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刘莎莎;洪净
从中医学的优劣势入手,对中医学在国际上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剖析.中医疗效已被广泛接受认可,整体医学的复兴、自然医学的热捧,以及东方哲学的人性体贴更是给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受到疗效评判差异、中西医学哲学思想鸿沟、本土医学冲击等的影响,导致其发展传播面临一定的困难.提出要发挥中医优势,避免劣势,提高中医疗效,通过做好中医学的包装、强化组织管理等形式方法,铿锵有力地推动中医走向全世界.
作者:何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SCI论文中的学科分布规律,为更好地利用学科交叉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1986-2015年,以5年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内,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收录的以“中医药”为主题词搜索到的全部期刊文献.结果:2001-2005周期发表的中医药相关文献,从之前15年总计15篇,骤增到了950篇,且之后保持快速增长,至2011-2015年增至近8000篇,涉及学科增长到了158个.药剂与药理学、药物化学等学科与中医药的学科交叉已成为中医药发展中公认的热点;更有一些在近五年才出现在学科分类列表中的学科,如细胞组织工程、应用数学等,可能成为发展的潜力所在.结论:中医药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融会贯通其他先进学科的先进技术,利用学科交叉开拓研究思路,促进更多交叉学科的形成、发展.
作者:赵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从ISO9000标准在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的适用性,ISO9000纳入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把ISO引入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思路3方面进行阐述,认为ISO体系对中医药院校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和伟;刘师嘉;王晶;孙莹;王丛悦;陈亚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青藤碱(S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yD88/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进行单核细胞的分离培养,并与健康志愿者做对照.分为健康对照组、RA对照组、RA+LPS组,SN低剂量组,SN高剂量组及TAK-242组进行观察.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LR4、MvD88及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A对照组TLR4、MyD88及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LPS组均明显高于RA对照组(P<0.01);SN低剂量组、SN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RA+LPS组(P<0.01),且SN不同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N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单核细胞TLR4、MyD88及NF-κB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对RA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姚茹冰;王圆圆;蔡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舒筋洗外用颗粒治疗儿童陈旧性Ⅰ型孟氏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舒筋洗外用颗粒浸洗肘关节及前臂,对照组采用温水浸洗肘关节及前臂,两组均进行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15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从肘关节Anderson-价标准、肘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功能3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洗外用颗粒配合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儿童陈旧性Ⅰ型孟氏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促进术后的功能恢复.
作者:韦伟标;郭跃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咳嗽病变部位在肺,但五脏六腑均能令人咳.不同的医家对咳嗽的治疗思路迥异,赵氏临床善用轻清宣透法治疗疑难咳嗽,其用药轻灵,效若桴鼓.
作者:崔健;赵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等,是一种前臂伸肌起点的慢性牵拉伤导致肘关节外上髁局限性疼痛,并影响臂腕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1].本病多发于40 ~60岁,故亦有“四十肘”之称.据报道[2]本病普通人群发病率为1%~3%,重体力劳动者为7%,网球运动员高达35%~50%;其中男性发病率约为1.0%~1.3%,女性发病率约为1.1%~4.0%[3];本病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肱骨外上髁炎引起明显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4],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因而本病亦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封闭治疗和手术疗法等,治疗方法较单一,短期内虽可明显缓解疼痛,但远期疗效有限,且副作用多.
作者:潘海文;黄振宇;赵崇智;黎清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抑木扶土法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均予GP方案治疗,治疗组再予抑木扶土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力状况(KPS)、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产生不同程度毒副反应,以损害患者WBC、N、PLT、HB、ALT、BUN、Cr为主;治疗后治疗组患者WBC、N、PLT、HB、ALT各指标损害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木扶土法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
作者:罗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总结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及可能作用机制;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征;系统的探讨中药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特点可以为进一步探究中药对变应性鼻炎的干预治疗提供信息基础.
作者:颜利晶;谭琥;李玲;白强;谭程丹;宁状状;王慧婷;靳皓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从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其辨证当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补益是其基本治则,并从中医的中药、情志、艾灸及其他疗法方面总结了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现状.
作者:林学英;王云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标准,32例为肝肾亏虚组,30例为肝郁痰凝组,31例为心脾两虚组,27例为气滞血瘀组.采用动态脑电图对各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各组动态脑电图异常情况、各组颅脑MRI异常与动态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动态脑电图异常例数从高至低依次为气滞血瘀组(81.5%)、肝郁痰凝组(56.6%)、心脾两虚组(41.9%)、肝肾亏虚组(37.5%);其中肝肾亏虚、肝郁痰凝、心脾两虚脑电图均以轻度异常为主,分别为21.9%、26.7%、25.8%;而气滞血瘀脑电图则以中度异常为主,占比51.9%,且与同程度其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痰凝组、气滞血瘀组颅脑MRI异常与动态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肾亏虚组、心脾两虚组颅脑MRI异常与动态脑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脑电图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联系,实证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虚证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较低,可能与不同中医证型对脑损害相关.
作者:曹巧凤;胡秋菊;董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以润肤止痒乳膏外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皮损处外涂润肤止痒乳膏,对照组皮损处外涂维A酸乳膏,1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斑积分、鳞屑积分、浸润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积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外用中药乳膏润肤止痒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好.
作者:庄小梦;辛卫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VIP、CBMdisk、Pubmed、Elsevier期刊全文数据库、SciFinder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ochrane library有关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RCT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RCT试验,共700例CHF患者,文献质量普遍偏低.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WMD=4.70,95%CI(2.88,7.66),P<0.00001],增加LVEF[WMD=6.38,95%CI(2.18,10.58),P=0.003]、CO[WMD=0.43,95%CI(0.36,0.49),P<0.00001]、CI[WMD=0.46,95%CI(0.22,0.69),P=0.0001]及SV[WMD=-10.0,95%CI(0.63,19.38),P=0.04],且不良反应较少,未见其他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作者:汪奕忱;庄燕;顾阳;陈晴晴;王振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介绍刘福官教授治疗耳鸣、耳聋、鼻鼽与喉咳验案,分析其辨证思路和用药体会,刘师主张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因人、因时、因地、因证治疗疾病,即圆机才能活法.
作者:马胜民;张春建;陈培明;刘福官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针灸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初发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接受脑卒中急性期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再接受12周的随访,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者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治疗后、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抑郁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产生.
作者:彭劲;彭文达;朱茂;陈玲;顾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黄芪解毒汤体外干预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SHH、PTCH1、SMO及GLI1基因和特异性周期蛋白-D1 (CyclinD 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分为黄芪解毒汤血清组、阿霉素血清组、参一胶囊血清组、生理盐水血清组.常规培养细胞.分别以20%浓度不同含药血清干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HH、PTCH1、SMO及GLI1基因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血清组比较,含药血清组SHH、PTCH1、SMO及GLI1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阿霉素血清组抑制率强(P<0.01);黄芪解毒汤血清组与参一胶囊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清组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霉素血清组CyclinD1蛋白表达抑制率强(P<0.01),黄芪解毒汤血清组与参一胶囊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解毒汤可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显著降低SHH、PTCH1、SMO及GLI1基因和CyclinD1蛋白表达.
作者:丁玲;刘丽芳;吴世婷;熊家青;曾叶;肖洒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心肌提前激动,使心室提前除极,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早搏,正常人发生室性早搏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早患者,绝大部分预后良好[2].但24 h内室早负荷通常在总心搏的15%~25%以上时可能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3].Duffee等[4]认为室性早搏可诱发心肌病.影像检查发现左室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或左室心腔扩大,频发的无症状室早可能也需要治疗.24h超过10,000次者,需重复监测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3].西医治疗室性早搏主要以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导管消融治疗为主,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亦可能导致心律失常[5],而导管消融治疗存在复发风险且手术成功率受起源部位影响[3].
作者:李军;吕新会;武佶;史玮;李颖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中药组方治疗脓毒血症(sepsi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血必净中药组方治疗,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CRP、PC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 II、CRP、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中药组方合西医基础治疗对脓毒血症有较好的疗效,能降低患者的CRP、PCT水平.
作者:刘凯;尚莉莉;蔡国锋;孙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探讨了中医思维和中医护理的特点,分析了中医护理专科发展的现状,认为强化护理人员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护理专科发展的关键.中医思维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掌握中医知识,强化中医思维,二是加强临床实践,注重经验积累.
作者:廖若夷;张月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探讨杜思敬及《针经摘英集》的针法学术特色,其重视针法,尤重于毫针刺法,略于灸法;强调针效反应,认为得气是针刺有效的关键;认为针刺同时配合病灶刺激以“透气”则增效;秉承《内经》呼吸补泻手法和强调针灸亦需要辨证施治.杜氏虽非临床医家,但其以文人的角度总结收集医方;研读《针经摘英集》不仅可以学习针刺治病之法,并可跳出医者之角色,从其他角度体会针法之理.
作者:付丹丹;张立志;许能贵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