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可军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脑卒中特点。方法:分析82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比较。结果:糖尿病性脑卒中以多灶性脑梗死为主:以偏瘫、感觉障碍表现为多;治疗效果不及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早期治疗糖尿病对预防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中革;张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宫外孕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方法后的效果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一段时期内就诊的宫外孕患者3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18例患者为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另外1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方式,即为特殊组,从各项自制指标中对比护理后的疗效。结果:护理后,两组在 SAS 和 SDS 指标评分中显示下降,其中普通组指标变化不明显。比较两组护理后满意结果,普通组满意率达到61.11%;特殊组满意率达到100%。两组数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外孕患者应用人文关怀的方式后有助于消除患者负面影响,让患者对治疗增加信心和满意度,加快患者早日康复的速度。
作者:王勤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由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女性的乳腺癌普查对于及早发现和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机在临床检查中具有安全、准确、分辨率高、清晰度好,且能通过计算机图像辅助软件的处理做出有效的判断,还能对乳腺包块等进行手术定位,不仅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还为乳腺癌早期治疗提供了精确的依据。加之,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机能进行网络连接,使得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更加方便,乳腺癌的远程会诊成为可能。作为新兴的先进的检查手段,全数字化钼靶机在乳腺癌的普查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我院全数字化钼靶机的应用情况为例,结合相关的资料研究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刘正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优质护理方法,防止发生子痫及其严重的并发症,以提高孕产妇安全分娩质量。方法:将1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60例观察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给予优质药物指导与心理护理等规范化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 Apgar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 Apgar 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显著低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血压,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SAS、SDS 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通过规范化的全方位的优质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
作者:舒东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也可以说是由于心室功能失常及病理重构而导致的渐进性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病损及收缩力减弱,都可导致心力衰竭,临床上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和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常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结局。我将几年来对246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护理工作对治疗心力衰竭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现总结几点护理心得。
作者:王晓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肌骨瓣移植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骨折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在征求患者意见情况下,分别运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肌骨瓣移植术、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5年。运用 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优良率高,对比空心加压螺钉结合肌骨瓣移植术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经济情况、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股骨颈囊内骨折治疗方法。
作者:陈传和;向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宫颈评分的胎膜早破患者其破水至临产、分娩等各时间段的差异,及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为合理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并自然临产患者资料共219例,按宫颈评分将产妇分成两组,即宫颈成熟组(0-5分)及宫颈不成熟组(6分及以上),分析宫颈评分与破水至临产时间、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宫颈评分与破水临产时间呈负相关,r=-0.167,P=0.013;宫颈成熟组破水-临产时间更短(8.93±7.29小时),宫颈不成熟组破水-临产时间较长(13.32±7.83小时)。宫颈成熟组阴道分娩率更高。结论:宫颈成熟的胎膜早破患者需较短的时间即可临产,促进宫颈成熟,可缩短破水-临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孙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0名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确诊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试验组采用微波仪照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根据患者切口恢复和治愈情况,记录其治疗时间、切口的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对比分析不同疗法对于治疗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是4.02±3.87d,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77±2.69d,治愈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是8.65±1.34d ,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7.14±3.34d ,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好,切口恢复快,治愈率高,有效降低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治疗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措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宋光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给予临终关怀,让这些饱受癌症痛苦折磨的患者终能舒服地、有尊严地而又平静地走完人生后旅程。方法:以临终关怀理念为指导通过护理行为,给予患者全面的关怀和照顾,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让患者安详、平静地走完生命历程。结果:患者及家属满意,社会认同。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100例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到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临床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分为3组: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到159,舒张压90到99),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到179,舒张压100到109),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舒张压≥110)。随机选取通过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 Hcy 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 Hcy 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清 Hcy水平上,3级高血压患者高,与1、2级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清 Hcy水平随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临床应用中,Hcy与高血压等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很直接的联系,监测 H cy 水平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以及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罗听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生活用水对整个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持续稳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篇文章按照我国相关的水质监测标准以及处理措施,同时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依据我国生活用水标准,对生活用水水质进行检验以及对污水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作者:林万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析。方法:总结2012年9月-2013年11年间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87例,对其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普萘洛尔、氯噻嗪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运用氯噻嗪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有效率为88.6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者药物联合使用能平稳快速的使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楼嵊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的不同时间阴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方法:挑选自愿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2个实验组分别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1-3h(实验1组)和3-6h(实验2组)阴置200μg 的米索前列醇,而对照组在手术前不使用米索前列醇,对术前腹痛和阴道流血情况,术中进行扩宫难易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用量等进行观察。结果:2个实验组的宫颈扩张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实验2组比实验1组术前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的几率增加,术中的出血量增多,手术的时间增加,异丙酚的用量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三组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阴置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扩张宫颈,减少手术时间和降低异丙酚的用量,但是阴置米索前列醇的时间不断增加时会增加副作用。因此,无痛人流手术前阴置米索前列醇1-3h内进行手术为宜。
作者:张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外伤性脾切除术后的正确护理方式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当中抽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患者自愿的原则依照随机抽取的方式给予其中30例常规护理(比较组),另外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分析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相应护理,分析组中有30例治愈,达到了100%的治愈率,比较组中有29例治愈,治愈率为96.7%,由于合并胸部损伤而死亡的有1例,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分析组中有29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6.7%。比较组中有20例满意,10例不满意,满意率为66.7%,分析组显著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通过舒适护理方式来护理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不失为临床护理的有效方式。
作者:段琼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友会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资料和方法:76例新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按糖尿病病友会模式和常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前进行糖尿病知识积分调查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实验后6个月进行糖尿病知识积分调查和遵医性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患者实验后遵医性、糖尿病知识积分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P<0.05)。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后遵医性、糖尿病知识积分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尿病病友会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新发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行为遵医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李施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情况以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从而降低难产率。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巨大胎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巨大胎儿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单胎正常体重的胎儿分娩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非巨大胎儿孕产妇分娩情况作为比较可以发现巨大胎儿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与非巨大胎儿相比几率明显要高,巨大胎儿剖宫产以及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率相比较明显要少,其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诊断判断出巨大胎儿的诊断情况能够控制难产率的发生,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作者:杨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从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自门诊及急诊收治的6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选择男42例,女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外加上规范化的康复训练。观察比较治疗对两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患的恢复情况。结果:且结果显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两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b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全面改善肢体运功功能,能够促进脑功能重组,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患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国圣;吴永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和探讨姚安县0-1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有效干预该年龄段儿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及现场测量的方法,对该县0-6岁儿童本身及其监护人(主要为儿童父母)进行调查。对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儿童营养状况和导致营养不良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童低体重92(8.29%)例,消瘦61(5.50%)例、生长迟缓74(6.67%)例、超重32(2.89%)例、肥胖17(1.53%)例。女童低体重88(10.81%)例,消瘦49(6.02%)例、生长迟缓68(8.11%)例、超重24(2.94%)例、肥胖13(1.59%)例。两组在各项营养不良状态下儿童构成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营养不良状态儿童数量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儿童龋齿、超重、肥胖发生率构成比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4、4-5岁及5-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高于0-3岁儿童(p<0.05);5-6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父母文化程度及对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状况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视学龄前各阶段儿童进行科学喂养,加强对父母科学喂养及健康育儿知识健康教育,积极提倡科学饮食,同时通过适量的有氧运动是日后干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
作者:胡庆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01至2012-01于我院进行腹部及四肢手术,年龄在5-15岁的患儿1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儿均采用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A 组50例患儿均为上肢手术,先采用肌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2-6mg/kg),然后静脉缓慢小剂量芬太尼,B组患儿50例均为腹部和下肢手术,采用椎管内氯胺酮及芬太尼亚麻醉剂量麻醉。C组患儿50例整个手术过程中均采用氯胺酮连续麻醉。分别记录各组患儿麻醉前5min、麻醉后10min、麻醉后30min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时间、唤醒时间、药物用量、麻醉效能参数、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患儿麻醉起效前HR、MAP、RR、SpO2四项生命体征,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起效后10min、30min时A、B两组 HR、MAP、RR三项指标均优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但前两组SpO2值低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及芬太尼联合使用能够减少前者用量,降低其蓄积作用对患儿影响,同时增强麻醉及镇痛效能,减少麻醉起效及唤醒时间,但必须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功能。
作者:吴安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58例肺炎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炎琥宁静脉注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治愈19例,总有效率达到96.67%(29/30),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1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治疗中,炎琥宁静脉注射联合常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虞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