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神经症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效果观察

李勇

关键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血管神经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等;观察组给予口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0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血脂调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6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在治疗前后经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梗塞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可促使神经功能大程度的恢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消除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作者:颜文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呼吸道异物治疗监护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化呼吸道异物治疗监护体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异物235例.结果:规范化呼吸道异物治疗监护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对抢救呼吸道异物效率、挽救患者生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结论:就呼吸道异物从院前准备、院中治疗到院后宣教形成一整套的系列治疗监护体系是预防发病率,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必要措施.

    作者:吕巧英;于守丽;张俊红;刘丽萍;张述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预防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目的:综合介绍激素疗法的副作用,并对销量激素用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做出评估.方法:针对作者临床工作中涉及激素疗法的病例治疗中的经验总结,给出病例,提出激素疗法中减小副作用的方法.结合作者在门诊儿科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对糖皮质激素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炎药物治疗.对比综合退热效果和病程长短.结果:通过临床两组患者对比治疗,采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平均病程比对照组短,但并发症发生较为复杂.结论:对儿科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小剂量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体温,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但必须控制用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春莲;王石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临床教学方法探讨

    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结合基层医院学生的知识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夏平;曹咏梅;谢德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头孢西丁钠的合成

    头孢西丁钠是一种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具有长效、广谱类抗生素.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应用头孢噻吩,通过去甲氧基化和去乙酰化等多个步骤才能够合成,而甲氧基化后的产物能够直接进行去乙酰化,明显的简化了合成步骤,适用于工业化的广泛应用.

    作者:王英杰;秦荣;赵义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通过病案分析小儿多汗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小儿多汗分为有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即汗证两种类型.结合病案阐述了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产生的原因及防护、治疗的方法.

    作者:杨周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共收入院产妇2913例,经诊断将196例经阴道分娩的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成米索+缩宫素组105例,缩宫素组91例,两组给药时间均为胎儿娩出后,米索+缩宫素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ug,缩宫素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以及副作用.结果:米索+缩宫素组产妇,取得良好效果,产后2 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的产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缩宫素,且价格低廉,副作用较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口服锌剂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2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佐治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29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总有效率51.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赖氨葡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有效.

    作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二次剖宫术的手术技巧

    目的:对第二次进行剖宫手术的技巧以及方式进行探讨和阐述.方法:第一次生孩子是剖宫产,在第二次要生孩子时还需用剖宫产的人数在2011.2.1-2013.4.1之间总计为60位,将他们作为探讨的对象,随机将这59位二次进行分娩的孕妇平均的分为两队,称为剖宫甲队和剖宫乙队.在剖宫甲队中,需要二次进行剖宫分娩的孕妇的生产年龄在23岁到39岁之间,平均每人有26.92±5.58岁,怀孕时期为36周到42周之间,平均时期为38.987±1.579周,身体重量为64.86公斤到83.14公斤,平均重量为66.78±2.97公斤.距离第一次剖宫进行分娩或生产的时间不到3年的有5位,距离第一次剖宫进行分娩或生产的时间在3年到6年之间的有59位,剩下的距离第一次剖宫进行分娩或生产的时间超过了6年的有16位.对剖宫甲队的孕妇所用的分娩手术为新型的剖宫分娩术,对剖宫乙队的孕妇所用的分娩手术为以往型的剖宫分娩术.之后,对比剖宫甲队和剖宫乙队在二次进行剖宫手术后的反响、效果.结果:剖宫甲组的45孕妇在二次进行剖宫分娩之时,手术耗时量以及分娩耗时量、产后在医院修养的耗时量相对于用的分娩手术为以往的剖宫分娩术的剖宫乙队来说,均要比剖宫乙队短,概率数值全部低于5%.此外,在剖宫甲队中,用新型的剖宫分娩术让孕妇二次进行分娩的难度以及盆腔出现粘连现象、婴而出现窒息现象的概率均比用以往型剖宫分娩术的剖宫乙队要低,概率数值全部低于5%.结论:以往的剖宫分娩术对二次进行剖宫分娩的孕妇来说,手术的技巧性并不好,手术耗时量以及分娩耗时量、产后在医院修养的耗时量都较长,分娩的难度以及盆腔出现粘连现象、婴儿出现窒息现象的概率都较高,因此医生在孕妇进行二次的剖宫分娩手术中要注意形式以及技巧,多用新型的剖宫分娩术,对于以往的剖宫分娩术要慎用.

    作者:李凤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应用第1趾蹼皮瓣修复足远端深度烧伤创面

    目的:探讨第1趾蹼皮瓣修复足趾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转移修复3例足远端三度烧伤伴肌腱及骨外露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2 cm×3cm~3cm×5cm.皮瓣蒂宽1.0~2.5cm.结果: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供瓣区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经6~1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感觉存在,行走满意.结论 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操作方便,可恢复感觉功能,是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李丽;郎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健康体检人群的现状分析及护理的几点体会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现状,寻求提高体检人群满意度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度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00人,采用发放调查表格的方法,调查健康体检人群对体检中心环境的要求,对护理质量的要求,对健康宣教的需求并统计体检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现状,我们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深化护理服务、注重体检中心环境管理、实行细致化的健康宣教.结论:通过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深化护理服务、注重体检中心环境管理、实行细致化的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健康体检者的满意度,推动医院的发展.

    作者:陶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颈外静脉防逆流留置针的临床应用级体会

    目的:总结颈外静脉防逆流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和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通过颈外静脉防逆流留置针的使用,总结出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后能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了中间操作环节,不需正压封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熟练掌握和提高颈外静脉的穿刺水平,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保证给药途径通畅,确保治疗及抢救的顺利进行,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

    作者:温艳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确保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几点思考

    目的:讨论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加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并减少意外伤害发生.

    作者:程莉媛;尚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采用硬膜外麻醉行手术治疗的7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不使用镇静催眠类术前药,行硬膜外麻醉.观察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观察新生儿出生1 min阿氏评分及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72例产妇平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9.15±1.23)min,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882.14±64.24)min,镇痛持续时间为(1002.21±162.36)min.新生儿出生1 min阿氏评分未出现重度窒息现象,仅3例(4.17%)患儿出现轻度窒息症状,经临床医师及时处理后,窒息症状已得到良好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73%.结论: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作者:范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单次硬膜外腔阻滞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单次硬膜外腔阻滞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单次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麻醉前后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基本麻醉情况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明显更小,且麻醉用药后起效时间更快,至大阻滞平面用时相对更短,且大阻滞平面的范围更大;同时,麻醉效果总体明显,麻醉总优良率为96.0%,对照组为88.0%,观察组整体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本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50例胎盘植入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13例患者接受手术保守性治疗,7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疗效确切,无一例死亡.结论:胎盘植入易引起产后出血,应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作者:谭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来我院待产的孕妇763例,进行全面人性化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763名孕妇生产过程顺利,孕妇无明显恐慌和失去理智情况,婴儿身体健康.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关于内分泌科室临床误诊的讨论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临床经验,谈论了内分泌科室临床误诊的情况,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作者:古丽再努尔·艾合买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构建及表达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利用ELISA方法,使得HBcAg基因片段扩增,构建含有HBcAg基因的表达质料与克隆质粒,以IPTG诱导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蛋白的重组表达,并且,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结果:在大肠杆菌中,重组HBcAg得到表达,经过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在预期位置显示有特异性条带.结论: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构建及表达,成功构建了HBcAg原核表达系统,并获取重组HBcAg,有效地推进了重组蛋白的相关功能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推广价值.

    作者:白志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奥硝唑治疗牙周牙髓病8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病采用奥硝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6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牙周牙髓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划分,观察组给予奥硝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预备根管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80例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80例中,临床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牙髓病采用奥硝唑治疗,可使病灶损害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临床症状,使患牙得以大程度的保留,可作为特效药物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代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