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黄禹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依从性, 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原发性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很低,患者是否都能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按次进行长期服药治疗以达到稳定血压、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为此对来自我镇健康体检发现的高血压患者12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高血压基本知识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所提高,树立了正确的健康信念,对治疗的依从性也有明显增加。对门诊规范治疗高血压病,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治措施,为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产妇的临床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22例高危妊娠产妇在经过我院住院治疗后,其中6例自然分娩,16例进行剖宫产。3例产妇出现死胎;8例高血压高危妊娠产妇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生产顺利,母子平安。1例患者出现肾衰,2例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5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3例。结论: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产妇的治疗工作在患者的病程以及生产结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在妊高症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列腺增生诱发的尿道梗阻治疗研究体会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手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诱发的尿道梗阻(B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TURP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患者出现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显著下降,而生活质量评分(QOL)显著上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具有安全、高效、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梁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到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术后给予所有患者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得到了及时处理;假性动脉瘤1例,发现后立即给予加压包扎至血肿消失。结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意义重大,所有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觉悟,及时观察患者术后的情况并进行有效护理,系统掌握临床中的特点,对于不同的穿刺途径选择不同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迅速有效进行处理。

    作者:彭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6月期间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296例,对其均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用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后部分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后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情况,且相对于B组,A 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大,p<0.05。结论:对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使用适当的药物,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手术后的观察

    目的:对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的患者进行术后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已完成手术的23例外伤性结直肠破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其中16例单纯肠管修补术、5例破裂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例乙状结肠双腔造口及局部引流术。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漏2例。结论:充分认识外伤性结直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掌握结肠手术或修复的适应证、了解直肠损伤处理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减少结直肠术后并发症,进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雷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和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月80例行舒适护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06年12月-2009年11月80例行常规护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护理满意度和运动耐受改善等。结果:舒适护理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6.25% vs .77.5%,p<0.05),运动耐受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疗效,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吕佩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采用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特点以及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以及科学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4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除常规肿瘤切除外增加淋巴清扫操作。术后对患者督促抗生素以及甲状腺素片的定时服用,以此对感染进行预防,并在术后48h左右拔除引流管。结果:本次研究当中的46例患有甲状腺肿瘤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顺利切除肿瘤,长手术时间为(79±28)min ,平均手术时间为(72.1±3.1)min ;大出血量为(53±10)ml ,平均出血量为(38±2.5)ml。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任何并发症,仅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局部轻度麻木,通过葡萄糖钙的静脉注射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在治疗甲状腺肿瘤方面,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彻底、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作者:杨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01至2012-01于我院进行腹部及四肢手术,年龄在5-15岁的患儿1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儿均采用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A 组50例患儿均为上肢手术,先采用肌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2-6mg/kg),然后静脉缓慢小剂量芬太尼,B组患儿50例均为腹部和下肢手术,采用椎管内氯胺酮及芬太尼亚麻醉剂量麻醉。C组患儿50例整个手术过程中均采用氯胺酮连续麻醉。分别记录各组患儿麻醉前5min、麻醉后10min、麻醉后30min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时间、唤醒时间、药物用量、麻醉效能参数、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患儿麻醉起效前HR、MAP、RR、SpO2四项生命体征,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起效后10min、30min时A、B两组 HR、MAP、RR三项指标均优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但前两组SpO2值低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及芬太尼联合使用能够减少前者用量,降低其蓄积作用对患儿影响,同时增强麻醉及镇痛效能,减少麻醉起效及唤醒时间,但必须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功能。

    作者:吴安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以23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为例,对其术后胆漏的发生机制、发病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保守治疗、不同手术介入、B超腹腔置管引流和内镜治疗后患者均痊愈;所有患者治愈时间各不相同,2周治愈14例(60.86%),3周治愈5例(21.73%),4周治愈3例(13%),5周治愈1例(4.3%)。结论: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胆漏的发生重在预防;正确的手术方法,熟练的手术操作,充分的引流是预防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治疗术后胆漏可以避免胆漏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梁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中,抽取160名确诊病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口服100 mg/d ,200 mg/d ,300 mg/d ,400 mg/d的黄体酮进行治疗,持续10天,这4组分别为 A 组,B组,C组和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撤药性出血率,并将四组患者在就诊时与月经干净后3d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对比,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黄体酮进行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撤药性出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4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0%,10%和15%。其中,A 组患者与 D 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差异不大,而较低的剂量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张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6例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8例)临床期间给予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18例)临床治疗期间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恢复情况和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张开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吸入性烧伤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与指征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吸入性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 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氧饱和度、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患者,有效70例,死亡2例。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死亡9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较紧急气管切开组死亡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吴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分娩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在分娩室实行舒适护理的整体护理模式,让产妇有一个舒适的、愉快的分娩过程。方法:将2013年在我科实施舒适护理的172例产妇作为舒适组,2012年末实施舒适护理的1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娩室助产士用人性化的舒适护理模式,分别在产前、产时、产后对舒适组的产妇进行舒适护理。结果:舒适组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消除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减轻疼痛,促进产程顺利进展,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母婴健康,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从而丰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李晔;程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7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当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给予其中40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甲组),另40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乙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手术平均时间上,甲组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当中的出血量上,甲组平均为(60±22)ml ,乙组平均为(155±27)ml ,甲组显著低于乙组(P<0.05);在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上,甲组均显著低于乙组(P<0.05);在止痛药物使用率上,甲组为17.5%(7/40),乙组为65%(26/40),甲组明显低于乙组,同时甲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占7.5%,乙组有10例出现并发症,占2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一例失败,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胆结石上,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手术当中的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能够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顺利出院,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长青;杨培基;张宏鹏;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怎样稳定社区老人的高血压

    目的:在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而探讨稳定社区老人高血压的有效途径。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的降压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63.0%,观察组血压下降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且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降压药物治疗为主,护理干预为辅的治疗方案,对稳定社区老年的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产科门诊实施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

    目的:对产科门诊接收的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并观察产前健康教育所起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产科门诊孕妇采取常规产检资料与在常规产检基础上予以产前健康教育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检,观察组实施常规产检联合产前健康教育干预,每组患者各100例。结果:从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孕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门诊实施产前教育干预有利于提高孕妇的顺利分娩率,降低社会因素所产生的剖宫产心理,有利于孕妇及其胎儿的身心健康。

    作者:甘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时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的麻醉效果。方法:116例需拔除上颌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有颊侧浸润组(实验组)59例,无颊侧浸润组(对照组)57例,比较2组患者在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颊侧浸润后与对照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在拔除上颌磨牙时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医生为了减轻患者对打针的紧张感,降低麻醉不适感,可不进行颊侧浸润麻醉,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意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4例,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及全血血红蛋白含量改变情况及各激素水平变化;随访3~6个月,统计随访结果。结果:患者总有效率89.19%(66/74);治疗后肌瘤平均体积显著缩小,全血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62例,56例月经恢复,6例肌瘤增大,采用手术治疗。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茄静;覃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后,生命体征提高较比对照组更加明显,而且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也起到改善的作用。

    作者:子光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越来越多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老年人的患病时间较长、恢复慢且稳定性较差,加之老年人抵抗力较弱,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使得老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较高,不仅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危及生命。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展开讨论,分析导致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为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杨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