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吮乳汁下足跟采血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

陶登仙

关键词:新生儿, 下足跟采血, 疼痛刺激, 吸吮乳汁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在进行下足跟采血时吸吮乳汁对疼痛的缓解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60例,30例新生儿为吸吮乳汁组,另30例为常规组。记录这些新生儿在接受疼痛刺激前20秒、2分钟、4分钟和接受疼痛刺激后20秒、2分钟、4分钟的心率值、呼吸频率还有哭声的时间,同时在足跟采血后的1分钟后通过新生儿的面部编码系统进行新生儿疼痛评分。结果:在穿刺后20秒时,常规组和吸吮乳汁组新生儿的心率都明显加快且P<0.01,吸吮乳汁组在2分钟时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常规组在4分钟时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进行疼痛刺激后20秒后常规组和吸吮乳汁组的新生儿的呼吸频率都加快且P<0.05,吸吮乳汁组在2分钟时达到正常水准,常规组在4分钟时达到正常水准;穿刺后两组新生儿的哭声长短进行比较,吸吮乳汁组的婴儿哭声明显比常规组短,P<0.01;疼痛评估量表评分是吸吮乳汁组明显比常规组低,且P<0.01。结论:吸吮乳汁对新生儿来说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骨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VSD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感染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感染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VSD对骨科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应用可以推广。

    作者:季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40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接骨板固定骨折部位,治疗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治疗,手术后对比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后发现,治疗组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锁定钢板是治疗四肢骨折的理想手段,值得深入研究以及广泛推广。

    作者:何永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我院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外科护理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施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期间,对照组共出现6例护理差错,护理差错率达到10%。其中4例是错过服药时间、2例为管道脱出。观察组没有出现护理差错问题。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观察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上述指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外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许兰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我国现阶段的计划生育工作还不是很完善,在法制化、现代化、规范化等方面明显存在很多欠缺,本文主要结合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并探索相关应对策略。

    作者:张新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青年型颈椎病X线诊断的探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X线诊断青年型颈椎病。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共收治的68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观察所有患者摄X线正位、侧位以及双斜位片。结果:20例患者为椎间隙狭窄,占29.41%;27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占39.71%;10例患者为椎间孔变形、变小,占14.71%;6例患者为椎关节退行性改变,占8.82%;5例患者为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占7.35%。结论:青年型颈椎病在X 线摄片上具有明显特征,对诊断青年型颈椎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抗抑郁治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观察

    目的:了解抗抑郁治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肿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抗抑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抑郁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肿瘤患者抗抑郁治疗,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其生活状态,保证其生活质量。

    作者:丁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微填塞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微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进行鼻腔微填塞,而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的鼻腔填塞(将止血海绵包裹在止血凌中,混合填塞),所有其他的处理与治疗措施都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与术后头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无活动性出血,(10.9±0.5)ml的平均渗血量,对照组术后有活动性出血出现,(12.9±0.4)ml的平均渗血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头痛评分远小于观察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微填塞对于鼻内镜术后患者的止血效果好,术后头痛较轻,患者舒适程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加强烧伤科病房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目的:加强烧伤科病房综合管理,以预防医院感染。方法:抽取我院烧伤科病房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组,对其行全面综合管理,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未实施综合管理的120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烧伤科病房全面综合管理后能明显减少医院感染情况,提高医疗水平。

    作者:刘里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防治措施的干预,对比高血压患者在健康防治前后,患者的整体变化。结果:经过健康防治后,患者的血压得到一定的控制,且对于疾病的认知能力和治疗依从性都有所增加。其中对于疾病的认知较健康防治前增多。结论:高血压防治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针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干预,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了社区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社区公共卫生对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应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作者:蒋银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颈椎病病人的临床护理常规

    颈椎病系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临床上多应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非手术治疗中,给病人以必要的指导,使病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红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棒球缝合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棒球缝合法和传统缝合法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共69例,分为观察组(棒球缝合法)35例与对照组(传统缝合)34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缝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再缝合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棒球缝合法较传统缝合法止血效果更明显。

    作者:陈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04例,选取接受过目标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干预患者48例为观察组,选取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患者56例为常规组,对比相关护理落实情况与患者关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饮食、运动、休息、心理护理落实评分分别为(95±14)分、(93±4)分、(90±5)分、(84±16)分均高于对照组(89±11)分、(81±9)分、(75±13)分、(77±11)分,观察组患者评价非常有帮助率85.42%高于对照组6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慢性胃炎常规护理内容,在此基础上,执行目标自我管理,有助于促进护理内容的落实,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参与至护理内容的制定之中,加深患者对护理的理解,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赵霞;王新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种植牙患者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本文在阐述我国口腔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种植牙患者手术的临床配合,接着从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方面对种植牙患者的手术护理进行了重点研究。

    作者:杨兴平;张萍;龙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疗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进而推动着护理模式的改革。骨科患者通常具有创伤性较大、突发性较高、疾病较为复杂等特点,因此对护理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以及自身情况的不同,往往对护理的要求也不同,这就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在患者较多或工作较为繁忙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满,对治疗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院将对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黄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湿疹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湿疹患者给予合理的临床护理后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湿疹并进行治疗的60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随机选取其中的30名患者为观察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并给予合理的临床护理,另外30名患者在经中西医临床治疗后即出院,不再接受后期护理。对这60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统计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治愈所用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0.0%,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所用的平均时间为21.6±6.3天,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治愈所用的平均时间,有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疹患者经治疗之后给予及时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的治愈率,加快治愈时间,因此,湿疹患者的临床护理在治疗中至关重要。

    作者:李玉芬;原剑;杨丛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方法探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观察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前后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职业损伤发生率。结果:100名护士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后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职业损伤发生率与实施相关措施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可明显提高其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减少职业损伤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惠仙;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剂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剂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10例于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观察组加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及相关的麻醉指标。结果: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 HR、MAP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 MAP 和 HR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对照组,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剂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确切,患者清醒质量高,可作为无痛人流的理想麻醉药物。

    作者:尹自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对18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优化术后护理措施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在本市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综合评估术后给予人性化的优化护理及指导;包括康复锻炼及相关的出院后指导。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对手术及相关护理评价满意,康复情况良好。结论:优化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护士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优质术后护理与指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金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对67例不孕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医院妇产科5年来收治的67例患有不孕症患者在护理干预实施前后进行心理检测,对两组患者的心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孕症女性患者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程度显著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孕症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不孕症妇女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应结合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精神因素,以提高患者的受孕机会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金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如何救治重症颅脑外伤病人

    目的:探讨如何救治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及对其抢救和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对955例的病人进行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及回顾。结果:全组955例的病人,死亡251例(26%),植物生存32例(3.4%),重残93例(9.7%),中残108例(11%),恢复良好471例(49%)。结论:除脑疝外要保持呼吸均匀,手术后尽快恢复脑水肿,积极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用催醒剂、神经营养剂及物理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提高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的存活率和意识障碍苏醒率。

    作者:李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