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50例

陶金柱;段可杰;曹娟;高旸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 中西医结合疗法, 柴胡疏肝散, 黛力新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50例运用柴胡疏肝散合黛力新治疗,连续服药14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痊愈28例,显效19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溃疡性结肠炎169例内镜资料分析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下表现和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69例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62.13%)和乙状结肠(34.91%)为主,肠黏膜改变以糜烂溃疡(88.76%)、充血水肿(83.43%)、脓性分泌物或白苔附着(26.04%)为主,未见癌变.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以直乙结肠病变为主,肠黏膜改变以糜烂溃疡、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附着为主要表现,癌变发生率较低.

    作者:夏忆澄;闫伟;陈洪林;封以生;吴诗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使用萎康方作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使用口服维酶素片、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胶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70%,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伤寒论》中五苓散类方探微

    五苓散类方是《伤寒论》中以五苓散为主的一类方剂,主要用于水气病的治疗.对这类方剂的鉴别使用既可以了解仲景对水气病治疗的辨证用药思路,也有助于五苓散类方的正确应用.本文通过对五苓散类方方证病因病机和用药治法的探讨总结其用药规律及证治特点,为临床中针对不同病因水气病的处方用药提供了基本思路.

    作者:赵志恒;李岩;徐家淳;王剑歌;张仁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病验案3则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由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炙甘草、生姜、薄荷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而属肝郁脾虚者[1].逍遥散加减在妇产科应用范围很广,笔者在妇科临床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月经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90例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的15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采用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先矫正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再矫正侧偏移位,然后才矫正向后方移位;对照组66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方法治疗.在拔伸牵引下,先矫正侧偏移位,然后矫正向后方移位.手法整复后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判断手法整复效果;随访6个月,6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位效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需要判断骨折瑞有无旋转移位并且向哪个方向旋转移位,对有旋转移位者需先矫正旋转移位后再矫正侧方移位,后才矫正向后移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符名赟;杨延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以及临床总疗效.结果:洼田饮水试验优良率观察组为86.15%,对照组为5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46%,对照组为8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琚红艳;苏优娴;薛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进展

    退行性腰椎滑脱(D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严重时压迫相应神经根,出现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等表现的疾病.在所有的腰椎滑脱中,由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其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是引起中老年人活动障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 ~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 ~ 90%[1-2],滑脱程度多为Ⅰ°,常合并椎管狭窄、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退行性腰椎滑脱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腰椎滑脱患者中仅10%需手术治疗[3].

    作者:方钢;谢家威;吴成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李铁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

    总结李铁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的经验.阐述失眠的病因病机与饮食失调、情志失常、劳逸失度及病后体虚有关.临床治疗以经典为指导,善用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为主方,随证加煅龙骨、煅牡蛎镇静安神;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炒麦芽、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强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积极进行心理调整.

    作者:宿德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张鸣鹤应用猫眼草、猫爪草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经验

    总结张鸣鹤教授应用猫眼草、猫爪草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经验.猫眼草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两手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变形的治疗,猫爪草多用于骨关节炎膝部疼痛肿胀的治疗.临床应用时强调合理配伍,并注意控制适当剂量,以防药物中毒.

    作者:刘昆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28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3%,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在胸痛、胸闷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

    作者:任浩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抢救竹叶青蛇伤1例报告

    竹叶青蛇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属蛙科螟亚科,管牙类毒蛇,既往人们普遍认为竹叶青蛇毒性较低,被其咬伤不会造成重大伤害,因而容易被轻视.既往研究显示,一条竹叶青蛇的毒量大大低于一个成年人致死量[1],但临床上遇到的病例与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近2年在本市区内发生了3例竹叶青蛇咬伤的病例,在住院期间突然病情恶化而终导致抢救无效死亡,故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还有多例竹叶青蛇致伤患者出现明显溶血反应而导致病情危重,经过积极治疗病情能顺利康复,现将其中1例报告如下.

    作者:喻玲玲;何志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法配合撬拨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30例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撬拨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胫(腓)骨下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撬拔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胫(腓)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需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减少,下地负重时间提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撬拔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骨折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何乐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马融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经验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马融教授在大量临床病例及经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病变过程中的热毒、瘀血、腑实3大病理因素,并分别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通腑泻下3个治疗大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璇;马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验案1则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肾”、“水肿”、“溺毒”、“消瘅”、“关格”、“尿浊”等范畴.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外感内伤,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和久病等.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指阴阳、气血、五脏之虚,标实指痰浊、水湿、痰血、浊毒等产物[1].曲晓璐等[2]依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本证三型(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兼证五型(外感证、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

    作者:初立成;刘素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当代中医各家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概要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更详细地认识心衰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当代有代表性的中医各家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现综述如下.1 名医经验论述笔者导师关继华认为,心衰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主要病理改变为气虚血瘀;主要临床表现为悸肿咳喘;主要治法是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结合临床拟定了经验方,以参附汤、芪附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人参黄芪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组成温心汤.

    作者:焦全林;关继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湿热型湿疹4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湿热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结果: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9.77%、93.02%,对照组分别为21.43%、78.5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湿热型湿疹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曙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小荣隔药饼灸法临床应用举隅

    灸,《说文解字》释为“灼也”,即是以火烧灼之意.灸疗,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隔药饼灸是在使用灸法治疗时,将艾柱放置在由中药制成的药饼上施灸的一种方法,属于间接灸的一种.

    作者:娄必丹;章薇;黄洁;李金香;刘密;刘迈兰;张国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论治研究现状

    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态势,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该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古籍就已经对胸痹进行了阐述,经过历代医家传承及发扬及当代学者使之与循证医学、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现已形成较完整的诊疗体系.笔者拟就该病的辨证论治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尹静;蒙定水;黄修解;何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郭宝荣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糖尿病经验

    总结郭宝荣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郭教授认为,热毒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因素,故以清热解毒法为主,总结出经验方治疗.强调临床运用时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合并症以经验方加减.并附病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杜丽;赵泉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刺血疗法在儿科常见病中的应用概况

    刺血疗法,古代又称为放血疗法,或日刺络法,是指以三棱针、梅花针、毫针等刺破患者相关的腧穴、病灶、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适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血疗法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发展至今更加完善,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个治疗领域.近年来,刺血疗法因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且在儿科常见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逐渐被患儿家长所接受.本文就刺血疗法对外感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小儿惊厥、小儿遗尿、小儿便秘、小儿腹泻7种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蔡京华;井夫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