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雪峰;黄茂;李超;张立山
以《孙子兵法》等兵家著作和《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为基础,通过条分缕析,浅探兵家思想与中医之间的关系.兵家思想与中医的理论与临床均联系密切,领会兵家思想的精髓,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医的养生原则,取象比类,治则治法,正邪关系及阴阳原理的临床运用.
作者:弓雪峰;黄茂;李超;张立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系统评价百合固金汤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肺部病灶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收集百合固金汤联合西药治疗肺结核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RCTs or CCTs),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所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对临床总有效率、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8篇文献,共2, 8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RR=1.28, 95%CI(1.23, 1.33)],病灶吸收率[RR= 1.28, 95%CI(1.20, 1.36)],痰菌转阴率[RR=1.21, 95%CI(1.12, 1.30)],空洞闭合率[RR=1.23, 95%CI(1.10, 1.37)]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百合固金汤联合西药治疗肺结核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肺部病灶情况,由于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较低,样本量少,仍需要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吴立群;黄睿;廖柳;邱晶晶;李泽彰;连宝涛;翁湘涛;李俊雄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参附注射液联合针刺百会空在呼吸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以我院抢救的呼吸心脏骤停患者110例为研究样本,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并联合平衡针,采用Utstein模式进行登记,观察并记录复苏成功后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计算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成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现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43.3%和12.0%,成活出院率分别为5.0%和0.治疗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成活出院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方面,治疗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12 h、1 d和3 d这3个时间点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1 h、3 h、6 h这3个时间点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氧饱和度方面,治疗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1 h、3 h、6 h、12 h、1 d5个时间点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3 d时间点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的心肺复苏中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及平衡针,可以明显提高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出院成活率.
作者:吕海涛;杜耀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新综合序贯法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将32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肩部针刀结合拨针治疗,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结果:所有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采用新综合序贯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采用单纯麻醉松解总有效率为75.0%.结论:新综合序贯法治疗冻结肩明显优于单纯手法松解,其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贾小祥;刘汝霞;徐彬;徐涛;江萍;耿桂平;朱金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瘦素系统通过介导JAKs/STATs途径在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瘦素为切入点,聚焦肿瘤恶液质,建立中枢及外周两层网络中心结构,立足中医中药,系统了解恶液质状态下,瘦素作用于机体及肿瘤细胞的相关机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干预靶点,将中医药有效成分与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靶点分子有效联合应用.
作者:张勇丹;张蕴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三针组穴健脾法(头针配合健脾组穴)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三针组穴健脾法及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在初次就诊时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用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的结局量表(SSD-PRO)and)和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根据SSD-PRO和PedsQL4.0的评定,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经过检验,4个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过对两组SSD-PRO得分的检验,生理、独立性及环境领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理领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两组 PedsQL4.0得分的检验,生理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感、社交、学校表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运用三针组穴健脾法干预脑瘫患儿,可以显著改善其脾虚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张利聪;于海波;刘永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养生是中医学鲜明的特色之一,早在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就有大量的论述.通过对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关于养生论述的总结,指出当时医家认为养生身体的表现主要有发黑肤泽、耳目聪明、身轻善行、性功能正常、力强寿长、气充精足等6个方面.
作者:熊益亮;赵希睿;王群;沈艺;陈锋;张其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雀脑药材中丙氨酸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采集时间的样品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色谱柱为Elite C18 ( 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乙腈-水(1∶1),流动相B为0.05 mol/L醋酸钠缓冲液(pH=6.4),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丙氨酸含量在0.04~0.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6%,RSD%为1.67%,不同批次雀脑药材中丙氨酸的含量为3~5 mg/g.结论:丙氨酸的柱前衍生化HPLC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雀脑的质量控制.
作者:尹昭晔;王优;刘湘;李艳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瘤周围刺联合环磷酰胺(CTX)对4T1乳腺荷瘤小鼠HSP70及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4T1乳腺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其中模型组不干预;药物组隔天腹腔注射 CTX(50 mg/kg);针刺组予瘤周围刺(1次/d);针药组予腹腔注射CTX配合瘤周围刺.实验干预2周后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IHC)染色热休克蛋白(HSP)70后采用IPP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阳性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组织中CD4+CD25+Treg、PD-L1阳性表达情况.结果:针刺或CTX均可抑制肿瘤生长、降低HSP70表达,针刺联合CTX在抑制肿瘤生长和HSP70表达上具有协同作用.CTX可减少CD4+CD25+Treg细胞表达量、增加PD-L1阳性率,但针刺或针药联合对此无明显作用.结论:针刺联合CTX对肿瘤微环境中HSP70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对Treg细胞、PD-L1无明显作用.
作者:田叶红;邱晓伟;易健敏;姜欣;李波;黄金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库、PubMed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NoteExpress电子数据库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检索年限自建库年至2017年4月.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本研究的数据处理.结果:终共纳入7篇RCT文献,共计561名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Meta分析显示:I2=0%,Z=5.46,OR=3.88[2.39,6.32],P<0.000,01,试验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肝功的Meta分析显示:I2=99.2%,Z=4.42,OR=-0.18[-0.26,-0.10],P <0.000,01,试验组在改善肝损伤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的Meta分析显示:I2= 97.2%,Z=13.00,OR=-1.07[-1.24,-0.91],P<0.000,01,试验组在改善血糖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Meta分析显示:I2=95.7%,Z=13.65,OR=-0.58 [-0.66,-0.50],P<0.000,01,试验组在调节血脂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所有纳入试验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特别是在改善患者肝功、血糖、血脂等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周婵媛;高天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比热熔胶和橡胶型通络祛痛膏中的挥发性成分体外透皮情况,为开发新型橡胶贴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乳猪腹部皮肤,用Franz扩散池考察两种不同基质中药物的体外透皮特性,以樟脑、薄荷脑及冰片3种挥发性成分为指标进行气相色谱测定,并计算24 h累积透过量、样品滞留量及皮肤滞留量.结果:以热熔胶为基质的通络祛痛膏有更好的体外透皮特性.结论:热熔胶是制备中药贴膏的理想基质,具有渗透速率快、渗透量高的优点.
作者:谷彩花;熊维政;李磊;庞黎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溃结Ⅱ号灌肠方治疗远端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溃结Ⅱ号灌肠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合锡类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组织形态学评分均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组织形态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Ⅱ号灌肠方治疗远端溃疡性结肠炎,可缓解发作期症状,缓解脓血便,改善大便性状,减少溃疡面,修复受损黏膜,恢复结肠功能.
作者:周鹏飞;刘佃温;刘世举;杨会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临床骨折后期常用中药外治方剂进行分析、总结,挖掘临床中药治疗骨折后期外治法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搜索近15年来治疗骨折后期的中药外用方剂的文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熵聚类等方法,分析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86个处方分析得到治疗骨折后期的常用外治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模式、药物关联的网络化展示等,演化得到10个新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骨折后期常用外治中药多为补血活血、补益肝肾、祛瘀除湿通络之品.结论:骨折后期中医外治主要以补血活血、补益肝肾、祛风除湿药为主.
作者:罗石任;刘立云;张虹;刘培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采用紫归油结合中药治疗卡培他滨导致的手足综合征患者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手足活动自如,创面愈合,皮肤渐渐恢复,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陈文莉;张俐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市场流通的麦芽进行调查,对麦芽当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有效促进麦芽质量的改进和提升,使其更好的为中医临床服务.方法:采用市场调查法对中药材市场麦芽的流通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不同批次的中药麦芽样品;采用2015年版《药典》的药材取样法对统计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市场上流通的麦芽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在出芽率方面差异较大,同时亦无等级划分的标准.结论:麦芽应符合含杂率不高于1%,出芽率不少于85%,无虫蛀、无霉变的质控标准,并建议将麦芽划为中药饮片的范畴.
作者:袁若娜;戴衍朋;莫颖宁;石典花;詹志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从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及影响体质分布的因素、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机制、中医体质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几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演变主要是宿主、病毒作用的结果,且CD4+、CD8+水平在各中医体质类型中有明显差异.
作者:蓝艳梅;王娜;毛德文;张荣臻;王明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眼针干预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性.方法:检索相关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临床资料提取,应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5项眼针干预中风后遗症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病症有效率方面,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RR=1.17, 95%CI[1.06, 1.30]).结论: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作者:张文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NP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TNB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NP方案化疗(长春瑞滨+顺铂),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均治疗2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LQ-C30评分、CD3+、 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QLQ-C3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化疗治疗TNBC骨转移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王贤彬;胡金辉;袁博;杨争;王巧;马争;孟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报道男性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并介绍运用中医药治愈该病例的临床经过.
作者:马丙娥;赵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制备藏药砂生槐子总生物碱的生物黏附迷你肠溶片,以期达到增加药物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和缓释的目的.方法:通过前期单因素考察确定对溶出率影响较大的因素,以L9(33)正交试验确定3 mm迷你片芯的优处方,并对其进行肠溶包衣.评价迷你片芯的生物黏附力和体外溶性行为,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考察制剂在动物体内的滞留情况.结果:片芯的佳处方为含药淀粉与黏附材料之比为5∶1,填充剂为PVP,海藻酸钠与卡波姆934的比例为2∶1,肠溶迷你片的溶出试验表明累计释放率达到80%以上.体内外生物黏附性实验证明其具有一定的生物黏附力.结论:生物黏附迷你肠溶片在胃肠道能够有效滞留且累计释放率较好,达到了实验设计的预期目标,为藏药砂生槐子总生物碱肠溶片的制备以及生物黏附片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胡春晖;党云洁;孙梦娟;张发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