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1例G-杆菌脓毒血症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报告

陈泰裕

关键词:G -杆菌脓毒血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 血液净化治疗
摘要:报告我院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滤过成功治疗1例G -杆菌脓毒血症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并就血液净化的具体实施方案及依据进行了讨论。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58例输尿管镜下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引流管护理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引流管护理的体会。方法:对所有58例泌尿系结合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包括导尿管、双J管等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5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治愈48例,治愈率82.7%,好转10例,好转率17.2%。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进行引流管的护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手术治愈率,因此钬激光碎石术是临床医院泌尿系结石的推荐方法。

    作者:王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同时根据实际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此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情况,提高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万景莉;赵连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吸入性烧伤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与指征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吸入性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 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氧饱和度、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患者,有效70例,死亡2例。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死亡9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较紧急气管切开组死亡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吴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01至2012-01于我院进行腹部及四肢手术,年龄在5-15岁的患儿1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儿均采用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A 组50例患儿均为上肢手术,先采用肌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2-6mg/kg),然后静脉缓慢小剂量芬太尼,B组患儿50例均为腹部和下肢手术,采用椎管内氯胺酮及芬太尼亚麻醉剂量麻醉。C组患儿50例整个手术过程中均采用氯胺酮连续麻醉。分别记录各组患儿麻醉前5min、麻醉后10min、麻醉后30min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时间、唤醒时间、药物用量、麻醉效能参数、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患儿麻醉起效前HR、MAP、RR、SpO2四项生命体征,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起效后10min、30min时A、B两组 HR、MAP、RR三项指标均优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但前两组SpO2值低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及芬太尼联合使用能够减少前者用量,降低其蓄积作用对患儿影响,同时增强麻醉及镇痛效能,减少麻醉起效及唤醒时间,但必须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功能。

    作者:吴安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脑梗塞误诊为冠心病1例报告分析

    小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步态不稳、头晕、恶心、呕吐等,缺乏临床特异性,加之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临床诊断意识,致使该病极易漏诊;另一方面,即使注意到这些临床表现,也因其缺乏特异性而与其他疾病混淆而误诊。现将我院接诊的1例小脑梗塞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普外科护理中的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探索

    目的:研究普外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探索降低护理风险的对策。方法:以我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64例外科护理缺陷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每位患者护理缺陷的描述及整个事件的调查,分析其客观原因。结果:教育培训、沟通、工作任务等是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结论:分析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尽可能避免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周仕丽;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阴置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中的时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的不同时间阴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方法:挑选自愿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2个实验组分别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1-3h(实验1组)和3-6h(实验2组)阴置200μg 的米索前列醇,而对照组在手术前不使用米索前列醇,对术前腹痛和阴道流血情况,术中进行扩宫难易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用量等进行观察。结果:2个实验组的宫颈扩张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实验2组比实验1组术前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的几率增加,术中的出血量增多,手术的时间增加,异丙酚的用量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三组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阴置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扩张宫颈,减少手术时间和降低异丙酚的用量,但是阴置米索前列醇的时间不断增加时会增加副作用。因此,无痛人流手术前阴置米索前列醇1-3h内进行手术为宜。

    作者:张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对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龄产妇8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助产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分别为72.09%、20.93%、6.98%,对照组产妇分别为53.49%、30.23%、16.28%,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时出血量及总产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产妇助产护理,能够缓解产妇心理压力,降低分娩难度,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妊娠和分娩。同时,还能提升产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覃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复方炉锌硼散对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复方炉锌硼散对新生儿臀红、湿疹、褥疮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把新生儿臀红、湿疹、褥疮疾病的患者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用自制复方炉锌硼散局部外用,对照组用氧化锌软膏局部外用。结果:复方炉锌硼散制备工艺简单,能为新生儿臀红、湿疹、褥疮的患者提供一种新药,且临床疗效较好。结论:观复方炉锌硼散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耳穴埋针治疗黄褐斑及寻常痤疮

    目的:分析研究耳穴埋针治疗黄褐斑及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例黄褐斑患者和46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针进行常规消毒,取患者单侧耳穴进行耳穴埋针治疗。结果:经治疗,黄褐斑临床总有效率95.2%,经1-3年随访,复发率为14.3%;寻常痤疮总有效率93.5%,经1-3年随访,复发率为26.1%。结论:皮质下穴有调节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机能、调节机体和镇静作用,治疗黄褐斑及寻常痤疮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磁共振椎管水成像在腰椎管内疾患的影像特点及其与手术诊断符合率分析

    目的:对腰椎管内疾患患者应用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 RM )进行诊断,分析其影像特点以及该诊断结果和手术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共66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 M RM 诊断,对比术中所见,总结 M RM 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M RM 表现类型分别有:胡须型;幕帘型、不全阻断型、完全阻断型;残根型;喇叭口型、束腰型;根须型。所有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保持极高一致性。结论:对腰椎管内疾患患者应用 M RM 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诊出率,对此类疾病诊断结果真实准确,为临床提供了一条新的诊断方法。

    作者:高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偱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80例,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之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明显比对照组好,新生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罗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血宁对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宫血宁对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防治效果,为我矿医院提高上环术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3年10月份收治的104例行上环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术后不用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宫血宁胶囊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防治月经过多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发现,在术后1、2和3个月的月经量方面,观察组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在术后1、2和3个月的血红蛋白量方面,观察组则要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同样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给予上环术后患者宫血宁治疗,能够有效防治术后月经过多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启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胎膜早破患者宫颈评分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目的:比较不同宫颈评分的胎膜早破患者其破水至临产、分娩等各时间段的差异,及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为合理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并自然临产患者资料共219例,按宫颈评分将产妇分成两组,即宫颈成熟组(0-5分)及宫颈不成熟组(6分及以上),分析宫颈评分与破水至临产时间、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宫颈评分与破水临产时间呈负相关,r=-0.167,P=0.013;宫颈成熟组破水-临产时间更短(8.93±7.29小时),宫颈不成熟组破水-临产时间较长(13.32±7.83小时)。宫颈成熟组阴道分娩率更高。结论:宫颈成熟的胎膜早破患者需较短的时间即可临产,促进宫颈成熟,可缩短破水-临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孙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40例疤痕子宫妊娠患者作研究对象,均有剖宫产术史,由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随机就单用依沙吖啶治疗(对照组)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均引产成功,占100%,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97.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产程发动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总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产道损伤,对照组3例;观察组胎盘残留10例,对照组2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采用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联用,具有较高安全性,引产成功率高,并减少出血及并发症率,使预后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谭芳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目的:探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的关系,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方法:对2012年-2013年本院临床申请输血病人的血液标本资料400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人不合,假阳性5人,DA T 阳性6人,青霉素试验阳性1人。实施相应的质控措施期间(2012年至2013年)血型实验室从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事故。结论:严格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输血前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选择合理的输血方案,提高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程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黄连素临床新用途

    收集国内外黄连素在临床上有很多新用途,如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预防癌症等。有关文献报道,扩大其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征远;张雪娇;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焦虑症陪护家属健康教育的意义

    焦虑症是个体受内在或外在的威胁而产生的一种模糊的、不安的、不愉快的甚至可怕的主观感觉。焦虑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均可出现,在正常的范围内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如焦虑持续不断、长期无法排除或数次突发极度焦虑而找不到明显的诱因,并明显影响生活及工作能力时,表明焦虑的程度超过了正常范围,属于病态性焦虑,则成为一种精神疾病。

    作者:孙萍;郑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心肌梗塞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方面的进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中收治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所有患者 CCU 并行 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等情况,观察患者在使用IABP后的心率以及血压变化,是否有并发症出现,住院死亡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及时在IABP的帮助下完成急诊 PCI手术,并且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症发生6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中死亡2例,手术中死亡0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1例。结论: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加安全有效,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率。

    作者: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原发性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很低,患者是否都能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按次进行长期服药治疗以达到稳定血压、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为此对来自我镇健康体检发现的高血压患者12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高血压基本知识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所提高,树立了正确的健康信念,对治疗的依从性也有明显增加。对门诊规范治疗高血压病,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禹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