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衰竭急诊处理

陈锦瑞

关键词:双侧上尿路结石, 肾功能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衰竭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对于我院1999年10月-2011年10月治疗的44例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衰竭的急诊处理方法的回顾:34例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双J管置入术引流尿液,其中4例输尿管镜下碎石失败、置双J管困难,改单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例急诊行ESWL;6例一般状况较差首先行血透治疗;结果:43例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再经二期手术或ESWL治疗均治愈出院.1例因梗阻时间较长,血透后双侧开放取石解除梗阻,肾功能恢复不满意.结论: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衰竭基层医院常用的急诊处理方法为:急诊输尿管镜下碎石术、ESWL、血透、急诊开放手术.其中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双J管置入术引流尿液解除梗阻为急诊处理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衰的简便而安全的方法.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250例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管理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管理.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 年1 月-2012年12 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250例,对其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安全隐患采取防范管理,并与2011年1 月-2011年12 月250例妇产科患者比较.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防范措施前后比较分析,发现实施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防范措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都高于实施前,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也大幅度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防范措施对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耿瑞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提高难以覆盖人群常规免疫服务项目工作报告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仅有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的国定重点贫困县,2008年底总人口131726人,境内居住着18种民族,幅员面积13252平方公里,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全县平均海拔3000-3500米,全县有3个镇,26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9个国营牧场, 113个行政村,603个村民小组,地广人稀,交通极为不便.平均每平方公里9人.

    作者:卿孝勇;周源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出现慢性疼痛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出现慢性疼痛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012年3月间入院进行治疗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40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疼痛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术后一年内进行随访,患者发生慢性疼痛共11例,比率为5.5%,其中出现伤口处慢性疼痛或异物感5例、患侧下肢大腿内侧剧烈牵拉性疼痛6例,实施针对性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正确的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戴行武;王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静脉药物配制不当所致用药质量问题分析

    回归性分析静脉药物处方中存在异物、选择药物误差及不恰当的药物处理等对临床用药的影响.分析认为,若静脉药物配制中,不能从多角度考虑细节问题,静脉用药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

    作者:于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部开放性外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探讨腹部开放性外伤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0名腹部外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通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其致伤原因、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做出早期诊断,对确认的腹伤部位实行手术治疗.结果:5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治愈47例;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2例患者因肝脏破裂,出血性休克而死亡;治愈率为94.00%.结论:腹部开放性外伤应及时诊断,合理进行剖腹探查避免漏诊,及时的进行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树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感染和慢性皮肤溃疡

    目的: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和软组织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13例软组织感染和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均行彻底清创后关闭创腔及创面,将VSD装置中高分子泡沫合成敷料剪成与脓腔、创面大小合适规格,填塞脓腔内或贴附与创面,将其各管相互串联后接负压吸引.经更换VSD,创面肉芽新鲜行游离植皮术或直接缝合伤口.结果:4例前臂蜂窝组织炎并脓肿患者治疗12-14天,更换VSD1次;2例开放性骨折并伤口感染治疗28-32天,更换VSD3次;3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并伤口感染治疗14-38天,更换VSD1-3次;3例慢性皮肤溃疡治疗21-38天,更换VSD3-4次;1例接触性皮炎感染坏死治疗14-20天更换VSD2次.结论:VSD技术能够有效治疗各种软组织感染和慢性皮肤溃疡,操作简易,减少患者换药痛苦,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作者:郭红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头低臀高截石位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腹腔镜头低臀高截石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55例患者,根据手术时期分为干预组(128人)和对照组(12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低臀高截石位,干预组采用改良头低臀高截石位,比较两组改变体位前后血压的变化,对比两种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在改变体位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干预组在改变体位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背丛神经受损、肩部疼痛和眼睑水肿明显高于干预组.讨论:改良头高臀低截石位的方法可以减少血压下降程度,避免背丛神经受损,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蓉;张菊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塞应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应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克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续经接骨温经散治疗筋伤骨损中后期29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续经接骨温经散治疗筋伤骨损中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298例患者临床资料,用续经接骨温经散适量,20%乙醇浸湿外敷,每日浸20%乙醇一次.结果:298例患者全部消除了肿胀,恢复功能,时间短3天,长21天,平均11.5天.结论:续经接骨温经散具有续筋接骨、温筋通络、活血消肿之功效,对筋伤骨损治疗有显著效果.

    作者:周德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血压小脑出血治疗36例诊治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量>10ml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按GOS标准评估预后,6个月后,死亡11例,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废4例.重度残4例.结论:对于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治疗重在早期诊断,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谭德瑜;潘淳;黎浩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析避孕不当致人工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随着我国思想开放思想程度日益加大,我国青少年也提前接触到成人的世界.人工流产术引起的生殖道感染严重影响了流产女性的生殖健康.积极防治人工流产术引起的生殖道感染对女性生殖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前人工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作者:陈爱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全麻联合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快通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针对该类手术选择安全有效的快通道麻醉方法直接关系到病人麻醉安全性及术后复苏质量.本文旨在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及其在快通道复苏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2 年12月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 例,按美国麻醉师协会标准分级均为Ⅰ~Ⅱ级.将60 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组(快通道组) 30 例,其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0.40±8.97) 岁,体重(60.63±5.41) kg;甲状腺功能亢进12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 例,甲状腺腺瘤10 例.

    作者:赵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CU非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本文通过探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认为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中,需加强护理,如密切监测病情,正确评估镇静状态;呼吸系统支持;应用镇静药物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适当镇静和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应激程度,缩短了病人在ICU中的停留时间.

    作者:黄双娥;唐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儿科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方法:输液前实行编号、加药后实行二人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使安全隐患渐渐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论: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减少护理隐患,增加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立新;李苏静;张治萍;蒋文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现代化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PIVAS作为一种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配置的静脉滴注药物转为在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新的亮点和重要内容.

    作者:李志芬;廖荣军;施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并发症急性心包缩窄一例报告

    近年来,非特异性心包炎在国内逐渐增多.大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逐渐恢复健康,其中约25%可复发,少数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本文就一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今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并发症急性心包缩窄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作者:孙一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效果初探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效果,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医源性传播,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重复使用并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和供应.结果:缩短了各组工作时间,减少了出差错的机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减少了院感的发生率.结论:加强集中式管理是规范化供应室的关键,有效地提高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综合管理水平,是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汪选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补牙、补牙材料及补牙的注意事项的探讨

    补牙可以让牙齿变得美观,烂的蛀牙都会被去除.在补完牙之后要做的事情还是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让口腔环境达到酸碱平衡,这样出现蛀牙烂牙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补牙之后吃东西不再出现塞牙了,但唯一患者可能不注意的就是以为补了牙之后牙齿就不会再出现蛀牙烂牙了.其实不然,补牙后口腔环境本身没有改变,这种不好的口腔环境是你蛀牙生长的根源.然而补牙是没办法改变口腔环境的.

    作者:张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理支持配合艾力减痛法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其自然分娩恐惧感并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方法:2011-01-2013-01在我院产检门诊选择的226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观察组的产检过程进行追踪,并在产检过程中宣传顺产的优点,讲解顺产的相关知识,爱力自然分娩的技巧等[1],并有专门的医生针对每个孕妇的不同情况制订指导方案;对照组则进行传统的孕期检查.结果:试验得出,观察组113例孕妇共有100例顺利分娩,13例行剖宫产.13例剖宫产孕妇中2例是产力异常,4例胎儿宫内窘迫,1例胎盘早剥,4例产程停滞,2例持续性枕后位.对照组113例孕妇78例顺利分娩,35例剖宫产,其中11例孕妇因对分娩疼痛不耐受强烈要求手术,10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6例产程停滞,8例子宫收缩乏力.结论:助产人员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心理护理及宣传爱力自然分娩技巧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孕产妇能够从容应对自然分娩.

    作者:于汉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科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沟通分析

    目的:研究内科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沟通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2年12月间来我院内科就诊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以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当症状减轻或者加重时是否自行停药以及是否自行根据病情的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者用药次数作为判断指标,来比较两组的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用药完全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可以加以推广.

    作者:李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