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莲
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是防控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对中职卫生学校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执行方法的研究和分析,认为从细处着手,关注执行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良好的工作模式是有效落实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的切实途径。
作者:陈粤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配合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基础治疗;治疗组中药辩证治疗(内服运脾化湿汤,主要药物:胨皮、苍术、厚朴、茯苓、甘草等)+基础治疗。治疗3天后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儿腹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7.78%)优于对照组(79.78%);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护理干预配合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取的显著地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儿腹泻症状,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邢建英;邢介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枸地氯雷他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复发率为15.8%,对照组为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水肿、口干等副反应。结论: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不易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美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器械的清洗方法及质量控制,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将不同手术器械依类别不同采用适当清洗方法,加强清洗环节控制,并对清洗后的器械严格检测。结果:清洗后的器械用目测法和带光源5倍放大镜检测,物品表面光洁,无污渍、血迹、锈斑,管腔通。。结论:加强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是保证器械清洗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胥华;朱庆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散治疗跟骨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跟骨莿患者38例,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62.5岁,病程2个月到15年,男20例,女18例,均做跟骨X片示有跟骨刺。随机分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尼美舒利胶囊0.1g ;治疗组:给予活血止痛散患侧足跟外敷Bid ,一个月一疗程。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3.6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活血止痛散治疗跟骨刺,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应鹏;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治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后,采用相应的固定办法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3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13.64%,1例患者固定失败,失败率为4.55%,其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治应该借助检查仪器及时确诊,使用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刘建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6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治进行探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9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4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9.71%,无效14例,占20.29%,死亡2例,死亡率2.9%。结论:CHF患者在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许忠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起效时间、用药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和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和用药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有效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缩短病程,降低近期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张雅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急救与护理效果。结果:6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律失常50例,心力衰竭21例,再次心肌梗塞2例。经过积极抢救和综合护理干预后,61例患者的疼痛症状缓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6例患者因严重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1.04%。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进行急救,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陈图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恶心呕吐症状较为常见,但是不同疾病临床表现中恶心呕吐的程度和方式都不同,加上患者主诉的主观性、实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检查误差等均为引起恶心呕吐的病因诊断造成困扰。本实验研究分析一部分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总结了病人的患病类型,分析导致恶心呕吐的病理生理机制等。结果:58例有恶心呕吐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多,21例,其次为胆系结石,16例,组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可能性较大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其次是胆系结石,此外还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十二指肠梗阻、胃癌等疾病。
作者:汪开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03月将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按不同证型加用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28d。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83%,对照组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病发作频率和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更确切。
作者:段仁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性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成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改变情况较为明显,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临床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锋;王玉芬;程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产科临床带教的总结,探索在产科实习中适合目前医学教育要求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得出实习生参与妇产科住院病人管理的教学方式,是我们目前对进一步提高妇产科临床带教的心得体会。
作者:刘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各级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医院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大幅增加,门急诊检验室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医院对检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从而导致检验室与医院检验科本部的规模、功能、建设目标不相匹配。
作者:陈建国;吴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从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影响力的重要性出发,重点介绍了护士长的综合素质的影响力,护士长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护士长的性格和能力,护士长的知识和技能,护士长的领导艺术和技巧。只有不断提升护士长的综合素质,才能有利于激励其他护理人员,便于和患者交流,促进医院护理工作加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任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输液结束后两种拔针技巧的结果。方法:对笔者医院门诊输液的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给与拔针前心理准备,有所不同的是对照组采取护理三基的拔针方法,实验组采取改良后的拔针方法,比较两组拔针后的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满意率98%,血管保护情况良好,仅有一人因按压时间太短而导致皮下出血,对照组病人的满意率有所下降,仅74%,有9人有皮下出血或淤紫。结论:改良后的拔针技术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避免皮下出血,还能有效促进护患沟通。
作者:何秋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干预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鑫鑫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随访管理的122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成立“高血压关爱家园”,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管理。一年后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压达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达标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达标概率89%,对照组血压达标率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血压达标率的提高。
作者:雷云;洪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医疗风险的分析,寻求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护理抢救等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极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痛苦,尤其对儿科这个特殊群体,更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作者:蒙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摘除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组研究,对比传统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情况,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四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视力,同时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曾宪利;鲁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是近几年来开展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新技术,其主要优点是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因为在治疗中微创的优点就是出血少,结石取尽率高,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操作步骤,适应证广泛,所以比起常规的手术来,并发症会明显减少。
作者:黄振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