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秦生
目的:观察替加色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罗马Ⅲ标准,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便秘型肠易激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用餐前30min给药,治疗组服用替加色罗6mg,2次/d,对照组服用谷维素10mg,2次/d。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8周后将两组患者腹痛率和大便性状、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大便软化率、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后,罗和谷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应用替加色罗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率高,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低,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廖日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生物补片在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年7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39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历史性回顾。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25例有效,14例有效,0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入院后,利用生物补片行盆底重建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艳;叶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我院与2012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共收治了13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将上述患者作为本次回顾性分析的实验对象,对其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用药不同进行分组,将应用磷酸肌酸+基础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运用干扰素+基础治疗的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含量变化、不良反应率等情况。以此来具体探析磷酸肌酸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运用磷酸肌酸的实验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好转率、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含量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少于只运用干扰素的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是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标。我院运用磷酸肌酸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体内肌酸激酶的含量。治疗后经心电图检测,好转人数显著增加,且能够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安古丽胡依西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不伴有脊髓损伤的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螺钉固定状况,观察影像学特征与手术住院时间,开展6个月的术后随访活动,分析并发症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64例手术均成功,伤椎椎体高度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无伤椎高度丢失,植骨达骨性与相关标准一致,无大出血、继发脊髓损伤、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疗效颇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洪明;李罡;刘青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却发展缓慢。文章从中医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了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指明了中医发展需要遵循的规律与发展方向。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王宇晨;李林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结果中的相关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进行相应的对策。对两时间段的采血室护理人员对于相关安全防范措施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有13例采血室护理人员对于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满意,占81.25%,B组中有采血室护理人员对于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满意,占93.75%,即相对于 A组,B组中的采血室护理人员对于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满意程度更高,p<0.05。结论:采血室护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易出现一定的职业危害,针对相关危害采取相应措施,使得护理人员对于相关安全防范措施的满意程度更高,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刘晓敬;杨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10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研究组55例同时给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53例同时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研究组96.36%、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4.55%、对照组16.98%)、疾病复发率(研究组3.64%、对照组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电切术后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提高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郑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行整体护理方法,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感染以及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感染以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15例患儿中,出血患儿8例,出血率为53.33%,有2例患儿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3.33%,所有患儿经治疗后病情发生好转出院。对照组中,出血患儿13例,出血率为86.67%,;有4例患儿出现感染,感染率26.67%,所有患儿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干预组患儿的出血发生率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出血发生率以及感染率,两组患儿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采取整体的护理干预,患儿的感染与出血发生几率显著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毕云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防止抗菌药物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之后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结果:34例患者发生继发真菌感染的原因及部位较为复杂,在患者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后,及时换用针对性的药物,对患者采取病房消毒、专人负责的措施。结论积极合理的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控制激素应用、使用针对性药物、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及其他诱因可以有效降低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郝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确诊为 HBeAg阳性CHB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51例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 ALT复常与HBV-DNA转阴情况。结果:治疗24周、52周时研究组的ALT复常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治疗52周时研究组的 HBV-DNA转阴率78.43%比对照组25.49%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长期疗效显著且耐药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抽签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基本护理基础上,接受全面术后护理干预。比较患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且护理满意度有很大改善;比较干预组患者3天胃肠及运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起到较大缓解作用,降低并发症,临床推荐价值高。
作者:和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长时间与病人接触,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摩擦或冲突,若不及时处理好,容易导致双方情绪波动,对工作及病人的健康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扰乱医院的工作秩序。如何杜绝护理差错和事故,避免纠纷的发生,是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史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鼻鼽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60鼻鼽例,以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3疗程后判定效果。结果:痊愈45例,占75%,显效15例,占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鼻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何宏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孕产妇死亡及相关因素及对策,以便为临床降低孕产妇死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014年5年期间孕产妇死亡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死亡相关因素,并针对死亡因素提出应对措施。结果:41例孕产妇死亡患者前五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48.78%)、产褥感染(14.63%)、妊娠合并内科疾病(12.20%)、妊娠期高血压(7.32%)、羊水栓塞(7.32%);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则包括经济水平低、住院分娩率低、文化程度低、计划外生育、交通不便、未接受围产期保健等。结论:加强基层地区孕产妇干预处理,尤其要做好围生期保健及产科建设,对于降低孕产妇死亡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何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错综复杂,范围之大包括内科、腹部外科、传染科、肿瘤科、手术与麻醉科、小儿科、妇产科等疾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在临床上也应考虑一些少见或罕见的病因,以免造成漏诊与误诊。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可归纳列述如下:
作者:朱道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状况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普外科在2011年6月份到2013年6月份期间收治的患者当中抽取2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使用时间以及不合理因素进行总结。结果:22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了100%,其中氟喹诺酮类使用多,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上,175例在术前<2h使用,占75.4%,有46例在术前>2h使用,占20.2%,有12例患者从没有使用过抗菌药物,占5.26%。有68例在术后3-7d停药,占29.8%,有160例术后停药时间>7d,占70.2%;在用药不合理因素上,有118例是时间不合理,占51.7%,其次为术后用药治疗时间长,为58例,占25.4%。结论: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强化规范用药制度,掌握好用药时机与剂量,能够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以此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作者:王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幼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本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社区医院的婴幼儿及家长资料108份,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婴幼儿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而实验组54例给予新型健康教育方法,再回顾性分析两组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幼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结果:通过严格的统计分析与观察发现,实验组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膳食均衡制定的有效率、积极主动体检与疫苗接种的概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儿童保健工作中,各社区医院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采用具有科学、先进理念的新型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教育与指导,才能为促进儿童保健的效果起到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小儿水痘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种水痘疫苗的252例小儿临床资料,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不良反应产生原因,总结护理方法。结果:252例小儿中22例轻微发热、10例轻微红肿、4例皮疹、3例水痘样疹,经积极护理后均好转。结论:小儿水痘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重在预防,临床应合理掌握接种疫苗适应证及禁忌症,积极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徐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时,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方式的疗效。方法:从自2010年7月到2011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随机选出90例患者,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是采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另一组是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方式的治疗组,每组45例。分别要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空腹时的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经过一阶段的治疗以后,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在治疗后检测出的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数值的下降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且其它个项目的数据也下降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方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
作者:夏跃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有23名患者休克等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2名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0%;观察组25名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发生,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掌握护理要点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徐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