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早期强化治疗与糖尿病蜜月期的观察

庞菲

关键词:早期, 强化治疗, 2 型糖尿病, 蜜月期,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强化治疗诱导"蜜月期"的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初诊与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以胰岛素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及运动干预。结果:在接受早期强化治疗后,50例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终进入"蜜月期",所占比例为52.0%。其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我院通过对其减少胰岛素用量及其进行运动指导、饮食结构调整,使其低血糖症状的到了纠正,并且再无低血糖发生。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强化治疗,可利于患者血糖值的恢复,改善胰岛 B 细胞功能,诱导患者进入"蜜月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非法开展蜂针治疗的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蜂针疗法是由民间蜂蛰治病的经验与针灸医术相结合发展而成的疗法,中国传统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和针灸理论以及对蜂针液成分和活性的研究,为蜂针疗法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1]。我国在2007年将蜂蛰疗法纳入医疗范畴,但民间非法开展蜂蛰治疗的现象仍有存在,作者通过对一起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从事蜂针治疗的行政处罚案例分析和讨论,为更好规范蜂针治疗提出建议和对策。

    作者:胡惠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外固定支架在急诊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在急诊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伤口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然后采取孟和全环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并在术后回访中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经过12~24个月的随访,120例患者中有行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05例患者得以痊愈,并符合骨性愈合标准,平均愈合时间为28.5周,15例患者在外固定支架治疗6个月后拆除支架,然后经过钢板内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手术后得以痊愈,并符合骨性愈合标准,平均愈合时间为38.5周,骨折愈合率为87.5%,有5例患者出现了针孔松动和感染,且没有出现畸形愈合、二次断裂以及继发性骨髓炎等不良情况。结论:外固定支架在急诊严重开放性胫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骨折尽快恢复到愈合标准,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实践与探讨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和消瘦,实验室检查为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和尿糖呈阳性。目前对糖尿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主要在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三方面。这些是降低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我院62例高血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31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降压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等护理,研究组在给予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除生理功能和躯体痛疼外,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确保高血压护理效果的延续性,强化护理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畅特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比较。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5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降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同时联合缬沙坦药物给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BP、DBP 以及 HR等指标均无明显性差异,经过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6.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药物对老年性高血压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中进行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内环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鞘膜积液患者共5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12±1.05)d,并发症发生率为7.4%,满意度为96.3%,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腹腔镜内环结扎手术的小儿鞘膜积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龙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与住院时间、死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病情加快恢复。

    作者:何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应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 =30)和研究组(n =35),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组间比较,P <0.05。结论:应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症一例报道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症以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而从粪便中排泄,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症侯群。我国目前还没有该病的详细资料,并且常被盲目的诊断为"慢性肠炎"等疾病。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不甚理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的"泄泻"范畴,吾师白光教授在治疗过程中以温肾阳、补脾阳作为立方依据,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杜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在 ICU 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在 ICU 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 ICU 病房中实施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情况,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 ICU 病房中的护理方法。结果:在临床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 ICU 病房中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能够较好的帮助患者取得相应的护理效果。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在 ICU 病房中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TA、Vitapex、氢氧化钙--作为根尖诱导剂2年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 MTA、Vitapex 及氢氧化钙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择90颗有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随机分为三组:MTA、Vitapex、氢氧化钙各30例。结果:观察3-6个月治疗有效率:MTA94.28% Vitapex 90.31% Ca(OH)285.35%(p <0.05)。观察12-24个月治疗有效率:MTA 96.61% Vitapex 95.25% Ca(OH)286%(p >0.05)。结论:MTA 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能够更有效的诱导牙根组织的形成,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短期疗效明显优于 Vitapex 与氢氧化钙。

    作者:胡国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社区医院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非确定性冠心病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非确定性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非确定性冠心病病人,单独应用丹红注射液,观察临床效果。结果:56例病人,40例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部分缓解,8例病人效果不明显,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社区医院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非确诊性冠心病安全、有效。

    作者:张美红;马水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等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5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有无早期心绞痛现象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以及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非 Q 波梗死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4%、92.8%;Q 波梗死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9.6%、7.2%;心绞痛史,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65.6%、60.4%。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比无心绞痛患者更易引起血管类疾病,需要及时给与治疗。

    作者:潘苏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护理50例患者,观察分析具体疗效。方法:分析近期入住我院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症不同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有心肌梗死患者10例,康复效果显著8例,有效率为80%;左心衰竭8例,康复效果显著7例,有效率为87.5%;心绞痛32例,康复效果显著28例,有效率为87.5%。结论:心血管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作者:徐聪;马晓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患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急与对策

    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有利于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当今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环境下,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纠纷能力,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心理应激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作者:闫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者70例,对其脑脊液白细胞含量、蛋白定量、葡萄糖定量检查,将其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临床发现白细胞含量>50× l07/L,蛋白定量>1 g/L,葡萄糖定量>2.24mmol /L,对化脓性脑膜炎的影响较大。结论:在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的指标中,脑脊液白细胞含量、葡萄糖含量、蛋白含量均能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赵晓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究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低体温预防护理,治疗完成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低体温发生率和手术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为6.67%,明显小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及对手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低体温预防护理,能预防患者体温低情况的出现且效果明显,此外,此方法还能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值得医学上的深入研究和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梁春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基层医院手术室实习护士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带教方法的探讨

    毕业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的学生经过在校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培训后,从课堂走向临床的开始,是将医学基础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同时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并向专业化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我院手术室实习护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护生实习周期短,只有2-3周,手术室对实习护士来说比较陌生,不同于病房的环境,其工作节奏快,抢救过程紧张,人员复杂,器械设备繁多,无菌查对严格,使实习护士感到无所适从。为了确保护生圆满完成教学大纲有关手术室教学实习的要求,笔者将目前我院手术室实习生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实习生的带教质量。

    作者:赵春宝;王红娟;康海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康复新液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湿敷疗法用于下肢静脉溃疡创面的处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下肢静脉溃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病人除常规护理及治疗外,均给予局部清创。观察组用注射器吸取康复新直接滴在创面上,再用浸有康复新液的湿纱块贴在创面上,对照组用0.5%碘伏环形涂擦创面边缘,并用浸有呋喃西林的湿纱布覆盖创面,均外用双层无菌纱块覆盖,每日掀开双层纱块一角,用注射器向内层纱块点滴药液1次或2次,以保持创面处于湿润状况。观察创面从治疗用药到完全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换药次数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康复新液湿敷治疗下肢静脉溃疡可促进溃疡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唐柯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无痛人流中丙泊酚单用和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的对比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中丙泊酚单用和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妇科无痛人流妇女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对照组48例,采用丙泊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与麻醉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痛人流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明显由于丙泊酚单用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