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周丽;刘宁
目的:探讨临床上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瓣发生病变需要进行置换术的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麻醉方案和仪器监测,但是在进行体外循环时.试验组患者接受氧合血停跳液,对照组接受常规停跳液。通过两组患者心率、有创动脉压和心脏自动复跳率的对比来观察麻醉和体外循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两组在诱导及切皮时率和有创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开放升为主动脉时,实验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主动脉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方案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意外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孔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吸入性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 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氧饱和度、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患者,有效70例,死亡2例。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死亡9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较紧急气管切开组死亡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吴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胸膜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膜疾病患者,其中9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为18-78岁,平均年龄为(49.1±2.9)岁。患者病程在1至18周之间。8例患者术前开胸抽液呈脓性浑浊,18例为黄色,26例为血性。上述患者中,68例为自发性气胸,其中16例为继发性气胸,52例为特发性气胸,18例为复发性气胸,复发次数在2-7次之间。36例患者于开胸手术之前已接受了胸腔引流。52例患者为胸腔积液,且都是单侧胸腔存在大量或中等量的积液。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都是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性检查和联合CT 检查都可以有效地进行诊断,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在治疗中,使用常规性药物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可以得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可大大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耳穴埋针治疗黄褐斑及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例黄褐斑患者和46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针进行常规消毒,取患者单侧耳穴进行耳穴埋针治疗。结果:经治疗,黄褐斑临床总有效率95.2%,经1-3年随访,复发率为14.3%;寻常痤疮总有效率93.5%,经1-3年随访,复发率为26.1%。结论:皮质下穴有调节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机能、调节机体和镇静作用,治疗黄褐斑及寻常痤疮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由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女性的乳腺癌普查对于及早发现和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机在临床检查中具有安全、准确、分辨率高、清晰度好,且能通过计算机图像辅助软件的处理做出有效的判断,还能对乳腺包块等进行手术定位,不仅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还为乳腺癌早期治疗提供了精确的依据。加之,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机能进行网络连接,使得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更加方便,乳腺癌的远程会诊成为可能。作为新兴的先进的检查手段,全数字化钼靶机在乳腺癌的普查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我院全数字化钼靶机的应用情况为例,结合相关的资料研究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刘正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采用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特点以及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以及科学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4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除常规肿瘤切除外增加淋巴清扫操作。术后对患者督促抗生素以及甲状腺素片的定时服用,以此对感染进行预防,并在术后48h左右拔除引流管。结果:本次研究当中的46例患有甲状腺肿瘤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顺利切除肿瘤,长手术时间为(79±28)min ,平均手术时间为(72.1±3.1)min ;大出血量为(53±10)ml ,平均出血量为(38±2.5)ml。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任何并发症,仅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局部轻度麻木,通过葡萄糖钙的静脉注射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在治疗甲状腺肿瘤方面,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彻底、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作者:杨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双磷酸盐类药物是有效的破骨细胞抑制剂,是治疗骨代谢疾病的首选药物。目前,其主要应用于骨质疏松症、Paget’s病、多发骨髓瘤、恶性高钙血症、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等疾病。本文就双磷酸盐对骨科植入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并为双磷酸盐应用于骨科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雷鹏蛟;马远征;李大伟;王天天;张嘉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体现医院管理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利于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都不是很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阻碍了医院向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文德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乳酸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的评估作用。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血液中乳酸浓度及 APACHE II评分结果与患者预后效果的关系。结果:乳酸正常患者、APACHE II评分结果低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乳酸偏高患者及 APACHE II评分结果高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液中乳酸浓度越高或 APACHE II评分结果越高均提示患者的预后效果差,将这两项指标应用于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指导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强;党宗彦;何再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5月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脑血管病患者5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无认知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年龄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底节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6.0% VS 45.0%,P<0.05),两组脑血管病面积、损伤半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病变及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差,可将大面积病变及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看成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永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1990-2007年间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骨性关节炎(OA)和股骨颈骨折(FNF)的患者六年内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估。方法:使用全国医院出院调查(NHDS)进行比较。结果:一共有2160061例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而174,641例是股骨颈骨折。在围手术期内比较,OA 组的死亡率和肺栓塞率要比 FNF组低(P <0.001),OA 组血肿、感染和假体脱位的概率也要比 FNF组低。随着时间的推移,FNF组死亡率、肺栓塞率、感染率和假体脱位率逐渐改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之间的假体脱位率无明显差别。 FNF组住院时间和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均比OA 组明显高。结论:T HA 对 FNF患者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相比较于择期 T HA 治疗,患者急诊行 T HA 治疗合并症发病率、住院死亡率、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且住院时间偏长。
作者:姜富祥;王永贵;刘继军;武琪;武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为有效诊治该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均采用免疫抑制剂与激素进行综合治疗,30例患者中对该类药物治疗完全应答的患者有18例,部分应答有7例,持续缓解有5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症状不明显,多以I型为主,一般情况下,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呈阳性,但是抗线粒体抗体呈阴性,同时伴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肝脏病理情况、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以及肝外疾病等方面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以确诊,采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厄贝沙坦片对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和治疗作用。方法:将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天;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一日2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1)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为90.8%,对照组为89.2%,P>0.05);(2)治疗后,厄贝沙坦胶囊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厄贝沙坦片能同时有效降压和降低血尿酸水平。
作者:赵隆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吸烟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组抽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参与健康检查的人员6273例,根据其的吸烟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 A、B、C、D三组,其中 A组保持主动吸烟习惯2954例,B组已戒烟1083例,C组被动吸烟习惯1536例,D组无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习惯700例,对患者行血脂检测,观察四组研究对象高密度脂蛋白(HDL -C)的变化。结果:D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 A 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明显高于 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均会导致人们出现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出现下降趋势,保持吸烟习惯的应尽量控制吸烟的数量。
作者:岳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9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奥氮平和奋乃静,疗程12周。采用阳性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9.8%,奋乃静组有效率为87.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相比奥氮平组阴性症状评分于治疗4周起显著降低(P<0.01);治疗12周奥氮平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奋乃静组(P<0.05)。结论: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尤其是阴性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孙艳芝;王增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与研究。方法: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5例中的45例患者长托宁治疗(疗效组),另40例患者给予阿托品治疗(比较组),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住院天数以及用药次数上,疗效组分别为(7.53±5.44)d 和(9.3±3.8)次,比较组分别为(10.08±5.84)d 和(14.4±4.3)次,疗效组显著低于比较组(P<0.05);45例疗效组中有42例治愈,2例有效,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7.8%。40例比较组中有32例治愈,3例有效,5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7.5%,疗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45例疗效组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0例比较组中1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上,长托宁的疗效要显著优于阿托品,其可以使用药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减少,能够尽快让患者出院,安全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荣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病例简介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入院查: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3厘米处有约10厘米陈旧疤痕,在左侧切口端有5×4×3立方厘米质硬包块、有压痛、局部皮肤色泽正常,活动欠佳,双合诊子宫附件无异常。入院后在连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切口皮肤皮下脂肪层,发现包块位于腹直肌鞘前面,囊肿未向鞘内蔓延,术中行包块剥除术,剥除约4×4×2立方厘米质硬包块送病检,病理检查回报: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术前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双合诊子宫附件无异常,手术未探查腹腔,术后常规抗感染治愈出院,给予孕激素口服3个月,至今随访无复发。
作者:王杏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焦虑症是个体受内在或外在的威胁而产生的一种模糊的、不安的、不愉快的甚至可怕的主观感觉。焦虑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均可出现,在正常的范围内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如焦虑持续不断、长期无法排除或数次突发极度焦虑而找不到明显的诱因,并明显影响生活及工作能力时,表明焦虑的程度超过了正常范围,属于病态性焦虑,则成为一种精神疾病。
作者:孙萍;郑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减压短节段钉棒实施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短节段钉棒实施内固定治疗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治疗后患者 ASIA 分级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依据 ASIA 分级方法,12例属于B级,28例属于C级,80例属于D级;治疗后,3例B级患者转为D级,10例C级患者转为D级,其余107例患者转为E级。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钉棒实施内固定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颜福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医护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宣肺平喘汤(主要药物:白前、葶苈子、双花、炙麻黄、杏仁等)。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呼吸道隔离及氧疗护理等措施。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5%,△P<0.01),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医护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易于推广。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