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
目的:在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而探讨稳定社区老人高血压的有效途径。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的降压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63.0%,观察组血压下降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且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降压药物治疗为主,护理干预为辅的治疗方案,对稳定社区老年的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分析各类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对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病种分类、有无腹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等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Ⅰ类手术并发症率低以穿刺及气腹相关并发症多,Ⅱ、Ⅲ手术术中失血是主要的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以术后感染多。Ⅳ类手术手术范围大,操作难度高,并发症相对较多。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0R=2.64)、子宫大小(0R=3.45)、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OR)、手术类别(OR)与并发症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DR)、手术类别(OR)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以术中失血过多和术后感染多见。其中泌尿系的损伤较前有所增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大;手术级别越高,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作者:赵映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中风住院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所选的240例均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均已度过了临床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进行优质化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两组均配合临床治疗。结果: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取得总有效率为84.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平均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中风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邹琴;刘茂华;刘西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宫颈评分的胎膜早破患者其破水至临产、分娩等各时间段的差异,及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为合理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并自然临产患者资料共219例,按宫颈评分将产妇分成两组,即宫颈成熟组(0-5分)及宫颈不成熟组(6分及以上),分析宫颈评分与破水至临产时间、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宫颈评分与破水临产时间呈负相关,r=-0.167,P=0.013;宫颈成熟组破水-临产时间更短(8.93±7.29小时),宫颈不成熟组破水-临产时间较长(13.32±7.83小时)。宫颈成熟组阴道分娩率更高。结论:宫颈成熟的胎膜早破患者需较短的时间即可临产,促进宫颈成熟,可缩短破水-临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孙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 T B ),每年新感染患者约800~1000万,结核病已是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准确诊断结核病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结核菌素试验一直是诊断 M TB 感染的重要方法,但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在BCG(卡介苗)普遍接种的区域“假阳性”的比例较高。近年来 T -spot .TB(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检测成为诊断结核病的新方法.
作者:王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中采用胎心电子监护联合母体心率监测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行分娩的产妇200例,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胎心电子监护联合母体心率监测方式对胎儿心率进行监测,对照组单用胎心电子监护方式对胎儿心率进行监测,对比两组基本监测情况、产妇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18例产妇的监测曲线图出现重合,表明此18例产妇在胎心电子监护中出现母体心率干扰现象;对照组监测方式则无法显示重合曲线。另外,研究组产妇中阴道自然分娩率明显更高,阴道助产分娩率和剖宫产分娩率均相对要低;研究组不良分娩情况总发生率3.0%,对照组发生率8.0%。研究组胎心监护方式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中,采用胎心电子监护联合母体心率监测的方式可有效改善临床分娩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6月期间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296例,对其均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用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后部分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后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情况,且相对于B组,A 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大,p<0.05。结论:对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使用适当的药物,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情况以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从而降低难产率。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巨大胎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巨大胎儿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单胎正常体重的胎儿分娩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非巨大胎儿孕产妇分娩情况作为比较可以发现巨大胎儿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与非巨大胎儿相比几率明显要高,巨大胎儿剖宫产以及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率相比较明显要少,其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诊断判断出巨大胎儿的诊断情况能够控制难产率的发生,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作者:杨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和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子宫肌瘤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LM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和TVM组(阴道子宫剔除手术),每组各60例,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组手术以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手术时间、手术当中出血量、剔除子宫肌瘤数明显优于TVM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采取这两种手术均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当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红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口服液联合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15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50例,口服组单独给予蒙脱石口服液治疗,灌肠组在清洁灌肠后给予蒙脱石保留灌肠,联合组在口服基础上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组、灌肠组、联合组的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0%、76%、96%,联合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口服组和灌肠组,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蒙脱石口服液联合灌肠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的麻醉效果。方法:116例需拔除上颌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有颊侧浸润组(实验组)59例,无颊侧浸润组(对照组)57例,比较2组患者在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颊侧浸润后与对照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在拔除上颌磨牙时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医生为了减轻患者对打针的紧张感,降低麻醉不适感,可不进行颊侧浸润麻醉,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意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3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处理,术后护理、饮食和活动指导,并发症的观察。结果:30例病人经及时有效的抢救及精心的护理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无1例出现合并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观察和护理,对降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肌骨瓣移植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骨折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在征求患者意见情况下,分别运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肌骨瓣移植术、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5年。运用 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优良率高,对比空心加压螺钉结合肌骨瓣移植术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经济情况、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股骨颈囊内骨折治疗方法。
作者:陈传和;向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80例,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之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明显比对照组好,新生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罗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治措施,为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产妇的临床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22例高危妊娠产妇在经过我院住院治疗后,其中6例自然分娩,16例进行剖宫产。3例产妇出现死胎;8例高血压高危妊娠产妇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生产顺利,母子平安。1例患者出现肾衰,2例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5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3例。结论: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产妇的治疗工作在患者的病程以及生产结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在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采用白玉散进行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该院口腔科收治的120例口腔溃疡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2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的西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白玉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采用白玉散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白玉散治疗口腔溃疡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谢周丽;刘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中,抽取160名确诊病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口服100 mg/d ,200 mg/d ,300 mg/d ,400 mg/d的黄体酮进行治疗,持续10天,这4组分别为 A 组,B组,C组和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撤药性出血率,并将四组患者在就诊时与月经干净后3d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对比,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黄体酮进行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撤药性出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4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0%,10%和15%。其中,A 组患者与 D 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差异不大,而较低的剂量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张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糖尿病的治疗期间,更易合并有低血糖反应。同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如果低血糖反应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导致休克,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故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不可忽视。
作者:何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接诊的25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101例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对合并症患者疾病种类、临床发病特点、致病细菌种类等特点进行观察记录,总结分析呼吸道感染对糖尿病的影响特点。结果:101例糖尿病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终确诊发现包括上呼吸道感染40例、急性支气管炎30例、肺炎17例、肺结核8例、院内呼吸道感染6例;101例合并症患者行痰液细菌学检查后得到病原菌110株,菌种包括75株革兰阴性菌、30株格兰阳性菌及5株真菌。结论:呼吸道感染属于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通常会造成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与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故而要合理予以抗生素处理,尽量改善患者脏器功能,提高治愈几率。
作者:张彬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护患纠纷是当前社会的一大典型问题,究其原因涉及医护人员自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作为从事繁杂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不仅是护患矛盾的直接面对者,也是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力量,发生护患纠纷的心理应激表现会严重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作者:宋海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