过肺部切除手术的患者容易出现术后的心率失常现象。结论:从临床角度分析,胸外科微创手术后出现心率失常是正常的临床并发症,但是主治医师也应该能够做好预防工作,并有效防止心率失常现象的发生。

    作者:王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无痛胃肠镜病患100例为研究对象,在100例病患中,男病患68例,女病患32例。病患平均年龄35.5±10.5岁。将100例冰花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一般医学参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仅利用胃肠道检查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先利用麻醉止痛的方式,后进行胃肠检查治疗。手术进行完毕之后,对比两组病患术中并发症以及对机械排斥反应症状。结果:实验组病患在经过系统化治疗之后,无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出现,对照组病患对数出现了对胃肠镜排斥的现象。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实验组病患各项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病患的血压,心律明显异常。两组病患在排斥反应和住院时长比较中,其统计数据有明显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利用无痛胃肠镜的方式治疗病患消化道疾病,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该方式有着疗效好,排斥反应少,治愈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京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在慢性病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病患者500例中选取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其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达到了98.57%,而对照组仅为74.28%,组间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科手术操作对长骨血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骨科手术中较常用的操作方法有髓腔扩大、骨膜剥离及内固定。方法:为了探讨以上几种手术操作对长骨血供的影响,本文利用核素标记化合物进行骨显像的方法对16只大耳白兔进行了研究。结果:术后当天,手术一侧放射性的计数都减少,其中,内固定组减少的多(P<0.01),髓腔扩大组减少的次之(P<0.01),而骨膜剥离组减少少(P<0.01)。手术后第4天开始,手术侧计数逐渐增加,其中骨膜剥离组增加幅度较大(P<0.01),并明显高于健侧;内固定组手术侧计数已逐渐接近健侧(P>0.05),并于第9天时高于健侧(P<0.01),髓腔扩大组在手术后12天之内计数始终低于健侧,在第12天计数是0.89(P<0.05)。结论:三种手术之后,在当天长骨血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以后的时间里以不同速度进行恢复,恢复快是骨膜剥离组,其次是内固定组,慢的是髓腔扩大组。

    作者:李正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降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降低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采取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300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细致的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统计300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选择同样治疗方式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30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细致的护理,97.8%的患者视力恢复满意,2例出现并发症。2011年1月以前的患者,86.3%的患者视力恢复满意,6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健康教育、细致的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能降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樊珍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用于龈下残根的修复效果比较

    目的:针对我院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对于龈下残根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60名龈下残根患者,采取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记录并比较。其中30名患者接受牙龈切除术,30名患者接受牙冠延长术。结果:在这60名患者中龈下残根修复良好的有39名,效果一般的患者有9名,效果较差的患者12名。结论:对于龈下残根的患者采取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对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严晓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中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妊娠成功率(65.0%)高于对照组(3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言,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手术指标更加优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提高了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治疗方法和预防进行总结性探讨。结果:78例出血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出血被有效控制者占83.3%,而出现不可逆性大脏器功能损害而死亡的占16.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出现,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愈后,准确得当的治疗和积极的预防,是提高脑出血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外科急性腹痛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外科急性腹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和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急性腹痛患者,通过治疗并配合护理,接受整体、规范化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并对患者疗效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对护理措施表示满意的患者有64例,护理满意度为100%,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做好有针对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急性腹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促进的作用。

    作者:马焕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以临床基本资料相似的40例非产褥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5.0%,大大高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5.0%,高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进入产程剖宫产、急诊剖宫产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占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0%(P<0.05);观察组患者血色素小于9g 的患者占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P<0.05),观察组多易感因素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发生率高,破膜时间越长,产褥感染越明显,进入二产程、急诊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等因素会使得产褥感染的发生流产明显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对其进行密切观察,针对产科中出现的感染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给予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预防产褥感染病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处理,以降低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李多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儿童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02例输液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操作基础上行精心护理。结果:研究组的输液外渗率(1.96%)显然低于对照组(11.76%),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4.12%)比对照组(82.35%)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输液儿童实施精心护理,可有效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29%,两组比较 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P<0.05。另外,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卵巢功能恢复比较 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卵巢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晓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通过西医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比为93.3%及73.3%,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周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评价采用细节管理后医院供应室工作的成效,探索医院供应室防范安全风险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消毒供应室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细节管理,然后观察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均优于细节管理实施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使得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院内感染预防知识和技能有明显提高,可以显著降低护理人员工作的差错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并确保了无菌物品的质量,提高各科室对供应室灭菌消毒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樊兰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药学心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药学心理学是将药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利用非药物自身信息对患者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学科。通过将疾病诊断、药学管理与临床治疗三者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也可以使药学技术的服务质量大大提升。本文将对药学保健过程中如何利用药学心理学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从而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学心理学的重视程度,达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

    作者:张丽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70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预防的措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份参考。方法:针对本院在2013年6月份-2013年12月份收治的17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85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治疗方式,而观察组进行预防措施,比较两组在手术全过程中的表现。结果:剖宫产之后,观察组采取了预防措施,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明显改善,感染的因素包括肥胖、合并基础病、试产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接台手术、出血量多、急症手术、胎膜早破等。结论:剖宫产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非常多,要进行积极的预防,可以减轻各种影响因素的危害。

    作者:叶蕴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危重患者院前及院内的衔接

    目的:加深医务人员对于危重患者院前及院内的衔接的认识。方法:对于本县随机抽取15家院前急救单位的医生和护士(拒绝参加调查的急救单位除外)200人;选择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作为本研究院内急救人员的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展开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病例资料的衔接、信息平台衔接、医疗技术的衔接、管理制度的衔接等等。问卷的总体印象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三个选项。医务人员对于院前和院内的衔接重要程度的认识分为,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五个层次。结果:有89%的人认为病例资料的衔接比较重要,79%的医务人员认为医疗技术的衔接非常重要。但是9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信息平台和管理制度的衔接是应该加强的。仅仅只有5%的人员对院前急救非常满意,有36%的人不满意。对于院内有27.5%的医务人员非常满意,院前、院内的急救的满意程度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于参与急救的人员对于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以及院前和院内的衔接重要程度的认识统计学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多数医务人员都能认识到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院内院前急救衔接的重要性。院前急救和院内院前的衔接还是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罗从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原因,并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80例行全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躁动情况进行滚粗,并对患者躁动次数及发生率进行记录,然而对引发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对护理干预结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研究360例患者,发生术后躁动的患者为72例,发生率为20%;其中,老年人8例、成年人39例、儿童14例、婴幼儿11例;成年人更容易发生躁动,患者发生躁动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痛苦呻吟、胡言乱语以及想摆脱各种医疗监护等;导致躁动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疼痛、尿管及气管插管不适等。对出现暴躁的患者进行积极沟通、镇静以及限制约束等护理干预后,躁动情况显著减缓。结论:对于全麻醉患者,造成躁动情况的原因包括疼痛、尿管及气管插管不适等;采取镇静、沟通以及限制约束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患者的躁动情况得到有效减缓,同时规避了一些意外损伤,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刘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供应室消毒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于供应室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前后,供应室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变化以及医院使用供应室消毒设备的相关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在我院实施了优质护理之后,供应室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显著的下降,在我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对于供应室的满意度有较大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供应室医务人员的工作舒适度,使得供应室的医务环境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为其他各科室的相关医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管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于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的综述

    消化系统中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它也有着很高的致残的几率,其中的一些真菌感染甚至危机生命。在消化系统中的真菌感染是一种深部真菌病,它具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都是十分复杂的,而且一些诊治医生技术还不够熟练,很多实验室无法去培养真菌、鉴别真菌,消化功能中真菌部分的感染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是针对真菌感染发生在消化系统中的问题做出的的相关讨论。

    作者:谭国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