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子光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 尿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后,生命体征提高较比对照组更加明显,而且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也起到改善的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阳还五汤对脑梗塞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3年11月脑梗塞恢复期患者90例,按1∶1比例将其分成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结果:①血液流变学:研究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血脂:治疗后,研究组 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L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5.25±0.92)mmol/L、(2.01±0.23)mmol/L、(2.58±0.78)mmol/L ,对照组对应为(5.89±0.65)mmol/L、(2.37±0.63)mmol/L、(3.75±0.54)mmol/L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效果更佳,提示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疗效可佳,值得应用。

    作者:周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剖胸手术全麻前后留置导尿优劣性比较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病人导尿佳时机的选择,减轻导尿为病人带来的不舒适,降低坠床的风险。方法:将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两组,A 组全麻前导尿,B组全麻后导尿,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结果: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及意愿选择导尿时机。

    作者:陈小春;邱吉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肿瘤专科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医疗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在医院临床中应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和再生物品种类都在不断的增多,这就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肿瘤专科医院来说,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作出的努力也更多。本文主要分析了无菌物品的供应管理模式在肿瘤专科医院的重要性,对其肿瘤专科医院无菌物品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现阶段这种管理模式在医院产生的效果以及应用现状。

    作者:青志旺;梁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分析各类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对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病种分类、有无腹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等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Ⅰ类手术并发症率低以穿刺及气腹相关并发症多,Ⅱ、Ⅲ手术术中失血是主要的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以术后感染多。Ⅳ类手术手术范围大,操作难度高,并发症相对较多。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0R=2.64)、子宫大小(0R=3.45)、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OR)、手术类别(OR)与并发症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DR)、手术类别(OR)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以术中失血过多和术后感染多见。其中泌尿系的损伤较前有所增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大;手术级别越高,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作者:赵映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病友会健康教育的效果初探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友会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资料和方法:76例新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按糖尿病病友会模式和常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前进行糖尿病知识积分调查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实验后6个月进行糖尿病知识积分调查和遵医性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患者实验后遵医性、糖尿病知识积分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P<0.05)。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后遵医性、糖尿病知识积分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糖尿病病友会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新发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行为遵医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李施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如何规范护理老年呼吸疾病患者

    近年来,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如何加强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治和护理,成了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针对日益趋增的老年呼吸疾病,简要论述了一些规范化的护理措施。

    作者:喻华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利迭在中重度COPD治疗中的依从性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中重度COPD治疗中应用舒利迭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方法:选取8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COPD对症治疗,观察组在给予COPD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舒利迭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依从性和 FEV1、FVC 以及FEV1/FVC等肺部功能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中重度 COPD 患者常规治疗中,同时给予舒利迭进行治疗,对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晋;张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ICC 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机械性静脉炎是 PICC穿刺置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计划外拔管,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影响治疗效果。目的:探讨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3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科学护理及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的及时处理,保证导管的使用安全。结果:在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规范操作,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后,有效避免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 PICC导管的优越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置管时间。

    作者:金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目的:探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的关系,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方法:对2012年-2013年本院临床申请输血病人的血液标本资料400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人不合,假阳性5人,DA T 阳性6人,青霉素试验阳性1人。实施相应的质控措施期间(2012年至2013年)血型实验室从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事故。结论:严格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输血前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选择合理的输血方案,提高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程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到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术后给予所有患者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得到了及时处理;假性动脉瘤1例,发现后立即给予加压包扎至血肿消失。结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意义重大,所有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觉悟,及时观察患者术后的情况并进行有效护理,系统掌握临床中的特点,对于不同的穿刺途径选择不同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迅速有效进行处理。

    作者:彭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产科门诊手术术前心理护理干预与探讨

    目的:研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治疗前门诊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9年12月~2010年7月入住我院的患者60名,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30名(龄22~31岁不等,平均年龄25.4岁),对照组30名(年龄21~30岁不等,平均年龄26.6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于实验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为其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包括恐惧、焦虑、怀疑等)控制情况。结果:经临床护理后,实验组不良情绪控制较好、一般、较差的例数分别为20例、8例、2例,对照组分别为11例、9例、1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收到了较佳的效果。结论:治疗前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医学应用价值,值得广大医师在门诊推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小体积90例前列腺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 IBN)。结果:90例患者中,有85例手术成功,占94.44%,手术时间30~60min ,平均42min。术后无继发大出血、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留置尿管4~6天。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排尿持久、顺畅,之后在术后3、9、18个月检测患者 Qmax ,与同期 TURP体积较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相对比,无明显差异,患者无膀胱颈挛缩现象发生,IPSS(5.62.2)分,大尿流率(183.9)ml/s .结论:运用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 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能更好的解除膀胱颈梗阻,手术时间短,术中输血比率小,是术后预防膀胱颈挛缩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仕军;杨顺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我科的8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疼痛、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同时得到患者100%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王凤艳;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加强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医学实验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从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实验室建设和投入三方面入手,对医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

    作者:王玲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膀胱全切患者护理体会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3年5月本科共收治膀胱全切患者30余例。

    作者:彭兴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浮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0例

    目的:观察浮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综合运用浮针刺法、刺血、拔罐等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浮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消耗资源少等优点。

    作者:黎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6月期间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296例,对其均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用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后部分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后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情况,且相对于B组,A 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大,p<0.05。结论:对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使用适当的药物,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人工流产综合征是指在施行人工流产手术等宫腔手术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气喘、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心律不齐,严重者还可出现昏厥、抽搐、休克等一系列症状,是人工流产中常见的副反应。在临床工作中做好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是人工流产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齐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探讨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单纯呼吸道感染患者44例为对照组,呼吸道感染伴支气管哮喘患者44例为实验组。收集血液样本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MP-IgM 阳性率、血清总IgE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MP-IgM阳性5例(11.4%),实验组血清MP-IgM阳性23例(52.3%);血清MP-IgM阳性患者血清总IgE为(144.52±42.13)IU/ml ,血清 MP -IgM 阴性患者血清总IgE为(65.48±38.46)IU/ml。结论:MP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诊断中对于无其他病因的患者要考虑MP感染的可能,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作者:李坤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对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或者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患者60例给予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静脉泵入高浓度升压药物例如多巴胺、间羟胺,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可达龙,及时泵入高浓度氯化钾,防止低血钾所致恶性心律失常,为急性期患者药物的及时应用及液体容量进入的多少提供依据。结果: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对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期中心静脉压监测及药物及时使用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通路。

    作者:杨有东;杨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