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姚安县托幼机构0-6岁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胡庆安

关键词:营养状况, 消瘦, 肥胖, 生长迟缓
摘要:目的:了解和探讨姚安县0-1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有效干预该年龄段儿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及现场测量的方法,对该县0-6岁儿童本身及其监护人(主要为儿童父母)进行调查。对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儿童营养状况和导致营养不良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童低体重92(8.29%)例,消瘦61(5.50%)例、生长迟缓74(6.67%)例、超重32(2.89%)例、肥胖17(1.53%)例。女童低体重88(10.81%)例,消瘦49(6.02%)例、生长迟缓68(8.11%)例、超重24(2.94%)例、肥胖13(1.59%)例。两组在各项营养不良状态下儿童构成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营养不良状态儿童数量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儿童龋齿、超重、肥胖发生率构成比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4、4-5岁及5-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高于0-3岁儿童(p<0.05);5-6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父母文化程度及对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状况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视学龄前各阶段儿童进行科学喂养,加强对父母科学喂养及健康育儿知识健康教育,积极提倡科学饮食,同时通过适量的有氧运动是日后干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受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采用左卡尼汀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实验中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中,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患儿 ALT 指标为(24.17±8.09u/L)、CK -MB为(16.90±3.27u/L)、CK 指标为(109.13±24.67u/L)、LDH 指标为(177.03±16.08u/L)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患儿症状采用适量的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效果显著,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用药后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莲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杭州市下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中小学阶段学生视力状况现状,分析产生视力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辖区1所中学、6所小学共5168名学生开展视力检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受检学生总视力不良率为46.44%,小学生视力不良率37.65%,中学生视力不良率71.48%;男生视力不良率45.16%,女生视力不良率47.78%。结论:杭州市下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男女生无明显差异。

    作者:吴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剖胸手术全麻前后留置导尿优劣性比较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病人导尿佳时机的选择,减轻导尿为病人带来的不舒适,降低坠床的风险。方法:将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两组,A 组全麻前导尿,B组全麻后导尿,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结果: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及意愿选择导尿时机。

    作者:陈小春;邱吉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双磷酸盐与骨折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双磷酸盐类药物是有效的破骨细胞抑制剂,是治疗骨代谢疾病的首选药物。目前,其主要应用于骨质疏松症、Paget’s病、多发骨髓瘤、恶性高钙血症、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等疾病。本文就双磷酸盐对骨科植入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并为双磷酸盐应用于骨科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雷鹏蛟;马远征;李大伟;王天天;张嘉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提高对分析前质量控制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和住院16152份尿液样本在接收时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液分析前标本不合格率为0.49%。其中标本标记不清、尿液标本受污染、标本量不足是影响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前3位因素。结论:尿液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尿液检查质量保证体系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作者:张利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治措施,为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产妇的临床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22例高危妊娠产妇在经过我院住院治疗后,其中6例自然分娩,16例进行剖宫产。3例产妇出现死胎;8例高血压高危妊娠产妇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生产顺利,母子平安。1例患者出现肾衰,2例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5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3例。结论: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产妇的治疗工作在患者的病程以及生产结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在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取多西他塞联合顺铂进行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取多西他塞进行单独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入院后,采用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旺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和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月80例行舒适护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06年12月-2009年11月80例行常规护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护理满意度和运动耐受改善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6.25% vs .77.5%,p<0.05),运动耐受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疗效,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吕佩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列腺增生诱发的尿道梗阻治疗研究体会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手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诱发的尿道梗阻(B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TURP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患者出现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显著下降,而生活质量评分(QOL)显著上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具有安全、高效、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梁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我科的8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疼痛、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同时得到患者100%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王凤艳;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试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关键要全面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这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虽然我国大部分疾控中心实验室建立了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但管理体系并未得到有效运行,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仍然任重道远。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的对策,供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作者:谢怀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蒙脱石口服联合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蒙脱石口服液联合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15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50例,口服组单独给予蒙脱石口服液治疗,灌肠组在清洁灌肠后给予蒙脱石保留灌肠,联合组在口服基础上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组、灌肠组、联合组的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0%、76%、96%,联合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口服组和灌肠组,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蒙脱石口服液联合灌肠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积累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进三年来收治的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抗生素、生活方式和家庭经济条件等。结论:掌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丹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在对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5名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分析实施人性化服务以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满意度为66.66%,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医患关系。

    作者:马俊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病友会健康教育的效果初探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友会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资料和方法:76例新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按糖尿病病友会模式和常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前进行糖尿病知识积分调查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实验后6个月进行糖尿病知识积分调查和遵医性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患者实验后遵医性、糖尿病知识积分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P<0.05)。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后遵医性、糖尿病知识积分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尿病病友会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新发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行为遵医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李施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析

    目的:对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析。方法:总结2012年9月-2013年11年间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87例,对其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普萘洛尔、氯噻嗪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运用氯噻嗪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有效率为88.6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者药物联合使用能平稳快速的使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楼嵊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磁共振椎管水成像在腰椎管内疾患的影像特点及其与手术诊断符合率分析

    目的:对腰椎管内疾患患者应用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 RM )进行诊断,分析其影像特点以及该诊断结果和手术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共66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 M RM 诊断,对比术中所见,总结 M RM 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M RM 表现类型分别有:胡须型;幕帘型、不全阻断型、完全阻断型;残根型;喇叭口型、束腰型;根须型。所有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保持极高一致性。结论:对腰椎管内疾患患者应用 M RM 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诊出率,对此类疾病诊断结果真实准确,为临床提供了一条新的诊断方法。

    作者:高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酸和急性生理学及 APACHE 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目的:分析乳酸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的评估作用。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血液中乳酸浓度及 APACHE II评分结果与患者预后效果的关系。结果:乳酸正常患者、APACHE II评分结果低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乳酸偏高患者及 APACHE II评分结果高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液中乳酸浓度越高或 APACHE II评分结果越高均提示患者的预后效果差,将这两项指标应用于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指导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强;党宗彦;何再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6例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8例)临床期间给予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18例)临床治疗期间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恢复情况和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张开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为制定处置对策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县、乡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单位在2010年~2012年三年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年间,本县总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起,病例403例。其中2010年9起,占总数的40.91%,报告病例188例,占总数的46.65%;2011年7起,占31.82%,报告病例131例,占32.51%;2012年6起,占27.27%,报告病例84例,占20.84%。2)县辖各乡镇均有报告,其中传染病类21起,占95.45%,其它类1起占4.55%。传染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种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细菌性痢疾、乙脑等。3)农村发生率86.36%,县城发生率13.64%,并且主要发生在学校与托幼机构。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报在近几年及时性有所提高,其中2010年事件发生-接到报告的时间、接到报告-网报时间、事件发生到网报时间约为0.66d、5.16d、5.82d ,而2012年则依次为0.21d、0.32d、0.52d。结论:为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能力,应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单位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其内容与方式应各有侧重,才能提高预警决策能力。此外,还要针对高发人群做好相关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同时要建立相关完善的信息报告系统,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要加大投入经费,并且提高相关人员工资待遇,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从而尽量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处置。

    作者:刘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