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服务策略在门诊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效性研究

陈巍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 门诊患者护理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服务策略在门诊患者护理管理中所具有的实效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1000例门诊患者为样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服务策略)和对照组组(实施常规服务策略),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院就诊环境、医生医治技术、护士职业技能、护士服务态度以及总体满意情况均在93分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价结果(82.3分~90.1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可以显著提高医院的各项服务质量和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静脉留置针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它操作简单、方便、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减少了患者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对于输液量大,持续静脉泵药,危重病人治疗和抢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维护不规范,健康教育欠缺等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缩短了留置针使用时间,增加了穿刺次数,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患者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林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脏替代疗法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利用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程治疗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76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利用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利用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中患者.结论:对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利用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积极作用与意义,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陆亚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病区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示范病区,采取落实责任制护理、注重人文关怀、改革护士值班模式等等举措,比较该工程开展前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活动前,同时,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少于活动前(均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关系,从而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学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正常细胞逐步获得恶性表型需要多个遗传改变的积累,是多种基因变异并长期累积所致的结果.微卫星是广泛存在基因组中简单串联重复DNA序列,具高度多态性,变异率极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组特定微卫星DNA遗传的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相应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有关,并发挥重要作用[1].本文就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恒;岳欢;邓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并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特殊的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日常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人数40例,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总有效人数36例,有效率为85.71%.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出现并发症患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儿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总满意人数为38例,满意率为90.48%;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总满意人数为33例,满意率为78.57%.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有重要帮助,临床上值得借鉴.

    作者:刘发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对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在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心理、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改善,与教育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董胜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北方幼儿园手足口病的传染与季节、年龄、性别、活动范围及居住地点的比较

    通过对北方幼儿园中1260名为基数的幼儿三年中患手足口传染病观察记录中发现幼儿手足口传染期已不是单纯只是7、8月份高发.9、10、11月份随时都可高发.隔离范围:从手足口发病者了解到幼儿患有感冒、咽炎者手足口传染发生率高,在手足口病发生时,幼儿园应专门设立有感冒、咽炎者一个独立班级来避免手足口传染病发生,有条件的家长在得知幼儿园有手足口病发生应暂时在家隔离观察,来杜绝手足口病发生.

    作者:张丽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搜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收的126例产妇,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63例产妇和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对乙组63例产妇和新生儿不实施护理干预.对比甲组和乙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少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极大,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蒋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职业中毒病人的心理干预

    1 普通病人与职业病人的区别普通病人是由细菌、病毒、创伤及心理因素等非生产性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职业病不仅有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心身疾病,而更重要的是受自然、生物、理化因素所致的身心疾病,是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理化因素进入人体内积累到一定量,与组织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的作用,而损害人体健康所表现出来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紊乱的病理状态的生产性的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疾病.

    作者:王敏红;赵秀;张兰香;杨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卒中的社区健康干预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脑卒中患者在社区健康干预下病情发展情况,为脑卒中的护理与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依据.方法: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对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本研究的基本调查.将其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于两组患者均给予其神经内科的基本护理指导意见,对于48例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健康干预,健康干预内容包括:合理规划患者饮食,保证适量的运动,给予患者疾病相关预防急救知识讲座,在健康干预措施施行10个月后对患者的疾病复发率,遵医嘱情况,对本身所患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本身所患疾病知道的了解率以及遵医嘱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研究组患者脑卒中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社区健康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对于脑卒中基本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患者本身很好的控制,预防,处理自身疾病的再次发作;也对患者遵医嘱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较为显著的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作者:潘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社区高血压的防治策略与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的预防措施和早晚服用不同剂量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降压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用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0例病例资料,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早晚服药剂量为5毫克的低剂量组59例,早晚服药剂量为10毫克的高剂量组51例,治疗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后讨论对高血压患者的预防措施.结果:低剂量组早8点时平均收缩压150.1±9.8mmHg,平均舒张压93.4±8.1mmHg,与晚8点的血压情况相比较稳定,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早8点与晚8点的血压控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晚服用低剂量(5毫克)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具有稳定的临床降压效果.

    作者:毛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膀胱灌注异烟肼注射液辅助治疗膀胱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膀胱结核患者采用膀胱灌注异烟肼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灌注异烟肼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尿常规、膀胱镜下病变及膀胱刺激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77.5%、90%、72.5%,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2.5%、65.5%、45%,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膀胱灌注异烟肼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左庆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教学视频在高职护理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解剖实验教学逐渐陷入困境,学生过多、教师太少,标本不足是主要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已在笔者院校实行的全新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分析和探讨了对此教学模式的拓展和完善方法,以供各兄弟院校借鉴和批评指正.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几点看法探讨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基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如相关资源缺乏、自身能力不足等,基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这便意味着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就基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笔者针对性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旨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卫生需求.

    作者:王定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宫劲炎LEEP术治疗735例

    目的:对LEEP术治疗宫劲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我院接诊的1226例慢性宫劲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选择LEEP术治疗的735例设为观察组,将其余491设为对照组,对其采取微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6.8±2.1)ml,明显少于对照组(12.3±2.9)ml,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痊愈者5例,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操作简便,可缩短手术时间,且疗效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郑美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双心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双心模式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治疗及介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随访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1年后的随访上,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双心模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招兵;马小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针对病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50例产妇中,48例在产后2h内发生产后出血,占95.24%;37例发生宫缩乏力性出血,占73.02%;9例由于胎盘因素,占17.46%;4例发生软产道裂伤,占7.14%;1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占2.38%.阴道助产及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自娩.有流产史的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率随胎产次增加而增加.结论: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是宫缩乏力.对病因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并积极治疗是抑制产后出血的关键.为预防产后出血,应加强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监护和护理.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有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减少人工流产,加强产前保健,严格掌控剖宫产的指征,降低剖宫产的比率等.

    作者:陈绍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皮钢板固定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的应用

    目的:对经皮钢板固定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治疗的2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对经皮钢板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3例出现胫骨远端切口感染,19例愈合.所有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均为出现再次骨折现象.通过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2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13例优,7例良,2例中,0例差,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达到了90.9%.结论:经皮钢板固定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痊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孔令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在我国,以高血压为原发病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和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1].作者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经验总结,现报告如下.1 患者资料收集我院2010.5-2011.11收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患者,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8.2岁.纳入标准:符合WH0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年龄界限为60岁[3].

    作者:马风珍;赵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论体质辨识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医学理论,具有十分有缘的历史.而我国的中医体质学说则是将中医理论作为主要导向,对于种种体质的生理以及病理特点,进而分析疾病的状态、病变的性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体质辨识在治疗妇科疾病治疗种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体制辨识在中医妇科临床之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