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0例临床分析

马纯灿

关键词:腹腔镜, 粘连性肠梗阻, 并发症, 临床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方法及其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文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2014年3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组,1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对照组10例患者以开腹手术方式治疗,干预组10例患者以腹腔镜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蠕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腹腔镜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手术效果,促进肠道蠕动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更为安全可靠,值得重视。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用于龈下残根的修复效果比较

    目的:针对我院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对于龈下残根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60名龈下残根患者,采取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记录并比较。其中30名患者接受牙龈切除术,30名患者接受牙冠延长术。结果:在这60名患者中龈下残根修复良好的有39名,效果一般的患者有9名,效果较差的患者12名。结论:对于龈下残根的患者采取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对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严晓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目的:分析讨论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统计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112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其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69%。其中腹腔镜特殊并发症占42.65%、手术相关并发症占51.47%、其他并发症占5.88%。具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占前三有出血、血管损伤和皮下气肿。针对多数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此外术中手术2例,再次腹腔镜6例,开腹手术2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病率高,危害较大,主要表现为出血、血管损伤、皮下气肿和脏器损伤。并发症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具有相关性,应该有针对性的积极预防,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正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常规显露保护喉返神经探讨

    目的:探讨在实施小切口甲状腺手术过程中,选择喉返神经常规显露保护措施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 A1组与 A2组。A2组(对照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未显露喉返神经;A1组(观察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比两组甲状腺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受到损伤的概率。结果:A1组患者中,共3例患者出现了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属于暂时性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为5.00%;A2组患者中,出现暂时性损伤的患者7例,出现长期性损伤的患者4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为18.33%。A1组与 A2组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发现,A1组低于 A2组甲状腺手术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患者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小切口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常规显露保护较为普遍,能够有效降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有效表现出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本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讨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经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与护理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30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7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3例患者获得无效,由此可知,患者恢复情况的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75.0%。结论: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有效的使患者的恐惧与焦虑等情绪得到消除,并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郭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5例呼吸衰竭的病患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呼吸机联合应用呼吸兴奋剂,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好。结论: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的效果好。

    作者:许庆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绉议如何做好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护理

    目的:分析如何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患者做好护理工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接诊的76例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疼痛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部分的评分予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 内 VAS 评分比较,观察组 VAS 各个时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48h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患者采取疼痛护理方法,可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外科护理学》应用多元化教学效果的探讨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我校护理专业2010级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130名学生按班级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0人,观察组60人,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水平。

    作者:王萌;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塞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医治早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人员,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B),每组40例,均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B 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临床治疗,A 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医治成果。结果:临床医治成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vs80.0%)、临床医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53±8.44 vs 18.26±8.75)、不良反应发生率(7.5% vs 25.0%)均存在明显性临床差别,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宗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1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联合硫糖铝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胃镜征象、临床表现、HP 检测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征象、病理活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患者 HP 检测好转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患者1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针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术的1580例孕妇资料,对所有孕妇分别于产前、产时及产后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共有10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93%,其中9例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临床治愈率为90.00%。结论:针对产后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龚招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功能的动态观察

    目的:对骨伤患者大量输血研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伤手术需大量输血患者51例,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GB)及血小板(PL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 时间延长,HGB、HCT 值增加,FIB 及 PLT 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显著缩短,FIB 显著增高(P<0.05),HGB 及 HCT 值降低不明显,PLT 增高不明显。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仍较低,HGB 及HCT 值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5天与第3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无显著性差异,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升高,HGB 及 HCT值显著降低,与第三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5天凝血功能基本可以恢复到术前状态,所有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因重骨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因凝血因子下降,血小板减少,机体凝血功能明显降低。应及时检测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并通过针对性的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以避免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的障碍。

    作者:蒲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1组(33例)和2组(33例),1组实施前路手术方法治疗,2组实施后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经过治疗,61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接受前路手术患者全部治愈,且不存在显著脊椎弯曲现象。而后路手术出现5例脊椎弯曲现象患者,给治疗效果带来一定影响。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选择佳手术方式,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何明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PLC 法同时测定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的含量分析

    目的:分析 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氯唑西林钠含量。方法:采用 C18柱,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0.1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0.018mol/L、甲醇、乙腈,225nm 为检测波长。结果:氯唑西林68.1μg/mL-340.1μg/mL 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阿莫西林69.2μg/mL-345.9μg/mL 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氯唑西林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9.7%(RSD=1.4%,n=9),阿莫西林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9.2%(RSD=0.97%,n=9)。结论:HPLC 法同时测定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并且具有较强专属性。

    作者:孙路;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病区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早排气时间为9.3h,平均排气时间为32±11.5h;对照组患者的早排气时间为15.9h,平均排气时间为49±12.4h,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较快,早排气时间仅为9.3h,证明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够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加快排气时间,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目的:寻找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方法:随机抽查静脉穿刺患者60例次,分析患者在静脉穿刺输液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原因。结果:①液体滴速不符:滴速较快69例;滴速较慢16例。②巡视时间不及时38例:未及时更换液体28例;未及时拔针10例。③药物配置后超出2小时35例。④输液期间液体体外渗27例。⑤静脉输液对象不符合2例。⑥拔针后按压不到位21例。结论:加强对输液管理的重视,增强医护人员对药物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和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其法制观念。

    作者:张炜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8例以及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6.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肠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并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栋;张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实际效果,寻求佳给药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4年07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病例应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例疼痛感均得到缓解,实验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 VS 36.0%,P<0.05)。结论: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均能有效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但加巴喷丁的临床安全性更高,更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文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坦洛新联用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肾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α1受体拮抗剂坦洛新联用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2例急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坦洛新0.2mg 及氨酚双氢可待因0.5g 口服,对照组给予度冷丁75mg 及阿托品0.5mg 肌肉注射。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9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结论:坦洛新联用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肾绞痛疗效较度冷丁联用阿托品相似,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王成跃;樊国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7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单一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4%和92.3%;研究组临床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钟春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癌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肿瘤化疗护理,37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 PSQI 总分以及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陈盈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