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秀
目的:探讨子宫补丁式缝合在产后出血中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后,出现术中出血情况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补丁式缝合技术治疗产后出血,对照组使用临床传统方法,对比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补丁式缝合是一种优秀的临床剖宫产止血技术,具有较高的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霞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病患共计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简称 EPO)对贫血症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针对贫血症状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此类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深入研究。
作者:赖寒;吴群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颈椎病系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临床上多应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非手术治疗中,给病人以必要的指导,使病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红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将规范化管理应用到药房管理中,分析应用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在药房管理工作中应用规范化管理后,药房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结论: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药房管理的质量,值得在实际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沈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入选20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准备;特殊设备仪器的连接使用,术中专用介入材料的准备;进入导管室的护理干预,根据手术过程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及时提供有效信息,对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迅速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90%,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情况好。结论: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完全有效,制定充分完善有效地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再加上实施高质量的术中配合,对于安全,有效地开展Carto三维标测系统射频消融房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俊岚;黄金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先兆早产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盐酸利托君治疗,对照组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先兆早产的首选。
作者:刘稳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在进行下足跟采血时吸吮乳汁对疼痛的缓解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60例,30例新生儿为吸吮乳汁组,另30例为常规组。记录这些新生儿在接受疼痛刺激前20秒、2分钟、4分钟和接受疼痛刺激后20秒、2分钟、4分钟的心率值、呼吸频率还有哭声的时间,同时在足跟采血后的1分钟后通过新生儿的面部编码系统进行新生儿疼痛评分。结果:在穿刺后20秒时,常规组和吸吮乳汁组新生儿的心率都明显加快且P<0.01,吸吮乳汁组在2分钟时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常规组在4分钟时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进行疼痛刺激后20秒后常规组和吸吮乳汁组的新生儿的呼吸频率都加快且P<0.05,吸吮乳汁组在2分钟时达到正常水准,常规组在4分钟时达到正常水准;穿刺后两组新生儿的哭声长短进行比较,吸吮乳汁组的婴儿哭声明显比常规组短,P<0.01;疼痛评估量表评分是吸吮乳汁组明显比常规组低,且P<0.01。结论:吸吮乳汁对新生儿来说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陶登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中意外拔管(尿管)的原因分析及有效护理策略。方法:报告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意外拔管(尿管)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策略。结果:通过加强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及家属和重点时段的管理,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警觉性,适时必要的约束工具可有效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结论:通过护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合理的排班,在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加强管理,规范护理操作,改进尿管固定方法,对躁动患者必要的约束等护理策略可大大降低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意外拔管(尿管)的发生。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再次剖宫产的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39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实验组产妇39例行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手术情况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盆腹腔粘连率为69.23%,对照组粘连率为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率为97.44%,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率为92.3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其盆腹腔粘连率高,手术时间更长,根据产妇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剖宫产术。
作者:欧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对老年小细胞肺癌进行临床单药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差异性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经临床病理进行确诊的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针对患者意愿且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CPT组(选用伊立替康进行治疗)与TPT组(选用拓扑替康进行治疗)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量与CPT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CPT的患者延迟性腹泻症状发生率高于TP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疗效近似,但是用药后反应差异较为明显,可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用药。
作者:俞思全;杨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人工流产术是采用手术方式终止妊娠的方法,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以往手术是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故常引起患者恐惧、焦虑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绝大部分妇女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经历。而无痛人流是一种在静脉麻醉下进行的人工流产,就是在吸宫流产手术的基础上,加上静脉全身麻醉,手术中没有痛感。手术后意识完全恢复,观察两小时后无不适即能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妇产科在麻醉科的配合下实施无痛人流420例,现将围绕安全无痛人流为目标的全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旭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并发症情况,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4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按照是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检的正常孕妇80例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三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症及并发症情况:治疗组、未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孕妇妊娠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未治疗组患者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胎位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合并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 <0.05);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合并症发生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妊娠结局:未治疗组患者剖宫产率、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孕妇妊娠结局,应加强妊娠前期及早期妇女,尤其是具有甲状腺疾病高危风险妇女的甲状腺功能筛查,左旋甲状腺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赵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对其诱因、治疗过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及佳处理方法。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于肥胖、术后并发症、咳嗽、缝合、手术前没有给予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相关。结论:针对相关的高危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效解决妇产科腹部手术的切口脂肪液化问题,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彭英;汪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窒息的新生儿采取助产护理措施,了解患儿复苏的状况并作出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有117例新生儿经过助产护理得到复苏,复苏率为97.5%,3例死亡,死亡率为2.5%。结论: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新生儿产生窒息,但是当新生儿有窒息状况发生的时候能够做好评估工作,并给予助产护理,可将患儿的复苏率有效地提高,降低其死亡的几率。
作者:朱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62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回顾分析62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得知,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疗效显著,所有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快,疼痛小。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痊愈速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邓映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复用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储存发放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工作。伴随着医学科学及医院的迅速发展,医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在医院使用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所以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成为现代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用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严格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以确保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质量并得以正确合理使用。
作者:罗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改良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00例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将52例选择改良新式剖宫产的产妇设为观察组,将48例选择传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2例腹膜前筋膜出血者,无腹壁下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娩胎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可有效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对产妇术后恢复和伤口愈合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兴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例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子宫在保守治疗下保留了下来,从而将生育能力保留了下来,达到了80%的治疗成功率,术后1d出血量为200~300ml ;2例患者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其子宫切除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很容易取出纱布,均没有感染,均具有良好的子宫缩复和平稳的生命体征,住院1周后均痊愈出院;随访发现治疗成功的8例患者B超检查子宫、子宫内膜形态、宫颈管及哺乳均恢复正常。其中6例患者月经来潮1次。结论: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伸利;杨瑶芬;鲁萍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8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13%,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心脏手术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呼吸机机械通气中的疗效结果。方法:将78位心脏手术后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均分为 A、B两组,分别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和传统护理,观察从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两个方面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和 VAP发病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 A 组的效果明显要比B组的效果要好。而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这两项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没有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 VAP 的发病率,缩短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但是,操作相对较复杂,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所以有待改进。
作者:李亚兰;王外英;毕丹;桂雯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