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肾病早期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价值

陈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摘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评价心脑血管风险的指标,价值等同于血糖、血脂、血压,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二者检测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并对糖尿病的诊治提供新的线索.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性研究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对于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以及对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随机选取法,从自2010年5月到2011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干预,作为心理组,共50例;而另外一组则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作为对照组,共50例.在患者的治疗结束后,要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患者病历中患者对于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等,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制成表格,得出结果.结果:经过一阶段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其中心理组患者在患者满意度和恢复性况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却要小于对照组.整体的治疗效果中心理组要好于对照组,且心理组的护患关系比对照组的更加融洽,医护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得到了改善,其面对病魔时的毅力就越大,求胜的欲望就越强烈,战胜病魔的几率也就越大.同时,良好心理状态的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中作,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罗洪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科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内科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共20例存活患者,其中观察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37.5%,对照组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为28.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不能进行盲目的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采全身麻醉,与肋间6~7中线内置入胸腔镜,分离病变组织.行半肺叶切除术47例,双肺叶切除21例,全肺叶切除12例,术后配合有效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2例因病灶处粘连严重转开胸;5例行二次手术止血探查;术后少量漏气患者2例;1例发生胸腔积液,经术后引流痊愈;合并呼吸不全患者3例;手术时间40~180min,出血量15~55ml,住院5~20d.随访1a,所有参研患者无转移、复发.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并配合临床护士有效护理,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作者:吕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上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08年到2012年收治的105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为例,并将其分为A、B、C三组,A、B分别采用口服脾氨肽和维生素AD、口服维生素AD方法,C组为对照组.结果: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94.29%、68.57%,A、B组与C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疗效要优于C组.在一年内发病的次数上,A组要明显的少于B、C两组.结论: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韡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瘦素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可以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来保持体脂相对稳定.瘦素分泌有一定的节律性,其节律性改变可导致或加重肥胖.肥胖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疾病,可引发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以及某些肿瘤.本文对瘦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人体内瘦素抵抗现象与肥胖、肥胖相关疾病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鲁形丹;高俊珂;卢虎强;王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 因反复间歇性腹痛、呕吐8年,再发加重5天入院.出生后5天间隙性哭闹,呕吐乳汁和胆汁,未进一步检查治疗;以后时有腹痛,经医院对症治疗后缓解;8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性,伴脐周隐痛及阵发绞痛,发作无规律,每天2~5次,毎次持续10余天,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此后每年发作1-2次,症状大体相同,缓解期无任何不适.

    作者:罗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调查中法医、痕迹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中,现场调查的重点是发现、搜查及提取能判明事故原因和责任的痕迹、物证.尤其是涉及到人身伤害的交通事故中,法医在进行人体损伤检验的同时,必须密切结合现场和车辆痕迹技术检验,认真鉴别分析痕迹的特征,辨认车、人上的痕迹损伤是否相互吻合,从而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明确的依据.

    作者:张雷;董祖鑫;李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佳和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时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者神志不醒和脑卒死等也会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惧、悲哀、矢助、绝望与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唐亚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经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肺炎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用红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肺部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使用安全、简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IKB激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IKB激酶(IKK-β)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KK-β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法检测IKK-β、磷酸化IKK-β表达水平,并观察IKK-β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1) SLE患者TNF水平(242.88±49.95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5.23±31.5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SLE患者IKK-β基因表达水平(1.61±1.3)与正常人(1.57±1.38)相比无差异(p>0.05);(3)SLE患者磷酸化IKK-β蛋白表达水平(1.55±0.21)显著高于正常人(0.9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LE患者 IKK-β表达与抗核抗体、ds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IKK-β表达明显增高,与SLE发病及病情活动相关,提示IKK-β在SLE的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继云;王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和耐药特点分析

    目的:对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感染情况以及相应的耐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抽取在2010年2月6日-2012年2月26日间我院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感染住院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中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所占比例高(20.63%);标本分布中以伤口标本所占比例高(44.44%);药敏试验显示该菌种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较高,对其余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对常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治疗首选万古霉素,临床应给予关注.

    作者:张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消炎痛栓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减轻无痛人流术后疼痛的措施,寻找积极有效的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门诊无痛人流患者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均使用利多卡因20-40mg+异丙酚2mg/kg+芬太尼0.05g进行静脉麻醉,其中实验组于术前30分钟加用消炎痛栓100mg塞肛;比较两组麻醉疗效及术后宫缩痛情况;结果:两组麻醉疗效及术后宫缩痛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30分钟应用消炎痛栓能起到超前镇痛作用,改善宫颈松弛度,增进麻醉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宫缩痛程度.

    作者:徐慧敏;梁永妃;吕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苯扎贝特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苯扎贝特降血脂治疗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将58例高甘油三脂(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苯扎贝特组和对照组.苯扎贝特200mgTid治疗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苯扎贝特组TG、TC、LDL-C、IMT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苯扎贝特有效降血脂的同时有稳定甚至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

    作者:秦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探讨腹腔镜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

    引言: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进步迅速.为了推动GIST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建立包括病理科、放射科、外科和肿瘤内科等临床多学科的合作模式,有必要制定专家共识或临床实践指南作为重要参考.对此,既往的中国GIST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9年版)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9月,在CSCO学术年会期间,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建议对于该专家共识(2009年版)进行更新,之后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进行修改,近又根据2011年的新资料进一步补充,形成本文,现予公布.

    作者:邓军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锥颅引流术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症,病死率、病残率均高.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我科开展微创锥颅引流术135例,疗效较满意,下面我将该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护理1.1 加强心理护理:当患者或家属得知颅内出血时,心理负担极重,常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使神经体液调节处于紊乱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热情耐心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详细解释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要点,介绍本科的成功经验,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作者:李春玲;王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近端胃癌根治术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近端胃癌根治术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年7月-2011年7月行近端胃根治术的患者57例,临床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分别采用全胃切除(8例)保留迷走神经切除(31例)、保留贲门切除(12例)、联合脾脏切除(6例),对不同术式的手术整体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在淋巴结扫描上,不同术式结果不具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保留贲门术式和保留迷走神经术式整体效果相对更佳,联合脾脏切除术效果相对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保留迷走神经核保留贲门发生率相对更少,脾脏联合切除术发生率相对高,比较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结论:近端胃根治术因患者具体病情的不同临床手术特点存在差异性,应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行近端胃切除,以利于手术预后效果的改善.

    作者:蒋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顽固性肝腹水的常用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顽固性肝腹水的常用治疗方法,以及每种治疗方法的相应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2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92例顽固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2例,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方式治疗,B组86例采用腹腔穿刺放液治疗,C组74例采用腹腔药物注射治疗.严密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以及肾脏血流动力变化情况,比较三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81.3%,B组69.8%,C组29.7%.结论:针对患者的不同发病原因进行治疗是关键,本组研究中涉及的三种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三组比较腹水超滤回输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树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将选取所在科室近几年收治的18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本文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未出现任何异常行为,经HAMA、HAMD测定患者的抑郁情绪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笔者的临床护理实践,其结果显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供产妇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彩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进行诊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组中有6例患者由于病情恶化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为同样的情况,其余的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所有患者住院时间在10-28d之间.治疗组的44例患者中,有38例治愈,6例好转,治愈率达到86.4%;对照组的42例患者中,有26例治愈,16例好转,治愈率为61.9%.两种治疗方法直接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不断更新,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发现,前者的临床效果更佳显著.

    作者:蔺玉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探讨

    心血管疾病为常见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为此,在临床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等,是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当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现状进行探讨,并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对策.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