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焕珍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有效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实施过腹腔镜手术且资料齐全的患者92例,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其中,异位妊娠13例;卵巢瘤切除20例;子宫肌瘤切除46例;子宫切除9例;其他3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术后进行了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大部分腹腔镜术后的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基本被控制在初级阶段,减小了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二次痛苦。结论:科学的运用护理知识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对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效果有积极意义,促进了医院对患者的治疗,提高了医院的业务水平,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方化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应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4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随机平均分组,分别对患儿实施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患儿临床体征的变化,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实验组使用阿昔洛韦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5.95%,明显高于使用利巴韦林的对照组85.14%(P<0.05),实验组疱疹消退的平均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起效快,无副作用,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肠粘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6.0%vs76.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治疗对肠粘连有显著疗效,能够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安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云龙县2009-2014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17所学校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2009-2014年云龙县17所学校报告传染病暴发疫情17起,患病人数345人,农村学校暴发疫情几率高于城镇学校,每年5-6月、10-12月为疫情高发期,位居前两位的分别是流行性感冒和水痘。结论:云龙县学校暴发传染病疫情的风险比较高,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治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学校;每年5-6月、10-12月为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高发期,流行性感冒、水痘等传染病为学校监测及防控的重点传染病类型。
作者:赵灿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6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利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年收治的116例普外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8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普外科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疼痛缓解以及心理改善情况。结果:经分组护理研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0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普外科围术期患者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缓解疼痛,值得里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桂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2例,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组患者在住院情况和疾病治愈情况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用于脑出血病人健康教育之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统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60例正畸慢性牙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牙龈,观察组采用常规是牙龈清洁技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牙龈出血量和疼痛感明显减少,牙龈部位肿胀等炎症消失。整体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对治疗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有明显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邓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行多次性根管治疗与一次法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6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多次法根管治疗,给予观察组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3.3%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6.7%;对照组组平均治疗时间以(10.0±3.5)d 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1±1.2)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3.3%明显低于20.0%(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多次法根管治疗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益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骨伤患者大量输血研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伤手术需大量输血患者51例,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GB)及血小板(PL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 时间延长,HGB、HCT 值增加,FIB 及 PLT 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显著缩短,FIB 显著增高(P<0.05),HGB 及 HCT 值降低不明显,PLT 增高不明显。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仍较低,HGB 及HCT 值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5天与第3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无显著性差异,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升高,HGB 及 HCT值显著降低,与第三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5天凝血功能基本可以恢复到术前状态,所有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因重骨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因凝血因子下降,血小板减少,机体凝血功能明显降低。应及时检测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并通过针对性的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以避免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的障碍。
作者:蒲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文献[1-9]提出了血液循环在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时序控制作用,并用量化模型结合结构风险小化相关理论说明时序控制作用的意义。文献[10-24]汇总介绍量化模型中的一些细节。为方便同行阅读,我们在2013年也整理发表了系列综合报告[25-28]。本文将整理收录一些同行询问的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答复;或者我们从同行所提问题中,觉得有部分同行未清楚的地方;以期对同行理解论文[1-28]有所帮助。
作者:谢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产褥期是产妇身体和心理恢复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新生儿快速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护士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尊重每一位产妇,能够在正确的护理评估基础上,确认产妇在生理心理上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需求后,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以确保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
作者:李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肝胃郁热型糖尿病8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胃郁热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取了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片,同时服用中药大柴胡汤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片口服。结果:观察组40例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经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肝胃郁热型糖尿病疗效较好。
作者:刘恬园;陈立恒;胡筱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措施加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急躁等。在护理人员有效的心理护理下,全部患者的心理问题都得到一定的缓解,并且在手术期间未发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手术的情况。结论:医务工作人员应当系统、全面地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且采取有效措施对病人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消除病人的顾虑,进而提高病人接受医生治疗的配合度。
作者:尹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了解六枝特区伤寒副伤寒杆菌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病人血液或大便培养并经鉴定的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纸片扩散法试验。结果:菌株普遍对氨苄青类敏感,应早期规律用药。结论:临床治疗伤寒感染时,要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张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因素,探讨其预防。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不同量的肝切除术,并在围手术期采取干预措施;同时作引流液细菌培养,分析其结果与腹腔感染的关系。结果:随肝段切除量增加,腹腔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在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方面,切除肝段≥3的患者均显著高于肝段≤2者,差异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切除术采取适宜的围手术期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应及早采取预防感染和抗感染措施。
作者:姚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接诊的110例老年股骨颈股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65例;给予 A 组患者实行腰硬联合麻醉;给予 B 组患者全身麻醉;调查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镇痛效果。结果:A 组的镇痛效果要高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A 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均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较少,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饶智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伤口造口小组在皮肤管理模式实践护理的效果以及评价。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压疮患者4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压疮患者4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在伤口造口小组护士皮肤护理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本院的分组研究,观察组高危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压疮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通过建立伤口造口小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升护士伤口造口护理的相关知识水平,从而降低护理过程中高危压疮发生概率,提升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48例各类骨折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疼痛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24例,结合临床实际效果比较分析骨折患者疼痛情况,指导临床骨科护理实践。结果:进行综合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及 X 线表现方面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达到91.66%,好于对照组的66.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有着重要影响,能较快的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庞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止血,对照组采用方块式缝合术进行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343.20±15.29)ml,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413.18±27.28)ml,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7%,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彦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