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
目的:分析护理临床路径变异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为临床路径的实施提供保障。方法:在我院普外科、妇科、产科选取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六种疾病共141例病例做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变异情况,并对变异进行分析及管理。结果:在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众多因素中,主要来自以下方面的影响:患者方面、患者和医生双方面、患者和护士双方面、患者医生护士三方面、医院方面。结论:通过对外科多种疾病护理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分析及管理,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并为科学制定护理临床路径提供依据。
作者:徐文萍;张芳;杨英;任华伟;陈莉;江燕;柴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就社区中在血糖自我监测中糖尿病患者易走入的误区以及应对策略提出探讨。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社区中236例患者进行相关调查。了解他们对于血糖自我监测的认知情况以及对于仪器操作使用的准确程度。结果:多数患者及家属对于血糖自测认识不到位且操作不规范。结论:对糖尿病人自身疾病的宣传指导和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社区的卫生教育亦应该早日提上日程,指导教育和自我管理应双管齐下。
作者:郭原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 -a)、白细胞介素-6(IL -6)及 C -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中毒性心肌损害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救治的88例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第1、7和14天检测其血清中 TNF -a、IL -6及CRP的浓度,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组间比较,探明TNF -a、IL -6及CRP随病程的变化趋势。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水平,并将二者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从而明确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对中毒性心肌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在病情评估方面的作用。结果:中毒性心肌损害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中 TNF -a、IL-6及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结果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入院第7和14天患者血清中TNF -a、IL -6及CR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1天的检测结果分别与第7天和第14天的结果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7天和第14天的检测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上述患者血清中的 TNF -a、IL -6及CRP水平于入院第1天升高,第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检测的血清 CK -MB水平也于入院第1天升高,第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第14天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故提示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血清 TNF -a、IL -6及CRP水平与CK -MB水平随病程的变化趋势相符。结论:在中毒性心肌损害发病早期 TNF -a、IL -6及CRP可作为诊断指标,且可作为判断心肌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马龙;毕玉磊;邱丽丽;胡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院财务管理不同于其他企业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固定资产核算、坏账准备的计提、对外投资核算、无形资产核算等方面来说明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欠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刘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的束缚。方法:两组均口服抗抑郁药帕罗西汀,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以上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经过药物疗效及护理干预的配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总结紫杉醇临床应用特点。结果:骨髓抑制100%,胃肠道反应82.0%,肌肉关节疼痛65.6%,10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发;8.8%患者发生轻度肾功损害;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加强化疗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对保证紫杉醇化疗方案的顺利完成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 HCY 临床意义。方法:78例病人(其中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40例,微血管并发症组38例);正常对照组40人。结果:正常人、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血浆 HCY依次增高。结论:高 HCY 是DMAP的危险因子。
作者:高娟梅;岳巧莲;张仲梅;刘克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医药流通领域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率。本文通过对某零售连锁药店内、外部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科学的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企业竞争战略,对该零售连锁药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戚敏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摘除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组研究,对比传统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情况,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四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视力,同时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曾宪利;鲁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当中的一个基本也是常执行的一项操作,通常也是病人衡量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依据,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多组输液序贯使用,多种药物配合“混滴”,使静脉输液治疗有了许多不可预知的潜在风险,又加上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创伤性,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就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探讨输液治疗中的护理缺陷有助于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李娅青;张本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18岁,于2012年11月13日因停经40周,阴道流血4小时入院待产,因羊水过少,胎儿巨大,建议手术终止妊娠,于当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过程顺利,麻醉效果好,术毕病人清醒于21:00安返病房,即测血压122/90mmHg ,术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g ,2次/日抗感染、白眉蛇毒2单位,2次/日止血,催产素20单位入瓶促宫缩、补液等治疗,于23:35患者全身抽搐,四肢僵直,问之不答,持续10余秒,神智不清,呼之不应,双眼紧闭,立即撤下头孢孟多酯钠,即给予安定10mg 缓慢静推,开口器固定,给氧,测血压150/100mmHg ,给予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抽搐持续10余秒后停止,患者昏睡,神志不清,持续10分钟后神志恢复,问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测末梢血糖8.4mmol/l ,给予心电监测,急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患者神智清楚,问答切题,患者不记得刚才抽搐时发生事情,脑电图提示:癫痫。追问病史,患者诉13岁时有癫痫病史。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有诱发癫痫可能,暂停该药物,改用头孢西丁钠1g ,2次/日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床边备用开口器,安定针,连续5天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患者无癫痫症状出现。
作者:肖林;林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子宫肌腺症是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病变,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分为弥漫型、局限型两种类型。可同时合并子宫肌瘤或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病理改变与其他部位的内膜异位症无明显差异,但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各有不同。
作者:龚丽红;王心佳;田晓宁;付巍;赵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临产妇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经验。方法:多年从事妇产工作,通过加强临产妇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产妇能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配合正常分娩。结果:解决临产妇对分娩过程的种种疑惑,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心理,更好的使患者顺利分娩,促进母婴安康。结论:解决临产妇对分娩过程的种种疑惑,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心理,促使了自然分娩,有效降低了难产及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剖宫产率,同时也降低了住院费用。
作者:吉雅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及分析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就业走向的看法及影响因素,帮助护理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利于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川北医学院2011-2013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就业意向、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原因和态度、对专业的认同度和对涉外护理的看法等内容。结果:护理本科生就业选择多样化,从事临床工作的意愿已不是首位,而是护理教育;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多元化,工资及个人发展为主要的因素。结论:针对影响其就业走向意愿的各种因素,教导护理本科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从各方面给予引导。
作者:周良婷;苏利平;王啟瑶;胡舒楠;代欢欢;金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腹腔闭式引流术患者128例,对其实施精心的护理,观察患者康复及满意情况。结果:本组12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康复率100.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125例,满意度高达97.66%。结论:腹腔闭式引流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更好的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明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症治疗以及护理经验并加以探讨。方法:本例中,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及系统护理,观察并统计患者肿胀消退消失时间及疼痛减轻时间,足背动脉搏动由弱变强的时间;分析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结果:一级损伤较轻,2天后症状明显改善,恢复较快,无后遗症残留;三级患者损伤严重,恢复较慢,症状缓解较晚,1例出现后遗症。二级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介于两者之间,总体较好。结论:对于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按照不同的伤情分级个性化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陆兴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Burwell教授认为:医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知识中,有一半在10年内将证明是错误的,而糟糕的是,没有一位教师知道,哪一半是错误的。这形象地说明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能需不断更新,否则就落伍。国际著名教育家 Paul Lengrand 的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思想提出教育在传授知识同时,注重促进人的发展。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传递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掘学生的特长、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如何使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会主动更新过时的知识,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医学教育模式。加拿大的 Mc Master 大学首创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并将其引入到医学教育中。通过针对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进行讨论的研究和学习过程。其特点是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作为中心,打破各学科界限,以患儿疾病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1]。我们新生儿教研室2012年进行了 PBL 教学法的研究,探索其在新生儿科学教学中应用。
作者:曾立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妇产科进行各种类型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如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往往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患者的病情更快的好转。医生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问清楚患者的病史,详细的分析致病因素,然后在根据实际的病因和病情,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疏导,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使用临床药物与心理疗法相配合治疗,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甚至能够帮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治愈存在多年的顽疾。
作者:肖道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到2013年12月间妇产科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引用品管圈管理方式,管理该组内护理人员,制定相应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行为;对照组:沿用传统管理办法,管理该组内护理人员。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无交叉。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缺陷护理发生率为15%,患者满意度为86%;对照组新生儿缺陷护理发生率为80%,患者满意度为58%。实验组新生儿缺陷护理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管理办法较传统管理办法,可较低妇产科新生儿缺陷护理发生率,提高妇产科患者满意度。品管圈管理办法有助于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加强妇产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的重要作用,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0月因脑出血或其他疾病引发脑出血来我院就诊的患者6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的预后以及保证生活质量。
作者:赵昕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