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外科护理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施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期间,对照组共出现6例护理差错,护理差错率达到10%。其中4例是错过服药时间、2例为管道脱出。观察组没有出现护理差错问题。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观察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上述指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外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许兰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在手术之后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进行外加固的常规治疗及优质护理,然后分别记录两组的疗效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其中28例恢复良好,2例有轻度的功能受损,治愈率达到93.00%。,采用外加固手术30例患者中,有26例恢复良好,可以正常的进行体力活动,治愈率为87.00%,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功能受损情况。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经过了手术治疗以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优质护理措施,能使得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也是的手术治疗效果能有效的巩固,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原剑;杨丛兴;李玉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病因以及早期干预,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333例新生儿窒息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资料,综合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各种病因及其造成的严重性。结果: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4月间,新生儿窒息率为3.9%,其中轻度窒息率为88.3%,重度窒息率为11.7%。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自然分娩占37.8%;剖宫产占52.6%;阴道助产占9.6%。多种因素造成新生儿窒息,脐带异常为主要因素,占26.4%,其次分别为早产16.2%、羊水量异常15.3%、胎位产程14.4%。羊水胎粪污染、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产力异常、胎心监护异常等病因占的比例较小。结论:多种产科因素造成新生儿窒息症,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必须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预防早产。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采取综合监测指标提高产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和提高接产专业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何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恢复期的健康教育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心脏病手术患者103例,术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103例心脏病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94%,术后随访3个月未发生术后复发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心脏病术后恢复期患者行积极的健康教育,运用现代护理程序,可大大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水平,对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及保健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杨珍;韦芳;马丽芬;张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制定相关调查问卷,以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供应室的35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像,调查并总结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同时探讨出具体的干预方法。结果: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包括供应室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手卫生认识不足导致对洗手认识不强、工作培训不到位、供应室工作量大,人员及设备不足、洗手设备不完整或不方便使用、频繁洗手后导致手部皮肤粗糙、损伤等因素。结论:调查出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出具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艳华;宋惠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桡骨远端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损伤,如果没有经过妥善的处理,就会使患者的桡腕关节的功能出现障碍,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提出了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思考,通过概述,希望可以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有效的指导,使治疗的疗效得到提高,使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对于心脏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随患者意愿自主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对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对照组手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方法需要的监护时间为41.30±2.60h ,住院天数为31.28±1.78d ;康复组手术后使用康复护理方法需要的监护时间为38.80±2.30h ,住院天数为20.30±2.48d。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以及康复护理,使用 mannw hitney 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手术前心功能比较发现,V=529.000;手术后进行不同护理后心功能比较,V=287.500。结论:对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给整个家庭减少麻烦。
作者:周会萍;郑静;贺媛;董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科将204例子宫肌瘤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系统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要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要低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的整体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连香;郭莉萍;温林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复用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储存发放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工作。伴随着医学科学及医院的迅速发展,医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在医院使用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所以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成为现代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用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严格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以确保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质量并得以正确合理使用。
作者:罗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面瘫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与对照组73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7.1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满意度为89.04%,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54.7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阙道琼;曾德军;郭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配合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3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心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并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策。结果: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后,患儿的配合程度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手术配合度,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春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合并浅前房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行超声波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中央前房深度<2.5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白内障患者共80眼,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1.0)17眼,占21.25%;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1.0)50眼,占62.50%。所有术眼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术前术后相比明显存在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浅前房深度合并晶状体硬度分级患者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相比,不同前房深度硬度相同患者EPT 、APT 、AV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硬度分级浅前房深度相同患者 EPT 、APT 、AV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出现可逆性水肿18眼,占22.50%,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透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中央前房深度加深,眼压下降,视力得到矫正。
作者:王华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我国医院改革的过程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于高校医院,自身有其特有的管理思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从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管理效率,相对于其他类型医院,有其不同的解决方式。
作者:戚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对两组临床资料、用药依从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评分;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诊疗后满意度83.33%,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祁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通过对介入室护士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以及自身特点,提出其存在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强度大、学习难点多、缺乏心理培训、家庭因素影响等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要求社会、医院管理者、护士和家属共同努力,达到促进和维护介入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袁兆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文探讨鼠神经因子治疗抗癌药希罗达致手足征(H FS )疗效的临床观察,并与维生素B6治疗 H FS 的疗效作对照。得出结论:H FS 的发生与希罗达剂量积累有关,与年龄及既往是否曾使用过5-fu无关。口服希罗达同时配合 NGF使用,明显减少 HFS 的发生,同时缓解 HFS 症状,从而避免希罗达使用者药物减量及停药,保证患者疗程、疗效。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为急性腹痛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50例,按双盲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实验组治疗效果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3例、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6%(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6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腹痛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方云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产科失血性休克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补液治疗。方法:对入住我院的52例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为补液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结果:52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过抢救和积极治疗,均得到良好恢复。全部患者经液体治疗后,意识模糊、肢体湿冷、面色苍白、指趾发绀、嘴唇发抖;呼吸急促、脉搏细微、心律加快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讨论: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补液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大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间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人,1组进行常规开颅手术,2组进行显微手术,对两组手术患者术后的脑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组常规手术的患者术后48h脑水肿平均体积为48.13±8.25ml水肿消退天数为9.368±3.37天而在2组显微手术患者中患者术后48h脑水肿平均体积为25.64±6.37ml ,水肿消退天数为5.024±2.31天。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开颅手术患者,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志军;黄松;蒋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初始治疗无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初始治疗无效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脉压差、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并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初始治疗无效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强化降压效果,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宋钢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