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先古丽·米吉提;海比拜·阿合买提
目的:探析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病因、诊断与治疗等,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61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接待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1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病因主要有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伞端粘连包裹、输卵管积水及子宫肌瘤等;全部经常规、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经泛影葡胺造影术及术后检查显示有58例输卵管阻塞复通,复通率高达95.08%;本组研究患者术后皆进行6个月~2年不等随访,其中61例患者中成功受孕34例,受孕患者34例中有20例已经成功分娩健康新生儿,剩余14例患者仍在追踪随访中。结论: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病因十分复杂,没有特异症状,在诊断的时候要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严格检查身体,同时要结合临床症状、泛影葡胺造影术及B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治疗的时候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泛影葡胺造影术治疗本病属于当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方式,值得借鉴。
作者:杨会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可找出影响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铜仁市2011年10月-2012年9月死亡的15例孕产妇死亡的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死因前三位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结论: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提供规范、优质的保健服务,规范高危转诊管理,加强县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医护人员产科急救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住院分娩率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奥美拉唑、阿奇霉素结合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病人50例,对其采取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以及阿奇霉素三种药物共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电子胃镜观察表明,治愈37例、显效8例、有效3例,总体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包括有腹胀、恶习以及食欲下降,它们依次为1例、1例、2例,全部都为轻度反应,病人可以自行缓解。结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奥美拉唑、阿奇霉素结合左氧氟沙星共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云海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唐氏筛查的干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4256例孕妇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健康教育及产前筛查实施情况差别分为观察组(完整综合性唐氏筛查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未进行唐氏筛查健康教育组)各200例,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我院2010年1月开始产前筛查后的唐氏筛查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实践。结果:实施完整综合性唐氏筛查健康教育组的孕妇在焦虑状态、终止妊娠率等方面都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综合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孕妇进行唐氏筛查,达到围生医学和优生科学的结合,有效保障母婴健康,利于围生期保健,值得应用。
作者:和士兰;黄源慧;冯志贤;梁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干预,产后无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且患者对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等比较满意。结论:对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引产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干预,在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阳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 PFNA 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病人6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DHS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 PFNA 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辉;叶丹;高滔;陈让定;平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糖尿病的治疗期间,更易合并有低血糖反应。同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如果低血糖反应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导致休克,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故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不可忽视。
作者:何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在分娩室实行舒适护理的整体护理模式,让产妇有一个舒适的、愉快的分娩过程。方法:将2013年在我科实施舒适护理的172例产妇作为舒适组,2012年末实施舒适护理的1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娩室助产士用人性化的舒适护理模式,分别在产前、产时、产后对舒适组的产妇进行舒适护理。结果:舒适组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消除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减轻疼痛,促进产程顺利进展,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母婴健康,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从而丰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李晔;程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胸膜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膜疾病患者,其中9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为18-78岁,平均年龄为(49.1±2.9)岁。患者病程在1至18周之间。8例患者术前开胸抽液呈脓性浑浊,18例为黄色,26例为血性。上述患者中,68例为自发性气胸,其中16例为继发性气胸,52例为特发性气胸,18例为复发性气胸,复发次数在2-7次之间。36例患者于开胸手术之前已接受了胸腔引流。52例患者为胸腔积液,且都是单侧胸腔存在大量或中等量的积液。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都是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性检查和联合CT 检查都可以有效地进行诊断,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在治疗中,使用常规性药物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可以得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可大大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病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以及相关影响原因。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社区收治的400例糖尿病病人,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病人对整个社区的总体需求在一般水平,其中促进健康方面的需求排在首位,并发症预防护理的需求排在末位。其中对糖尿病病人对社区护理各个方面需求的影响原因包括有并发症、治理模式以及年龄等,尤其是并发症是造成病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关键原因。结论:一定能够要根据病人的需求来大力实施糖尿病社区护理,同时根据影响需求的原因来做好相关方面的护理服务,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李仕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血流力学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114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总计57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总计57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力学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4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诱导之后、插管之后即刻、拔气管导管以及切皮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上,观察组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用药剂量、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上,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平稳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已经成为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主要麻醉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于精神病患者思维的混乱及行为的异常会给社会和他人以及其自身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在运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时,还应配合心理疗法,这样对病人的病情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100个病人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的资料及方法,探讨了心理疗法在精神病治疗当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周德胜;杨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检验人员由于大量接触可能携带艾滋病毒的样本,而在检验过程中操作失误等原因极有可能让检验人员感染上艾滋病毒,为检验工作和个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研究检验人员对于艾滋病的暴露防护,增强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系数是艾滋病检测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艾滋病防护意识较为淡薄,在一些医院中对于发生的职业暴露不予以上报,有些检验人员存在着不良的操作习惯,这些都极有可能引起艾滋病感染。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检测阶段产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进行各项原因的分析,进而加快职业暴露后采取措施的速度,为职业防护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
作者:蒋琼;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引流管护理的体会。方法:对所有58例泌尿系结合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包括导尿管、双J管等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5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治愈48例,治愈率82.7%,好转10例,好转率17.2%。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进行引流管的护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手术治愈率,因此钬激光碎石术是临床医院泌尿系结石的推荐方法。
作者:王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体现医院管理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利于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都不是很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阻碍了医院向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文德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腰椎管内疾患患者应用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 RM )进行诊断,分析其影像特点以及该诊断结果和手术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共66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 M RM 诊断,对比术中所见,总结 M RM 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M RM 表现类型分别有:胡须型;幕帘型、不全阻断型、完全阻断型;残根型;喇叭口型、束腰型;根须型。所有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保持极高一致性。结论:对腰椎管内疾患患者应用 M RM 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诊出率,对此类疾病诊断结果真实准确,为临床提供了一条新的诊断方法。
作者:高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母婴风险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接诊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饮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治疗,其中62例妊娠28周前应用胰岛素的产妇设为 A 组,其余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和母婴并发征。结果:观察组分娩孕周为(37.8±0.9)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8.1±1.1),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早产、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等,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 A 组及对照组新生儿无低血糖发生,观察组B组新生儿低血糖3例(7.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时应用胰岛素能维持妊娠期血糖正常,有效规避母婴风险。
作者:李粉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越来越多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老年人的患病时间较长、恢复慢且稳定性较差,加之老年人抵抗力较弱,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使得老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较高,不仅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危及生命。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展开讨论,分析导致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为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杨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病例简介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入院查: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3厘米处有约10厘米陈旧疤痕,在左侧切口端有5×4×3立方厘米质硬包块、有压痛、局部皮肤色泽正常,活动欠佳,双合诊子宫附件无异常。入院后在连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切口皮肤皮下脂肪层,发现包块位于腹直肌鞘前面,囊肿未向鞘内蔓延,术中行包块剥除术,剥除约4×4×2立方厘米质硬包块送病检,病理检查回报: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术前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双合诊子宫附件无异常,手术未探查腹腔,术后常规抗感染治愈出院,给予孕激素口服3个月,至今随访无复发。
作者:王杏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ol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老年性COPD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4例老年性 COPD 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抗感染治疗、支气管扩张、部分患者对其使用激素、强心利尿药、呼吸兴奋药、同时配合氧疗、维持水分以及酸碱、电解质的平衡等各项对症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医小青龙汤的基本配方,同时根据病情需要考虑药量增减,配合对照组的西医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周后(即两个疗程)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老年性 COPD ,疗效显著,且临床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欧晓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