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内分泌科室临床误诊的讨论

古丽再努尔·艾合买提

关键词:内分泌科室, 临床误诊, 谈论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临床经验,谈论了内分泌科室临床误诊的情况,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对脂肪液化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出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找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具体原因,肥胖、妊娠水肿、营养不良、贫血、切口暴漏时间过长等均为造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找出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以上原因的出现,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切口治疗后,妥善处理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全部痊愈.结论: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及时治疗,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引起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代琼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5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脑转移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手术后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脑转移肺癌的生存率与病理类型及分期的关系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6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9.33%、51.33%和32.67%,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总缓解率为71.08%(204/228).结论: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脑转移肺癌能够收到良好的短期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皮鹏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临床探析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的老年患者中选取60例,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多不典型,多有细菌感染,结核抗体与结核菌素检测阳性率较低,经治疗后仅有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他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与一般检查结果多不典型,为其诊断增加了难度,容易出现误诊与漏诊情况,但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管庆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欣维宁的护理

    总结了对5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输注欣维宁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用药前注意事项、应用静脉留置针、用药过程观察、一般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等.认为在用药过程中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应给予预见性观察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可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童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产后出血9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孕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和临床解决对策,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住院分娩的9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并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分娩的正常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并给予临床解决对策.结果:本组研究中72例(80.0%)患者的产后出血症状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产程延长特别是在产妇第三产程延长导致的产后出血人数共38人,占42.2%,前置胎盘10人(其中剖宫产8人,顺产2人),占11.1%,妊娠合并肝炎5人,占5.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人,占5.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人,占1.1%,双胎4人,占4.4%,有9人无妊娠合并症,对照组中第三产程延长的人数共6人,占6.7%,前置胎盘3人(均为剖宫产),占3.3%,妊娠合并肝炎5人,占5.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人,占1.1%,双胎3人,占3.3%,72人无妊娠合并症.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产妇胎盘粘连行胎盘人工剥离后出现子宫出血症状的产妇共35例,占38.9%,与对照组(6/90,6.7%)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肝炎、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双胎等情况,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发病率.结论:产后出血是妇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增加,应加强临床检查和监护.

    作者:杨香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呼吸道异物治疗监护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化呼吸道异物治疗监护体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异物235例.结果:规范化呼吸道异物治疗监护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对抢救呼吸道异物效率、挽救患者生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结论:就呼吸道异物从院前准备、院中治疗到院后宣教形成一整套的系列治疗监护体系是预防发病率,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必要措施.

    作者:吕巧英;于守丽;张俊红;刘丽萍;张述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共收入院产妇2913例,经诊断将196例经阴道分娩的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成米索+缩宫素组105例,缩宫素组91例,两组给药时间均为胎儿娩出后,米索+缩宫素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ug,缩宫素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以及副作用.结果:米索+缩宫素组产妇,取得良好效果,产后2 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的产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缩宫素,且价格低廉,副作用较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析

    目的:对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这一手术存在的相关并发症的导致因素进行分析,对其并发症的相关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选取的1800例接受过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这一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并根据10个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的分析,对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这一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所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索.结果:患者的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病程因素、结石数量因素、腹部手术史因素以及解剖结构异常因素都与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没有相关性,对其差异进行比较发现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胆囊颈中的结石、胆囊壁的厚度和胆囊与周围附近的器官黏连以及Calot三角黏连这四个因素却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存在相关性,对其差异进行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并进一步的进行了Logistic的回归分析,胆囊壁的厚度和胆囊壁与附近器官的黏连以及Calot三角黏连这三个因素对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联系.结论: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和周围附近器官的黏连以及Calot三角粘连跟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这一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容易导致胆总管的损伤和肝动脉的损伤以及胆囊破裂等现象.

    作者:尹兴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于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给基础护理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10月,在我院病区随机选取6个病区,并随机分成两个组,其中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3个病区,设为观察组;实施常规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3个病区,设为比对组.观察组内的每个病区,每3名护士为一组,包括全责护士、辅助护士和助理护士.每组护士负责护理患者(13±2)例,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在病房的环境、三短五送六洁、掌握病情、健康教育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比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马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临床患者尿沉渣检验与分析

    目的:在尿沉渣检验过程中,规范化操作将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方法:对98例尿液标本进行离心前后的分析,并对离心后尿沉渣镜检结果与尿液自动化分析仪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7份蛋白质测定阳性标本中,沉渣镜检测中共有6例红细胞计数、8例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值,所占比例为22.22% 和29.62%.在82份标本进行蛋白质的相关测定为阴性中,镜检有6例红细胞计数、8例白细胞计数都大于正常值,占阴性标本的7.31% 和9.76%.结论:仅采用尿液自动化分析仪检验是不够的,即使尿液自动化分析测定全部是阴性,亦不能成为免做尿沉渣镜检的依据.

    作者:王潘攀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头孢西丁钠的合成

    头孢西丁钠是一种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具有长效、广谱类抗生素.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应用头孢噻吩,通过去甲氧基化和去乙酰化等多个步骤才能够合成,而甲氧基化后的产物能够直接进行去乙酰化,明显的简化了合成步骤,适用于工业化的广泛应用.

    作者:王英杰;秦荣;赵义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病人的护理

    介绍了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紧急处理、预防与护理措施.

    作者:田慧芝;籍计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不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式治疗的方式和临床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以及其采取的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16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3例,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共治疗7天;观察组患者83例,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治疗,治疗7天,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配合服用其他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螺旋杆菌除治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发生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腹痛平均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治疗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雷贝拉唑为主要治疗药物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炳兴;陈嘉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药物促吸收剂研究现状

    目的:分析药物促吸收剂的研究现状.方法:对中药成分类、高分子聚合物类、肽类促吸收剂的作用机制和特点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人类机体的生理体制、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剂型因素都是影响药物吸收的原因因素,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结论:如果药物促吸收剂的品质好的话,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药物的吸收也能得到好的促进,药物的利用度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药物的疗效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郭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加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效果探析

    目的:探折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加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患儿,对照组80例患儿.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加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1).两组患者通过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加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鱼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消化性溃疡复发4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原因和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药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复发季节以及溃疡愈合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多种原因有关,应当针对引起复发的相关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阻止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作者:樊祥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有关医学影像学新的教育模式的初探

    随着目前医学新技术与物理技术的飞速发展,CT,MRI,DSA,核医学等已经成为现在不可缺少的医学检查,放射科也已经成为了医院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同时,医院对放射科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而在这样需求的趋势下,又将会给影像专业学生带来新的挑战,而在这些新的挑战背后,需要新型的影像人才.

    作者:杨元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骨科亚专业划分下研究生培养的探讨

    骨科近年来各亚学科发展迅猛,高度专业化分工模式有利于病人的诊治和学科的发展,但同时给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我院骨科研究生培养工作情况,分析亚专业划分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影响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骨科亚专业划分下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作者:毛宁方;谢杨;陈凯;白玉树;何大为;沈洪兴;石志才;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阿托品两种不同给药法在有机磷中毒急救中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有机磷中毒急救治疗中阿托品两种不同的给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急诊救治有机磷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患者,治疗组6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采用静脉持续输注方法注入阿托品,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断静脉注射方法注入阿托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体温、瞳孔、皮肤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心率波动、精神变化、阿托品化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在有机磷中毒急救中持续静脉注入阿托品,治疗效果更明显,能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朝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突击量氯解磷定合并阿托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60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氯解磷定合并阿托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经验,为今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11月间收入的6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解磷定合并阿托品用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治愈57例,死亡3例,死亡率5.0%.平均住院天数7.8±1.7天,M样消失时间4.6±4.1h,N样消失时间12.1±2.2h,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结论:突击量氯解磷定合并阿托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不良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可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文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