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薄芝糖肽治疗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于海燕

关键词:恶性肿瘤, 薄芝糖肽, 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薄芝糖肽治疗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后的 PIT、Hb、RBC、WBC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与研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神疲乏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总缓解率为77.50%(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P <0.05。结论:对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加用薄芝糖肽,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象,改善全身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实验教学环节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点,科学有效的护理实验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巩固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充分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更好地为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机会与平台,对本专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下我国高职院校与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护理实验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我国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指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护理学实验教学提供相关参考。

    作者:柯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澳泰乐颗粒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体内各项生理指标等,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对机体损害轻微、安全性高等优点[1],因此,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在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高于传统药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引入全程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行全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系统的护理治疗,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6.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引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吴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VEGF -C 在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血管及淋巴管形成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寻找有效的方法调控恶性肿瘤血管及淋巴管的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是一种特异性淋巴管生长因子,目前的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VEGF -C 在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 VEGF -C 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惠芬;毛熙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的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选择传统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的出血量、肛门的排气时间,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上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的并发症少,有利于身体恢复,促使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祝银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情况,评估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80例患者,依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丙酸睾丸酮和甲基睾丸素,治疗组使用米非司酮,评估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能够显著改善内分泌情况,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端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患者20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无痛人流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卢蕾;李二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策,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精神状态恢复时间、肢体震颤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谭凌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下斜肌减弱术对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对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影响,为临床眼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120例行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的连续性病例,根据是否行下斜肌减弱术,将下斜肌减弱手术联合外科斜视矫正手术设为观察组40例;单纯外科斜视矫正手术设为对照组80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显示联合行下斜减弱术对手术无明显影响;联合或不联合下斜肌手术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相同,不应考虑下斜肌减弱术对水平度斜视度的影响。

    作者:王艳新;张士红;姚雪辉;刘晔青;张丹;夏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单纯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单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面罩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因 COPD 所致单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构建人工气道后进行机械通气。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气前和通气后24h 的通气指标和氧合指标对比,(P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 VAP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 COPD 所致的单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面罩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具有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峰;郑大伟;彭美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室高频电刀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设备。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生物肌体组织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达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1]。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手术中创面渗血、缩短手术时间及麻醉期,而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轻对病人的创伤,有利于病人恢复;但如果使用不当,手术中因此而引发的电灼伤和伤口脂肪液化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则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所以必须在手术中安全使用高频电刀,这样才能减少给患者带来的额外痛苦,也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

    作者:于凤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目的:研究和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35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了抗结核治疗,有29例患者患侧的胸腔积液达到了2.8cm 以上并能够抽出积液,进行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和胸腔置管的持续引流治疗,其中17例患者的积液完全吸收,6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胸膜肥厚粘连,6例行外科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余6例无法抽液者进行中药治疗并痊愈。结论: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抗结核的治疗,同时综合应用胸腔置管引流、外科手术、中医等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孙杰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和研究舒适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按照病情需要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住院过程中予以观察组患者以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予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以细致完善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汪翠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镜下注射和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注射与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每组患者35例。A 组给予内镜下注射与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B 组给予内镜下注射与喷洒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再次出血率与出血量。结果:治疗一段时间之后,A 组患者止血率为97.1%,B 组患者止血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 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 B 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注射与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止血快、出血量少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晋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14年上半年生化室危急值数据分析

    目的:分析2014年上半年生化室危急值数据,以便进一步完善危急值制度。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收集检验科生化室2014年上半年的危急值数据,统计危急值发生率、科室分布及假危急值发生例数。结果:2014年上半年共有危急值2953个,K +多,其次是高敏肌钙蛋白 T(hs -cTnT)。危急值发生率高的项目是 hs -cTnT,为9.1%,其次是血钾,为2.0%。危急值发生例数多的科室为心内科,其次是重症监护室。假危急值共55例。结论:定期对危急值进行检查和回顾,才能持续完善危急值制度,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何穗;毛福青;肖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01-2015.01期间在我院接受痔手术治疗的76例环形混合痔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单纯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研究组38例患者采取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肛管大收缩压、肛管静总压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能有效减轻肛管高压状态,且不会导致肛门失禁的发生,是临床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李世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并对诊治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效果明显,62例患者中痊愈29例,显效21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65%。结论:通过给予患者免疫球蛋白注射(IVIG)、血浆置换疗法(PE)及皮质类固醇冲击治疗(H)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程莫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仁汤加味联合 HAART 疗法对艾滋病前期防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三仁汤加味联合抗反转录病毒(HAART)疗法在艾滋病前期防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中医辨证湿热内蕴型艾滋病前期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HAART 治疗,试验组在 HAART 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仁汤加味治疗,分别于观察起点与治疗6个月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并分析三仁汤加味联合 HAART 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1)治疗6个月后,2组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所下降,试验组有效16例,稳定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11例,稳定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起点,2组患者的卡洛夫斯基积分及 CD4+T 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卡洛夫斯基积分及 CD4+T 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仁汤加味联合 HAART 疗法可改善艾滋病前期患者的湿热症状和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向群;陈国锋;赵权;赖添武;温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薄芝糖肽治疗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治疗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后的 PIT、Hb、RBC、WBC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与研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神疲乏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总缓解率为77.50%(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P <0.05。结论:对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加用薄芝糖肽,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象,改善全身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动物实验风险的防范及前景展望

    动物实验推动了许多外科学重要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动物实验本身确实也有一些不太为广大动物实验人员所重视的风险因素,文章重点探讨一下常见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作者:赵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