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2d的 MMSE 评分、MoCA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MMSE、MoCA 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提高,治疗组入院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 MMSE、MoC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关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剂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10例于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观察组加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及相关的麻醉指标。结果: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 HR、MAP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 MAP 和 HR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对照组,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剂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确切,患者清醒质量高,可作为无痛人流的理想麻醉药物。
作者:尹自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人性化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患者200例,100例给予常规护理,100例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35.1±7.9)d低于对照组(38.4±4.2)d ,基础次数、患者满意度分别为(213.6±93.1)次/人、(89.0±5.3)分高于对照组(143.2±43.9)次/人、(76.2±22.7)人,不良结局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70例次低于对照组90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神经内科运用人性化服务,有助于避免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选择与分组要具有随机性,给予前者常规护理以及传统的卫生教育,而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恢复之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组明显落后于观察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使其心理压力得到有效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姚四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疝是人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经腹壁非正常缺损或薄弱部位突出于体表形成包块的一种疾病[1]。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习惯性便秘及多次妊娠等疾病造成长期腹内压增高或是先天性、后天性腹壁薄弱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2]。很多患者由于惧怕手术等原因而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后发展成巨型或复杂疝,甚至发生嵌顿疝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的发病率就越来越高[3]。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采用高科技材料制成的疝修补网塞或疝修补平片修补腹壁缺损的一种疝修补术[4]。目前已基本取代了过去的传统手术[5]。本组收集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50例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手术病例,设为治疗组;与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科收治的36例行常规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杨仕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综合性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VTE)预防方案于骨科中的应用价值,总结预防与治疗经验。方法:选取骨科大手术患者134例为对照组、130例为干预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后者给予综合性干预,通过评估并发VTE风险,于手术(麻醉、输血)、术后进行系统干预,对症治疗,统计对比并发例与治疗结局。结果:干预组并发血栓性疾病率、深静脉血栓率、肺栓塞率、合计例次率分别为11.54%、4.62%、0.77%、16.92%低于对照组23.88%、17.16%、8.21%、4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对照组人均疗程(6.3±5.1)周高于干预组(2.8±1.0)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估并发风险,制定围手术期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VTE并发几率,改善预后。
作者:虎绍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严重腹部外伤的急救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外科接诊的116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方法,观察患者临床结局。结果:本组116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中,抢救成功108例(93.1%),死亡8例(6.9%),其中包括失血性休克4例(3.4%),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3.4%),死亡者均为就诊时间过长者。结论:严重腹部外伤者应及时就诊,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京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达英-35与雌孕激素联用方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5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并且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治疗组使用达英-35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妈富隆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为28例,占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痊愈率为37.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达英-35与雌孕激素联用方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能够有效的阻止出血量,能够调节月经周期,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外伤出血院外急救方法进行讨论,探究正确的急救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40例外伤患者,对其院外急救的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讨论。结果:针对患者的受伤程度和受伤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其中1例患者由于伤势过于严重,院外急救不及时,当场死亡,其余39例外伤出血患者均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导致外伤出血的原因有很多,要求在治疗中,采取适当的救治方法,达到挽救患者的生命的目的。
作者:何羡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率,使腹腔镜手术器械能更好地用于临床手术中。方法: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方法。结果:延长了腹腔镜器械的使用寿命及减少了术中的感染率。结论:目前在我国腹腔镜的使用中,掌握了其清洗、消毒方法,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梁月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医院4年间收治的147例新生儿窒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窘迫为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占63.26%。通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死亡2例,死亡率13.61%,新生儿存活145,抢救成功率98.64%。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与产科因素密切相关。加强产前、产时的监护,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高危因素,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黄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处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重要性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25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处于围手术期患者资料,并对护理方法与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细致分析与研究,护理方面主要涉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围术期适度锻炼等几个方面,旨在以人性化、全面性的护理协助患者渡过围术期。结果:在所选取的25例患者中,共有3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4例出现术后高血压症状,经围手术期护理,其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全面、人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与术后护理,如细致化心理护理、营养搭配及疼痛护理、康复护理等,对于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佳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方案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一2014年5月到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其中50例患者只接受常规救治(对照组),49例患者常规处理之前接受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方案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提高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
作者:高芳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2013年3月份间在我院眼科120名眼科住院患者,对眼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患者对眼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中发现,69.17%的患者认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为眼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大不安全因素,患者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为睡眠障碍和感染。结论:眼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注意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熟练的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提高眼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
作者:罗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130例胃癌化疗焦虑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DS与SAS自评测试,并比较两组自评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自评得分相比对照组而言,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焦虑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消除患者的焦虑与焦虑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康复效果。
作者:吴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我国医院改革的过程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于高校医院,自身有其特有的管理思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从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管理效率,相对于其他类型医院,有其不同的解决方式。
作者:戚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观察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前后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职业损伤发生率。结果:100名护士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后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职业损伤发生率与实施相关措施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可明显提高其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减少职业损伤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惠仙;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补丁式缝合在产后出血中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后,出现术中出血情况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补丁式缝合技术治疗产后出血,对照组使用临床传统方法,对比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补丁式缝合是一种优秀的临床剖宫产止血技术,具有较高的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霞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新生儿肺炎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综合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013年12月期间儿科住院部收治的患有肺炎的新生患儿148例,按照患儿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4例,对治疗组的患儿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使用普通二级护理模式。在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的时间,在住院期间对我院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d ,而治疗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d ,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住院期间,对照组患儿当中有1例患儿的家属与我院的护理人员发生了纠纷,虽然在有效沟通之后得到了解决,护理满意度为88%,且该组的问卷调查护理质量满意度平均为85分;治疗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5%,对该组患儿的家属的问卷调查护理质量满意度平均为97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新生儿肺炎患者当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够提高我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减少护患之间矛盾的发生。
作者:吴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100例,所有婴儿均进行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需于1月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需在3后月通过 ABR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对婴儿进行听力诊断,得出听力是否损失的明确结论。结果:1100例新生儿中有921例通过初筛,通过率83.73%,175例通过复筛,两次总通过率为99.64%,4例未通过筛查的患儿均通过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进行听力诊断,有2例(3耳)确诊为听力损失。本次研究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81‰。结论: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具有良好的筛查效果,可快捷、无创地筛查新生儿听力状况,对于及时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及早加以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光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