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香妹
目的:对意外抽搐患者的抢救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立即把患者平放于床上,头部偏向一侧并稍稍后仰,抬高其颈部,对患者静脉注射安定或者肌注苯巴比妥钠.结果:患者抽搐症状逐渐消退,经过抢救和有效护理后,意识恢复正常.结论:进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可以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谢德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3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中返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调查分析返流原因,采取有效护理对策.结果:10例因鼻饲返流有明显肺部感染,1例因颅脑创伤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有效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减少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返流的发生,其中鼻饲体位、方法,气管切开位置、吸痰方法、气囊管理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沈美丽;俞黎;吴玉琴;叶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GMP规范对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一致程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希望可以保障产品质量具有一致性.在生产药物制剂的过程当中,包含了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等一系列的物料.这些物料是组成产品的生产工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发挥着形成产品质量的基本要素的角色.本文旨在对原材料的选择、验收、存储,包装材料管理以及各个环节过程物料的选择等方面的要求进行阐述,使药物制剂生产中的物料管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提高供应商在法律、责任、质量等方面的意识,以严格执行药品GMP规范,对药物制剂生产中的物料生产、购买和管理进行严格的规范.
作者:李永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利用调查问卷和现场观察的办法对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对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知晓情况对其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90%的医护人员都接受过与手卫生相关的知识培训,但其手卫生的依从性大约为46.4%.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其手卫生的依从性大约为29.46%;在接触2位不同患者之间的依从性大约为36.12%;在接触患者以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大约为93.42%.结论:大部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比较薄弱,而且对于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比较缺乏.医院关于手卫生管理的制度也无法落实到位.因此,对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从而降低医院的感染率,并且减轻患者的经济损失与痛苦.
作者:孙秋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医院妇产科在护理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我们针对医院妇产科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在针对具体情形探讨出相应的不同的的管理对策.方法:收集整理2008年到2012年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发生的护理风险,同时比较在我院进行护理风险的管理前后,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结果: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我院的妇产科护理总共发生的风险高达60例.在这60例妇产科护理风险中,因为轻视了文件书写而引发的妇产科护理风险是多的,高达到20例,占了33.3%,这应该引起医护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当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发生的妇产科护理风险与护理风险管理前相比,风险率有明显减少,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必要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提高,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病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值得妇产科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推行使用.
作者:柏章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盐酸莫西沙星在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1年7月-2012年8月接诊收治的5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沙星静脉点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静脉点滴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2%;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4例,好转3例,没有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在治疗效果上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临床中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具体诊断,莫西沙星在具体治疗中效果更好,特别对于老年患者更为适用.
作者:罗汉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异位妊娠病灶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腹腔镜术治疗组50例,常规开腹手术组50例,观察、记录手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并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术患者没有中转开腹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术出血量、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住院天数短、术后恢复快,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异位妊娠病灶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流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开腹手术,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深入推广.
作者:方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随着目前医学新技术与物理技术的飞速发展,CT,MRI,DSA,核医学等已经成为现在不可缺少的医学检查,放射科也已经成为了医院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同时,医院对放射科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而在这样需求的趋势下,又将会给影像专业学生带来新的挑战,而在这些新的挑战背后,需要新型的影像人才.
作者:杨元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呼吸内科医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问题,供同行参考.
作者:热依汗古丽·阿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患者24例,给予DHS内固定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平均时长为(49.72±14.7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38±64)ml,平均住院时间(17.1±2.6)d,术后并发症产生4例,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为(31.2±2.6)d,Harris评分为(72.81±2.86)分.综合治疗效果为优19例(79.17%),良4例(16.67%),差1例(4.17%),综合优良率95.83%.结论:DHS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效果良好,临床治疗中应扬长避短,尽量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金世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抢救治疗时行总结,进一步提高AFLP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时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病人均符合AFLP临床诊断标准,经ICU积极抢救治疗,病情均平稳,2例转入普通病房治愈出院,1例自请出院,出院后3天死亡.结论: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积极处理并发症可提高AFLP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龙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推进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内科病人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我院实施人性化服务以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并探讨在内科护理中推进人性化服务的措施.结果: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后,患者对医院就诊环境、护士行为举止、护士仪容仪表、护士服务态度、健康宣讲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与实施人性化之前对比,患者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结论:在医院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的诊治质量.
作者:柯冠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唐氏综合征是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遗传病,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出生干预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传统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均具有一定的缺陷,无创产前诊断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从母血胎儿细胞、母血胎儿游离DNA、母血胎儿游离RNA三个角度对目前唐氏综合征的无创产前诊断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罗超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联合应用曲马多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产程的影响.方法:应用导乐分娩联合曲马多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应用导乐分娩及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分娩疼痛、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活跃期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分娩方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产后出血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导乐分娩联合曲马多用于分娩镇痛能明显减轻产痛,可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张小庆;蒋全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寻找佳的预防措施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的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过长及肥胖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对切口感染病例实施及时彻底的清创,按时换药,并给予纱布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健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从护理风险的角度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针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所面临风险进行分析,建立急诊科的风险管理组织,就风险管理实施前后2年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2年直接风险由47件降至4件,间接风险由28件降至16件,说明在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使得急诊科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护理纠纷也由建立前的5件减少到1件.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作者:王振荣;吴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现阶段我区域内居民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我市5各街区对183名行人进行了调查.其中74例为男性,占比40.4%,109例为女性,占比59.6%;年龄为11-78岁,评价年龄为(41.9±15.1)岁.其中119例为在职人员,64例为无业人员;19例为小学及以下学历,147例为中学学历,17例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不记名,随即搜集.结果:32例为基本知晓,占比为17.5%;93例为部分知晓,占比为50.8%;58为较少知晓,占比31.7%.女性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男性.30-39岁年龄段的基本知晓率低,但是部分知晓率则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中学学历人群的知晓情况佳,小学学历者的知晓情况差.结论:我区域内人们对于精神卫生的认知程度已进入了良性的阶段,本区域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成效,也值得持续推进.
作者:夏本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临床经验,谈论了内分泌科室临床误诊的情况,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作者:古丽再努尔·艾合买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总结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评估2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症分别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短阵室速、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包填塞、皮下淤血、局部出血和血肿、血管内感染等.成功植入支架292枚,发生并发症23例,其中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7例,短阵室速15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低血压6例,心包填塞2例,皮下淤血12例,血肿15例.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及术侧足背动脉血运情况,指导患者合理制动和保持情绪稳定,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及时补充血容量,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迅速后果严重,有效预防和正确的护理,及时的处理可有效地防止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任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行心电图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23例,其中发现U波倒置67例作为观察组,以及U波非倒置的156例作为对照组,考察观察组U波倒置心电图表现及与高血压级别关系,利用心脏彩超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U波倒置均为初始型,主要集中于左胸前导联,其中46例为V3~V6导联明显,6例为肢体导联明显,另有15例为胸导联、肢体导联均明显.观察组高血压分级: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37例,U波倒置深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高血压Ⅲ级患者倒置深度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E/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U波倒置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诊断征象之一,也可成为判断血压控制是否得当的指标之一.
作者:肖开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