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赵美萍

关键词:新生儿, 因素, 技术, 培训
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出生的1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新生儿均施行优质护理,具体包括出生30分钟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辅食的添加、预防注射以及喂养等常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进行连续观察,采用弹性排班制度等以及抚触护理。记录实施以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以新生儿的父母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评价护理满意度并让他们反馈对我院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探索防护措施。结果:以上120例新生儿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117/120),另外3例不满意患者,1例新生儿啼哭不止,家长因此非常担忧,1例新生儿稍有发热问题,另1例新生儿则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有所疏忽,以致喂食时间有所延误,护理工作出错率为2.50%。结论: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在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护理人员应该从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以及人员因素等着手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确保新生儿的护理安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例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子宫在保守治疗下保留了下来,从而将生育能力保留了下来,达到了80%的治疗成功率,术后1d出血量为200~300ml ;2例患者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其子宫切除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很容易取出纱布,均没有感染,均具有良好的子宫缩复和平稳的生命体征,住院1周后均痊愈出院;随访发现治疗成功的8例患者B超检查子宫、子宫内膜形态、宫颈管及哺乳均恢复正常。其中6例患者月经来潮1次。结论: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伸利;杨瑶芬;鲁萍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纽曼护理方法用于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总结纽曼护理方法用于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记录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接收治疗的84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纽曼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总结纽曼护理方法经验及护理注意事项。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采用常规护理加纽曼护理的观察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达到97.96%。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护理要求严格,在常规基础上采用纽曼护理方法对患者病情的好转及康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燕;王瑞娟;李艳;闵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塞通软胶囊对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高凝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六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影响。方法:选择81例中重度 COPD稳定期伴有高凝状态患者,对照组(36例)、治疗组(45例),测定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8项指标,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对照组常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服用血塞通软胶囊,连服12周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显示,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6分钟步行距离在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活血化瘀药血塞通软胶囊治疗均能改善 COPD 高凝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患者运动耐力;但血塞通在降低高凝参数及增加耐力方面明显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

    作者:刘涛;刘盛冬;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改善效果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在校本科生性知识及相关行为的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类学生与非医学类学生性知识与相关行为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所医学类院校和2所非医学类院校进行调查,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 F检验、2检验。结果:医学类学生523人,非医学类学567人,不同学校类别、不同性别、不同家庭居住地、不同性格、父母亲文化等在性知识掌握程度上有差异(P<0.05);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未婚同居、是否手淫、性困惑、性行为观点”(P<0.05),在“是否发生过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是否有发生性行为意愿”(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医学生性知识掌握程度、性行为发生率、安全套使用率等高于非医学生。结论:医学生性观念较开放,应加强非医学生性健康教育。关注不同对象的特殊性,作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

    作者:楚亚林;刘国琴;李文君;王磊;吴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7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7例和乙组37例进行相同的临床治疗,并对乙组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用较大,对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范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科将204例子宫肌瘤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系统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要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要低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的整体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连香;郭莉萍;温林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对18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优化术后护理措施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在本市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综合评估术后给予人性化的优化护理及指导;包括康复锻炼及相关的出院后指导。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对手术及相关护理评价满意,康复情况良好。结论:优化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护士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优质术后护理与指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金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HFM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从2013年2月到2014年1月与我院治疗的 HFMD患儿共338例,选取其中88例合并 M P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手段,疗效与转归等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小儿HFMD合并 MP的发病率为26.04%,多见于2-5岁 HFMD患儿中,临床表现除 HFMD 典型手、足、口部疱疹等症状外,有80例患儿存在发热症状,占90.91%,13例咳嗽,占14.77%,3例症状严重,除 HFMD典型症状外,还存在抽搐、抖动等症状,占3.41%,本组患儿通过口服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均起到显著疗效,两种方式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造成进一步伤害,建议及早监测,并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俞学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症医学科(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1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以便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本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机械通气患者136例,其中发生VAP例数为51。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41.78%,病死率36.07%。共检出病原菌89株,其中G-杆菌71.92%、G+菌11.23%、真菌16.85%。非VAP组病死率17%。结论: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G+菌、真菌感染比例也逐渐增加,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上机时间、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加强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曾宪元;蔡业平;张圣岸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护理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在手术之后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进行外加固的常规治疗及优质护理,然后分别记录两组的疗效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其中28例恢复良好,2例有轻度的功能受损,治愈率达到93.00%。,采用外加固手术30例患者中,有26例恢复良好,可以正常的进行体力活动,治愈率为87.00%,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功能受损情况。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经过了手术治疗以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优质护理措施,能使得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也是的手术治疗效果能有效的巩固,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赵潮华;陈赛莲;许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宫颈炎漏诊漏治对物理治疗后出血及感染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炎漏诊漏治对物理治疗后出血及感染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60例宫颈炎患者,其中221例患者在接受宫颈波姆光治疗前,就没有宫颈炎,为无宫颈炎组;76例宫颈炎患者已治愈,为宫颈炎治愈组;173例患者漏诊漏治,为漏诊漏治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三组患者接受宫颈波姆光治疗后宫颈出血与感染的影响。结果:漏诊漏治组在接受宫颈波姆光治疗后的术中出血、术后感染以及术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无宫颈炎组、宫颈炎治愈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治疗在宫颈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手术时间较短,对患者病灶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钳刮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的临床运用分析

    钳刮术是人工流产术中的一种,适用于孕11-14周需终止妊娠者[1]。因为此时期胎儿较大,骨骼分化发育且较坚硬。所以,手术并发症如手术出血、宫颈损伤、子宫穿孔、流产不全等情况较多发生,应当尽量避免钳刮术。但是,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限制及农村人们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提倡优生优育等问题,需钳刮术者时有发生。以往钳刮术前曾经采用宫腔置管注射利凡诺[2]减小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近年来米非司酮的运用其药理作用可以取代以往的方法,不仅免去了置管操作的麻烦,还更安全有效。

    作者:虎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妇幼保健院的护理管理方法及其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探讨妇幼保健院的护理管理方法及其特点。方法:对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特点以及它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护理管理方法。结果:妇幼保健护理工作在妇幼保健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结论:只有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迎头赶上,为妇幼保健院争得生存之地,也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郭丽莉;张嘉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乡镇卫生机构辖区高危孕产妇管理方法的总结介绍

    我院在预防保健工作中已耕耘多年,其功能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之在对孕产妇健康保健宣传及管理中伴演着重要的角色。现结合本院工作实际,总结提出乡镇卫生机构辖区高危孕产妇管理的基本方法,以供大家共同商榷。

    作者:姜兴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原因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34例胸腰椎骨折术后腹痛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干预及护理措施,降低了其腹胀便秘的发生率。结论:引起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和药物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腹胀便秘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陈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诊科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抽取我院840例患者,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分析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出有效的处理对策。结果: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护士未及时对患者接诊分诊、缺乏严谨工作态度和热情的服务态度、缺乏高度的院前急救意识、缺乏充实的急救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急救方法、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缺乏密切配合、患者自身问题。结论:在急诊科护患沟通中,需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积极开展服务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此提高护患沟通效果。

    作者:张邦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3年期间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有关数据,以2012年为对照组,分析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并以2013年为观察组,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医生和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结果:采取的风险管理后,2013年手术室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显著降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儿童医院急诊的护理风险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面临一些比较紧急的疾病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出现一种比较冲动的现象。而儿童医院急诊室作为医疗以及护理的前沿,是一个对重危患者进行抢救以及接受急诊患者就医的地方。因此,如果护士在进行患者救护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合适的行为,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护理风险,增加治疗的难度。

    作者:程笑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30例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观察

    目的:分析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30例小儿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结果:30例患儿均患有相关病史,病程在3d-60d。肝细胞型是小儿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抗生素占第一位。结论:小儿药物性肝损伤首发症状有很多种,很容易造成肝外症状起病,应该与病毒性肝病等相互鉴别。小儿采用抗生素能够引发小儿药物性肝损伤,对小儿进行监测是避免小儿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