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招兵;马小峰
目的:探讨双心模式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治疗及介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随访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1年后的随访上,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双心模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招兵;马小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科氧气湿化瓶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对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小儿科从2004年-2006年至2006年-2008年期间临床氧气雾化吸入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回顾总结2004年-2006年末对氧气湿化瓶改进消毒方法.及时跟换湿化瓶并且加入湿化液爆炸比例为15%,临床取样60例,其中发生爆炸8例,2006年-2008年对氧气湿化瓶改进消毒方法,及时跟换湿化瓶并且加入湿化液爆炸比例为3.4%,临床取样58例,其中发生爆炸2例.结果:2006年-2008年氧气湿化瓶发生爆炸数明显减少,2006年-2008年发生率3.4%,2004年-2006年发生率15%,卡方值4.66%,P<0.05.结论:通过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管理方法及使用方法方面的改进,明显减少了临床操作氧气雾化吸入时湿化瓶爆炸现象,减少了因发生该现象引起的对患儿和工作人员造成的惊吓甚至伤害,使该项操作过程更加顺利安全,使患儿能更好地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作者:陈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鼻咽癌是一种血管依赖性肿瘤.MRI动态增强扫描可非创伤性地评价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重要的提示意义.鼻咽癌是一种放疗敏感的肿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1],它能够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在靶区内以杀灭肿瘤细胞,并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放射,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增益比.
作者:雷鹰;金风;陈亚东;郭晓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分析急性脑梗塞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方法:通过回归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急性脑梗塞300名患者的病例,总结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结果:300名患者有36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有20名患者是下呼吸道感染,占55.55%.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患有心血管并发症以及使用呼吸机等都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做好预防和监控工作,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便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在锁骨移位骨折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锁骨移位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472例.其中,208例选择髓内针进行固定;15例予以记忆合金类环抱器进行内固定;33例选择钢丝行“8”字型内固定;271例采用钢板内固定.对比分析这五类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五类内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中,佳的是钢板内固定方式,其优良率达到99.63%.结论:对于锁骨骨折病人,在选择内固定方式时,应依据其身体情况以及骨折情况进行选择.但总的来说,钢板内固定更具临床疗效.
作者:刘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期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供血情况显著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血供情况也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扩张患者血管,抑制患者体内血小板的聚集,显著改善机体微循环,对糖尿病足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些年,各地频发医疗事故,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医院管理之中,放射科的诊疗安全是较为薄弱的科室.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较快,各种尖端的高科技产品也投入到医院治疗之中.放射科的医、技、护等关键环节面临着种种不确定的医疗风险.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放射科诊疗安全的管理,主要论述的内容有诊疗行为的安全、X光片的质量、辐射防护安全、诊疗资料的安全等等.
作者:王晓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视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6%,明星优于对照组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患者,采取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内科常见的凶险急腹症,文献报道病死率为14%~38%,它不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是涉及多个脏器改变的全身疾病[1].其发病机理目前不是十分清楚,研究认为,胆石症十二指肠乳头痉挛是导致重症胰腺炎的主要的直接或间接原因.SAP时,机体发生以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脂肪动员增强为特征的超高代谢反应,使患者营养储备迅速耗竭,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机体防御免疫能力下降,感染率升高.若不能及时提供合理的营养治疗,可进一步致使并发症增多,死亡率增高,因此,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崔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60例妇科患者,按住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给予B组患者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160例,收回160例,有效率100%.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A组患者:非常满意40例(25.00%),满意40例(25.00%),满意率为50.00%.B组患者:非常满意65例(40.63%),满意65例(40.63%),满意率为81.26%.B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具有极其显著的应用效果,进而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经过临床及时合理的治疗和综合性的护理,58例患者的症状及时纠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合理的临床治疗和综合性的合理,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马丽敏;禚建家;薛建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浆细胞性乳腺炎进行临床治疗的时机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进展,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或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急性期患者的治愈率为90.6%(48/53),缓解率9.4%(5/53),总有效率为100%,复发率为11.3%(6/53);慢性期患者的治愈率为77.8%(14/18),复发率为22.2%(4/18);脓肿期患者的治愈率为66.7%(14/21),癌管期治愈率75%(6/8).结论:急性期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佳;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肿块静止期是手术治疗的佳时机.脓腔置管冲洗引流及通过彩超进行的脓肿穿刺,对于乳房外形的保持效果较好.
作者:毛洪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找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和2012年收治的产妇,对这2年产妇的剖宫产率进行比较,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结果:相比于2011年,2012年收治产妇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产妇及其家属的因素以及胎儿的因素,是造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结论:健全法制,大众传媒加大科学宣传力度,对产妇及其家属积极进行产前宣教,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施慧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的内科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门诊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泮托拉唑肠溶片、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奥美拉唑、替哨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片三联药物治疗.分别对2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结论:奥美拉唑、替哨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片三联药物内科治疗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任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理念对颈椎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经保守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经保守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任小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医疗卫生统计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过去的手工环境发展至当前的网络环境,医疗卫生统计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该过程中,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医院统计新领域的开拓.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医疗卫生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旨在不断提高医疗卫生统计职能,为医院统计开拓新领域.
作者:宋吉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技术运用于治疗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94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关节功能进行测评,调查患者对于治疗方式的满意情况,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综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9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为97.87%,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65.96%,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74%(45/47),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44.68%(21/47),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损伤控制技术引用于治疗骨创伤患者效果显著,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骨、关节恢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柏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与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非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60例、以及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合格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应.使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试剂对血清中抗幽门螺旋杆菌IgG进行检测,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结果: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86.67%(52/6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数据,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组内对比,乙型肝炎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感染率为75.00%(15/20),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乙肝后肝硬化组与乙肝后肝癌组患者幽门螺旋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旋杆菌相对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具有特异性,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提高相关疾病患者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杜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评价机械辅助通气在急性心衰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68例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其中RR、HR、MAP、PaO2、SaO2的改善程度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有效65例,占95.59%,余下3例死亡,占4.41%,其中2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心衰患者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患者低氧血症,进而提高患者抢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中兴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