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母婴风险研究

李粉琼

关键词:胰岛素, 妊娠期, 糖尿病, 母婴风险
摘要:目的: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母婴风险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接诊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饮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治疗,其中62例妊娠28周前应用胰岛素的产妇设为 A 组,其余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和母婴并发征。结果:观察组分娩孕周为(37.8±0.9)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8.1±1.1),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早产、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等,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 A 组及对照组新生儿无低血糖发生,观察组B组新生儿低血糖3例(7.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时应用胰岛素能维持妊娠期血糖正常,有效规避母婴风险。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由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女性的乳腺癌普查对于及早发现和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机在临床检查中具有安全、准确、分辨率高、清晰度好,且能通过计算机图像辅助软件的处理做出有效的判断,还能对乳腺包块等进行手术定位,不仅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还为乳腺癌早期治疗提供了精确的依据。加之,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机能进行网络连接,使得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更加方便,乳腺癌的远程会诊成为可能。作为新兴的先进的检查手段,全数字化钼靶机在乳腺癌的普查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我院全数字化钼靶机的应用情况为例,结合相关的资料研究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检查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刘正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分娩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在分娩室实行舒适护理的整体护理模式,让产妇有一个舒适的、愉快的分娩过程。方法:将2013年在我科实施舒适护理的172例产妇作为舒适组,2012年末实施舒适护理的1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娩室助产士用人性化的舒适护理模式,分别在产前、产时、产后对舒适组的产妇进行舒适护理。结果:舒适组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消除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减轻疼痛,促进产程顺利进展,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母婴健康,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从而丰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李晔;程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保胎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保胎时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周在28周到36周之间单胎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孕妇35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孕周35周作为界限,将孕周在35周及以下的孕产妇和孕周在35以上的孕产妇分别设定为 A、B两组。再按照保胎时间(保胎到分娩的时间段)的不同,以48h为界,将 A、B两组患者各分为两小组,对照分析不同组别的母婴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孕周35周以上的孕产妇母婴结局显著优于孕周35周以下的,且P<0.05;保胎时间大于48h的孕产妇出现产褥感染和绒毛膜羊膜炎的几率均高于保胎时间短于48h的,差异显著,具有比较意义。 A 组孕产妇中,保胎时间大于48h的胎儿发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部感染的几率低于保胎时间短于48h的,B组孕产妇的保胎时间对胎儿的影响不大。结论:围生儿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孕妇的孕周及保胎时间有关,对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加强孕期保健,对于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与发病率,改善孕妇与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唐氏筛查干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唐氏筛查的干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4256例孕妇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健康教育及产前筛查实施情况差别分为观察组(完整综合性唐氏筛查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未进行唐氏筛查健康教育组)各200例,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我院2010年1月开始产前筛查后的唐氏筛查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实践。结果:实施完整综合性唐氏筛查健康教育组的孕妇在焦虑状态、终止妊娠率等方面都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综合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孕妇进行唐氏筛查,达到围生医学和优生科学的结合,有效保障母婴健康,利于围生期保健,值得应用。

    作者:和士兰;黄源慧;冯志贤;梁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优质服务在健康体检过程中的应用经验总结

    通过优化体检流程,体检时间缩短、体检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达到99%。通过优质服务的开展使体检者更安全、更顺利、更合理完健康成体检。

    作者:罗家红;周仲芳;熊廷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价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艾滋病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总结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接受程度。结果:性接触感染者干预前完全接受占17.5%,干预后完全接受占37.5%;医源性患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22.5%,干预后占0.0%,吸毒感染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20.0%;干预后占12.5%。除母婴垂直感染患者外,其他不同途径艾滋病感染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接受程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措施的接受性和依从性,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骆礼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手术后的观察

    目的:对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的患者进行术后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已完成手术的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其中16例单纯肠管修补术、5例破裂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例乙状结肠双腔造口及局部引流术。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漏2例。结论:充分认识外伤性结直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掌握结肠手术或修复的适应证、了解直肠损伤处理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减少结直肠术后并发症,进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雷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式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的患者中,抽取60名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患者使用钢丝捆扎固定,治疗组患者使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即钢丝环扎组优12例,良9例,中7例,差2例,优良率70%;治疗组即改良张力带组优17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0%。根据2组治疗的优良率,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钢丝捆扎固定,且手术简单可靠,患者愈合快,对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获益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吴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就治的4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前者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有效治愈率和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偏低,均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刺结合走罐治疗黄褐斑32例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走罐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门诊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部针刺取穴、体部针刺取穴、走罐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针刺结合走罐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国内益生菌制剂临床应用状况分析

    目的:对国内益生菌制剂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究与讨论。方法:通过专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来对应用类论文进行一定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自上世纪90年代至2007年这段期间内所收集整理的558篇论文为数据依据,其中排名靠前,且常用的制剂共有:112篇妈咪爱(约占20%)、105篇金双岐(约为19%)、91篇丽珠肠乐、80篇培菲康、37篇整肠生(7%)、28篇贝飞达;治疗疾病前8位分别为213篇急性腹泻、92篇功能性肠病、70篇新生儿黄疸、41篇迁延性腹泻以及慢性腹泻、39篇母乳性黄疸、33篇肝脏疾病、22篇炎症性肠病、16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且所有文献报道均证明益生菌有着较好良好效果。结论:当前,国内益生菌已应用到多种疾病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刘金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选择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减压短节段钉棒实施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短节段钉棒实施内固定治疗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治疗后患者 ASIA 分级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依据 ASIA 分级方法,12例属于B级,28例属于C级,80例属于D级;治疗后,3例B级患者转为D级,10例C级患者转为D级,其余107例患者转为E级。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钉棒实施内固定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颜福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产科门诊实施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

    目的:对产科门诊接收的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并观察产前健康教育所起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产科门诊孕妇采取常规产检资料与在常规产检基础上予以产前健康教育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检,观察组实施常规产检联合产前健康教育干预,每组患者各100例。结果:从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孕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门诊实施产前教育干预有利于提高孕妇的顺利分娩率,降低社会因素所产生的剖宫产心理,有利于孕妇及其胎儿的身心健康。

    作者:甘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采用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特点以及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以及科学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4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除常规肿瘤切除外增加淋巴清扫操作。术后对患者督促抗生素以及甲状腺素片的定时服用,以此对感染进行预防,并在术后48h左右拔除引流管。结果:本次研究当中的46例患有甲状腺肿瘤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顺利切除肿瘤,长手术时间为(79±28)min ,平均手术时间为(72.1±3.1)min ;大出血量为(53±10)ml ,平均出血量为(38±2.5)ml。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任何并发症,仅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局部轻度麻木,通过葡萄糖钙的静脉注射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在治疗甲状腺肿瘤方面,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彻底、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作者:杨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手术急救处理,西医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GCS 评分均逐步提高,第7天及第14天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颅内压(ICP)观察:观察组在治疗后12h起,ICP显著降低,在治疗前及治疗7d后,对两组病人脑水肿情况进行 CT 观察,治疗7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水肿面积分别降为3.34 cm2,4.87 cm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魏启明;代福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院中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中医药既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丰富资源,并且长期的应用实践已经证实,其确实可以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疾病,值得我们弘扬与传承。中药房是医院直接面向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科室,优质的中药房管理制度,可提高中药房服务质量,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救治,同时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中药房管理在当今时代,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对医院中药房管理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适宜的改进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亚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外科手术之前护理风险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方法:抽取2年来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实验组对病人采取相对应的临床预防措施,对神经外科手术之前护理风险给予分析,而且对两组护理情况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护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神经外科手术之前临床护理风险问题给予分析研究,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不但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同时也使神经外科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作者:曹艳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方法:抽取医院产科门诊2011年1月份到2013年8月份收治的68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和非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各34例,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经研究,了解到在肝肾综合征、感染、产后大出血和低蛋白血症,以及妊娠结局死亡率和围生儿结局死亡率等方面,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均要高于非重症病毒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的死亡率较高,预后效果不理想,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及时、加强诊治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吕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给予临终关怀,让这些饱受癌症痛苦折磨的患者终能舒服地、有尊严地而又平静地走完人生后旅程。方法:以临终关怀理念为指导通过护理行为,给予患者全面的关怀和照顾,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让患者安详、平静地走完生命历程。结果:患者及家属满意,社会认同。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在早期识别头位难产中应用循证护理,对其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我院于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将产妇分成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60例,对两组的分娩结局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循证护理组21例为自然分娩,占35%,20例为阴道助产分娩,占33.3%,19例为剖宫产,占31.6%,有4例新生儿窒息,占6.67%;常规护理组有12例为自然分娩,占20%,16例为阴道助产分娩,占26.7%,32例为剖宫产,占53.3%,其中18例新生儿窒息,占30%,另有3例新生儿死亡,占5%。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死亡上,循证护理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循证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使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可早期识别头位难产,对于确保母婴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云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