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喻兴丽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护理, 护理体会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病,其发病率已高达35.6%。由于近年来我国工业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空气污染指数逐年飙升,再加上老年人机体逐渐退化,所以老年群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护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该病的恢复及复发情况,本文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及方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稳心颗粒结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疗效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研究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高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方法:将该院的100例患有高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只服用美托洛尔,观察组服用美托洛尔加上稳心颗粒,均服用一年。结果:观察组室早通过两药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在单种药物即稳心颗粒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结合美托洛尔比单独应用美托洛尔治疗高心病室早疗效更好。

    作者:楼鸣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4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7名患者中有25例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脑血管病。其中,以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有12例,以单纯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者有10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9例,休克患者5名,脑血管病患者4名,出现以为疼痛症状者3例,心电图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有4例。结论: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应该注意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结合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合理的处理,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刘医辉;刘耀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医院药学发展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药学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实践经验,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的的意义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推广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和医疗质量以及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现代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配液技术对于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推广合理用药,提升整体医院药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瑶琴;杨慧慧;郭君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目的:分析和研究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我们将2011年4月-2013年6月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个人因素等,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我院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避免风险事件发生。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只有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安全防护意识,采取可行防护措施才能够降低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机率,对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华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冷沉淀血小板等成分血成功抢救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冷沉淀、血小板等成分血抢救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例,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成分输血。方法:选择我院应用冷沉淀,血小板等成分血抢救的一名重症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做为典型病例来分析。结果:患者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结论:冷沉淀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显著,但是冷沉淀的具体用法还不被我院临床医生所熟知,这就要求我们血库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帮助。

    作者:李秀伶;董承伟;张东敏;吕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癌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

    目的:研究临终关怀护理对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晚期患者53例,均行临终关怀护理,观察临床护理质量。结果:经针对性护理后,本组53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症状均得到可有效地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本组53例患者中,满意41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率为100%。结论:加强对肺癌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能够消除其恐惧心理,满足其心理、生理需求,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通过分析及比较我院在临床工作中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效果,进而总结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经验,从而减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疾病痛苦并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我院2013年期间内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40例,然后随机地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对照组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只采取一般的抗病毒和抗感染的基础治疗,而对研究组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黄芪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采取了黄芪辅助治疗的研究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恢复情况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我院临床上采用黄芪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取得了明显且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应该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促进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周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后抑郁症的社区管理干预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社区管理干预。方法:加强产前保健管理,完善产后家庭探访,提高产妇自理意识的培养,为产妇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和必要的治疗指导。结果:通过合理的实施必要的社区管理干预可以使产妇在生产前后保持良好的心态。结论:通过对产妇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促进社区的产妇婴幼儿和谐健康,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作者:于亚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难治性治高血压的肠道菌群分析

    目的:探讨难治性治高血压的肠道菌群的特点。方法:采用用16S DNA-PCR-DGGE技术比较难治性治高血压患者和普通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结构的差异。结果:难治性治高血压肠道梭菌属的16S DNA V3区DGGE图谱中出现一条优势带,其在2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经分析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的肠道菌群存在特征性优势菌。

    作者:曾昶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麻醉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麻醉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麻醉科收治的98例患者,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意外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后其麻醉意外发生率为4.88%,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后其麻醉意外发生率为16.33%,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1.63%,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麻醉科护理中可有效的减少麻醉意外发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P 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应用中鼻塞的固定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应用中鼻塞的固定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鼻塞CPAP进行治疗,并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后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鼻塞的固定等进行分析探讨。结果:16例患儿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病情明显好转,治疗后呼吸与血气分析较治疗前发生显著变化,未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4例患儿放弃治疗。结论:采用鼻塞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疗效显著,安全,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胡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低温等离子融切术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低温等离子融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2年8月到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随机抽取3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儿都实施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低温等离子融切术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基本没有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其平均出血量是(2.3±0.6)ml;一次治愈有32例,占97.0%,仅有1例为两次治愈,占3.0%,其总治愈率达100%。此外,所有患儿的鼻塞以及睡眠打鼾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其进行6到12个月的随访,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鼻内镜下实施低温等离子融切术进行治疗,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而且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宁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龄急腹症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高龄急腹症围手术处理的体会与经验。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57例高龄急腹症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术前手术,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157例高龄急腹症患者经过我院的手术治疗之后,152例治愈或者是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率是96.8%,5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中毒性休克,1例心脏猝死,1例肺部发生感染呼吸衰竭,1例肠瘘死亡。结论:由于高龄急腹症患者的年龄较大,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做好术前准备,掌握好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做好术后的护理,以提高高龄急腹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郑功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重症医学科(ICU)护理安全风险探究

    目的:研究影响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随即选取某医院2013年重症科护理的225例患者,分析住院期间,出现风险治疗现象的次数和情况,总结225例患者在(ICU)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结果:对所有重症患者进行(ICU)护理之后,105例患者能够全面康复,82例患者存在间接后遗症,38例患者仍受安全风险影响。结论:导致重症患者(ICU)护理存在安全风险的原因有,护理安全隐患、非计划性拔管、意外机械事故、外出检查病情恶化、错误抢救措施等,医护人员应在(ICU)护理中格外注意。

    作者:潘江霞;石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剂量的氨氯地平配伍替米沙坦治疗124例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剂量的氨氯地平配伍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氨氯地平结合替米沙坦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例(1.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6例(9.7%)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状况,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苏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评定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定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炎症的改善情况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13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80%;观察组17例显效,2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7.5%,比较两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患者炎症的改善情况更好,并发症更少。

    作者:杨银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探讨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顺尔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桡动脉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效果确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法在外科手术中应用

    戴无菌手套法是手术室基本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按传统方法戴无菌手套,容易污染的是手套边。2011年6月开展了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

    作者:邬红娥;刘贵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神经内科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以及实施进行探讨,总结出有效的、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50)与护理组(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对其进行六个月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且分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满意度为82.00%,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明显提升护理人员满意度,有效缓解护患关系,减少投诉概率,同时也能增加患者治愈概率,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应用前景广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小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12月整年间收治的6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情况,所有患者每天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控制患者空腹血糖,联合3餐之前口服瑞格列奈控制餐后血糖。经过3个月的治疗以后,分别对以下指标进行检测,空腹血糖浓度(FPG)、餐后2小时的血糖浓度(PG2h)、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HbA1c)、空腹胰岛素浓度、C肽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C肽。进一步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患者空腹、餐后的血糖浓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有显著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不管是C肽还是胰岛素水平都有显著升高,P值小于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能显著控制患者的空腹血、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能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