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高胆红素蓝光照射中的综合护理

黄立训

关键词: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蓝光照射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蓝光照射治疗,两组均采用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ID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及黄疸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切口裂开的临床防治分析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病因数,提高患者身体康复效率.方法:抽取30例行腹部切口手术后因不同原因导致伤口裂开患者,积极进行清创治疗,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本组患者切口全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因素存在多种,术者用注重预防,发生之后针对患者身体状况积极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身体康复.

    作者:高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我院门诊投诉的理性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患者及家属对自己的健康权益的保障和要求越来越高,医务人员时时处在医患矛盾的风口浪尖上.近年来,医患纠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患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医疗投诉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妥善处理这种投诉,对于缓解医患矛盾、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塑造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志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对策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本文探讨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影响机制并提出处理对策.

    作者:徐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儿童腺样体肥大126例体会

    腺样体肥大主要发生于儿童,也有少数成人腺样体未萎缩就诊病例,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危害,必须引起广大耳鼻喉科医生及家长的重视,目前针对腺样体增生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手术切除.随着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我科于2006年6月-2012年12月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儿童腺样体肥大126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肿瘤病人的早期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

    目的: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且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极其重要,可以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疗,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行为指导,逐步减轻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肿瘤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活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力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恶性肿瘤病人较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不同年龄、病种的病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文化程度无关.在恶性肿瘤的宣教和治疗中不能忽视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治疗.

    作者:王晨奇;何艳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护理分析

    目的:探析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方法与护理作用.方法:选取某医院门诊收治的30例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患者,对其手术切除治疗方法与术前、术后护理作用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乳晕切口进行切除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与临床护理后肿块均被完整切除,并且手术后恢复效果良好,手术创口不太明显,患者满意度比较高.结论:经乳晕切口进行乳腺纤维瘤切除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理效果比较理想,并且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愈合率,缩短患者手术创口愈合时间.

    作者:岳慧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2013年对阴式子宫全切术45患者与同期特征相似的开腹子宫全切除术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结果:两组都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组无中转开腹、临近脏器无损伤,无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相比,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速度、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不仅切除了病变,也符合现代美容观念,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符合微创观点.使患者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现就本次治疗过程中所获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赵光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特征和预防性用药的效果.方法:研究组68例于发现真菌感染相关不良症状前即于临床实施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对照组52例于发现症状并确诊为真菌感染后对症应用抗生素.对比两组疗效并分析真菌感染特点.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痰培养感染病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比例高,极明显高于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念珠菌,(P<0.01).结论:对于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用药治疗可提高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避免滥用和分析发病特征对症用药.

    作者:叶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迟发性羊水栓塞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和探讨迟发性羊水栓塞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我院在2002年到2012年接诊的4例迟发性羊水栓塞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床报告进行分析,探讨迟发性羊水栓塞的临床病理和治疗.结果:4例迟发性羊水栓塞患者中,年龄大小为22岁到37岁,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有1例患者属于高龄初产妇,3例患者为经产妇.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中有3例抢救成功,1例因医师误诊而死亡.结论:迟发性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并不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而是主要表现为阴道的大量出血,因此致使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误诊情况,由此可见,早期的诊断能够有效避免医师的误诊情况,对患者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邹利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泌尿外科手术微创化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泌尿外科手术因其脏器解剖特点,为微创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领域.在临床上,腔内镜逐渐取代了传统开放式诊疗技术应用于尿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泌尿外科技术迎来了跨时代飞跃.

    作者:王高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29例的X线表现

    目的:提高对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X表现、病变形态及累及范围.结果:斑片影占37.9%,胸膜增厚31.0%,结节影10.3%,空洞影62.1%,纤维影44.8%,小点状阴影10.3%.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X线表现病变为多叶段分布,较多见于上肺.主要表现为空洞影,纤维影,如合并艾滋病者X线多表现为两肺散在小点状阴影.

    作者:谢周华;危丽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对策初探

    静脉治疗是临床目前治疗危重症疾病的重要手段,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使用药品近30000种,而静脉使用药品就占33.3%.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医院静脉治疗的病例逐年增多.我国有90-95%的住院患者接受不同程度静脉输液治疗[1].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治病人458例,其中,住院老年患者≥80岁共445例占住院患者的97.16%,现将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安全管理及风险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陈华双;周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DLTRA-CUT型18 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在CT引导下对7例肺占位性疾病患者进行经皮肺穿刺.结果:7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者69例,结核5例,肺脓肿4例,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

    作者:陈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头孢曲松钠皮试致患者过敏2例

    1 病例报告例1.女 4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入院后给予5%葡萄糖盐水250ml加头孢曲松钠4克静脉滴注,用药前按常规做皮试,皮试液浓度为500UG/ml,10分钟后患者自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伴烦躁,查体见双眼结合膜充血明显,口唇紫绀,血压下降,立即给予吸氧3L/分,静脉推注地塞米松粉针剂5mg,10%葡萄糖酸钙10ml,异丙嗪注射液25mg 肌肉注射,10分钟后症状减轻,3-5分钟后症状消退.

    作者:金桂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血压小脑出血治疗36例诊治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量>10ml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按GOS标准评估预后,6个月后,死亡11例,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废4例.重度残4例.结论:对于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治疗重在早期诊断,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谭德瑜;潘淳;黎浩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部开放性外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探讨腹部开放性外伤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0名腹部外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通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其致伤原因、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做出早期诊断,对确认的腹伤部位实行手术治疗.结果:5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治愈47例;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2例患者因肝脏破裂,出血性休克而死亡;治愈率为94.00%.结论:腹部开放性外伤应及时诊断,合理进行剖腹探查避免漏诊,及时的进行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树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消毒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科学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消毒方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安远县人民医院透析中心接受颈内静脉置管,并持续透析一个月的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其中A组2例中断治疗出院,B组2例死亡,2例脱管,C组3例死亡.终入组81例,A组28例,B组26例,C组27例.A组每次按方法:①护理;B组每次按方法;②护理;C组每次按方法;③护理.三组患者均于置管后第1日、第10日、第20日和第30日上机前,对患者导管穿刺处皮肤和导管动静脉口周围进行细菌培养,同时留取血常规标本.并记录插管部位红肿、出血情况,细菌培养情况及白细胞计数情况的各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管穿刺处皮肤细菌及导管致病微生物易定植,导管护理方法三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更好的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作者:潘其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并发症急性心包缩窄一例报告

    近年来,非特异性心包炎在国内逐渐增多.大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逐渐恢复健康,其中约25%可复发,少数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本文就一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今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并发症急性心包缩窄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作者:孙一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续经接骨温经散治疗筋伤骨损中后期29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续经接骨温经散治疗筋伤骨损中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298例患者临床资料,用续经接骨温经散适量,20%乙醇浸湿外敷,每日浸20%乙醇一次.结果:298例患者全部消除了肿胀,恢复功能,时间短3天,长21天,平均11.5天.结论:续经接骨温经散具有续筋接骨、温筋通络、活血消肿之功效,对筋伤骨损治疗有显著效果.

    作者:周德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2011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临床急救模式进行急救;2012组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实施急救.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死亡情况、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12组患者经急救护理后死亡率为8.0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8.00%,均明显低于2011组患者经急救护理后死亡率为12.5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1.88%;2012组患者经急救护理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2011组患者,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显著减少急救患者死亡率,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能力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思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