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周学军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 手足口病, 静注
摘要: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2年4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42例重症早期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治疗组采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3天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于重症早期手足口病患者进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治愈的总有效率,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合并肝癌患者临床规范治疗体会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肝癌患者的临床规范治疗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本院接诊的62例高血压合并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Seldinger穿刺术介入治疗,分别于介入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和半年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阶段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月后、6个月后的生理、心理以及症状维度升高较为明显(P<0.05),而社会维度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在生理、症状维度方面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显著(P<0.05),心理维度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规范治疗对改善高血压合并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传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15例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定好的治疗方法,以此来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愈率.方法:收集近两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资料,并且将15例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分别观察每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资料分析,1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1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5例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显效1例,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0%.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要比保守治疗的疗效好,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刁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9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01例患者接受雷贝拉唑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98例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的缓解和消失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腹痛消失平均为(3.0±1.5)天、(3.3±1.7)天,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56).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雷贝拉唑治疗的短期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周冬平;周明欢;向平;李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治疗观察

    目的:通过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探讨,对术后出现胆漏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治胆漏进行具体分析.方法:对20例肝胆外科术后胆漏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引起胆漏的具体成因,并根据病情逐一进行治疗.结果:其中15例通过非手术的形式进行引流等措施进行治疗,5周内痊愈;5例通过手术的形式进行治疗,5周内痊愈.经过治疗20例患者无一人出现胆漏现象,效果显著.结论: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预防胆漏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更为专业的医疗团队,能够熟练掌握肝胆手术流程,及时处理手术突发状况,其次术后的缝合一定到位不可以马虎,引流管放置位置一定符合标准,对于胆漏不严重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作者:余松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士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对护士心理的亚健康状况和影响心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康奈尔医学指数对护士的亚健康心理状态进行测试.结果:护士中亚健康心理的发生率是36.99%;年龄在32~41岁中的亚健康护士占53.67%,高于任何其他年龄段的护士;急诊科护士中亚健康心理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科室,占50.33%.结论:在护士群体中,心理现状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护士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

    作者:张洪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腹腔镜手术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产生的原因、诊治要点及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2013年间至我院治疗胆囊-十二指肠内瘘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患者常有长期反复的上腹部疼痛史,手术前对患部进行多普勒彩超、CT、钡餐、纤维胃镜等常规检查均无法确诊,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发现.经确诊后通过腹腔镜手术3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医生需保持耐心慎重,可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随访时术后的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罗如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产妇产道血肿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27例产道血肿护理经验,分析归纳出并发产道血肿的几个主要原因:初产妇、分娩异常、技术不精湛、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等.总结了预防护理产道血肿的措施:提高助产技术,认真仔细进行阴道缝合、加强产后观察、做好围产期的预防保健工作等.

    作者:李泽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与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非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60例、以及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合格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应.使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试剂对血清中抗幽门螺旋杆菌IgG进行检测,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结果: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86.67%(52/6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数据,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组内对比,乙型肝炎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感染率为75.00%(15/20),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乙肝后肝硬化组与乙肝后肝癌组患者幽门螺旋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旋杆菌相对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具有特异性,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提高相关疾病患者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杜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开放性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位胆囊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40)与对照组(40),对照组患者采取胆囊切除术,治疗组患者采取开放性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以后在患者恢复肠胃功能方面,对比两组,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都康复,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慢性胆囊炎患者来说,解剖胆囊的三角区如果难度较大,不一定必须要采取胆囊切除术,可以采取开放性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李涛云;郑禄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姜明芳;赵春红;赵桂贤;钱英;于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梅毒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深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2013年的100例通过血清检验并确诊为梅毒的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50例患者,并对实验组进行全程康梅毒治疗,并观察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梅毒治疗的实验组,正常新生儿数量所占比率为9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0%,且异位妊娠、早产、稽留流产和死胎的数量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孕周时间也会影响新生儿患有先天性梅毒的机率.其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通过青霉素进行有效的梅毒治疗,可以提高正常新生儿的数量.同时,孕期较早接受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患有先天性梅毒的概率.

    作者:杨琼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4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的比较分析.结果: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优于保守治疗,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需要积极的恢复与综合治理.

    作者:郑纯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终关怀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护理在晚期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6例癌症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予以临终关怀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良好、较好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9.6%、45.7%,均显著高于护理前的2.2%和21.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可消除或尽量减少患者生理及心理痛苦,改善生存质量,使患者舒适、安详地离世.

    作者:刘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急症住院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0例随机分组施以西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结果:基本治愈78例(占48.75%),好转40例(占25%),无效14例(包括自动出院4例)占8.75%,死亡28例(占17.5%),治疗有效118例,有效率73.75%,死亡28例,死亡率1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性西药治疗疗效.

    作者:张秩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急救期间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急救期间好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急救期间的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其中好的护理方法.结果:在这10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患者有72例,死亡患者28例,成功率为72%.结论:医护人员有效的确定伤员的救治次序,还有做好手术中的护理工作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急救期间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俞瑾;徐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齿槽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拔牙患者,在齿槽外科应用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拔牙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针对所有拔牙患者实施分组,组别名称设为A1组(治疗1组)、A2组(治疗2组)与A3组(对照组).针对A1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局麻涡轮钻拔牙法进行治疗,针对A2组患者采用局麻涡轮钻拔牙法进行治疗,针对A3组患者采用传统拔牙法进行治疗.对每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氧饱和度(Sp()2)等相关指标进行记录.结果:A1组患者HR的波动较小,MAP也没有明显的波动,患者没有感觉到强烈的疼痛.A1组与A2组患者拔牙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对比三组患者SpO2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牙拔除感觉困难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局麻涡轮钻拔牙法进行治疗,终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邓贵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谈前置胎盘与产后出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而导致产后出血的除了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科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这四大因素外,糖尿病、子痫前期、绒毛膜羊膜炎、过期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也可引起产后出血[1].

    作者:缪淳;胡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76例老年急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95例65岁以上急性腹膜炎为表现住院治疗患者;选取其中76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原发病,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老年急性腹膜炎原发病中急性感染占比例55.3%,消化道穿孔占32.9%;就诊患者76.3%有腹痛,78.9%有其他腹部不适;手术治疗后72.4%治愈,14.5%好转出院,13.1%病死;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占21.1%,其次切口感染占19.7%.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可见,老年人的急性腹膜炎常见于感染及消化道疾病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腹部不适;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腹膜炎具有较稳定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预防肺部及切口感染为主.总体来说,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手术治疗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胥坤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考察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不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现选取保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别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明显,实验组患者的FPG、2hPBG、HbAle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经过胰岛素治疗后,实验组发生各项母婴并发症的概率均低于常规组,且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DM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皮下注射的患者.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和视力观察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的屈光度与视力变化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诊的35例(50眼)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的临床资料,皆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儿屈光度与视力变化情况,以及总结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儿经过1~2年治疗后,屈光度相较于治疗前皆有一定的好转,终治愈20眼、好转26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为92.00%;不同初始视力的弱视眼屈光度在治疗后有不同的变化幅度,其中初始视力越高,治疗后患儿的屈光度各个指标(年均球镜、等效球镜、柱镜)改善幅度越大.结论: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他们的屈光度与视力,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作者:熊克伟;肖云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