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叶越南槐的药理作用研究

张颖;钟正贤;卢文杰;牙启康

关键词:多叶越南槐, 药理作用, 小鼠
摘要:目的:探讨多叶越南槐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0.6%醋酸所致扭体法,ANIT所致急性肝损伤法,ADP诱导急性肺栓塞法,免疫器官重量和小鼠负重游泳等实验方法,观察多叶越南槐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抗肺栓塞、免疫增强和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结果:多叶越南槐大小剂量组均能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减少小鼠扭体次数;降低肝损伤小鼠转氨酶活性,缩短小鼠恢复自主活动时间,增加小鼠胸腺、脾脏重量,延长小鼠游泳时间.结论:多叶越南槐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抗肺栓塞,免疫增强和抗疲劳作用.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干预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该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遵医行为、护理质量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干预,能预防和减少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彭平;王球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毒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从临床研究探讨瘀热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124例SLE临床病例瘀热毒相关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我们认为与瘀、热、毒相关的症状、体征有:面部皮疹/红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血栓、甲周红斑/冻疮、雷诺现象、紫癜、发热、腹痛、烦躁、癫痫、肝/脾大、淋巴结肿等.实验室与瘀相关的指标有:血小板、凝血功能、D2聚体、血脂、抗心磷脂抗体等.与毒相关度的指标有:自身特异性相关抗体免疫指标,如IGG、C3、抗ENA等8项.与热相关的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药物治疗中,活血化瘀药、抗血小板/抗凝药、激素、抗生素是主要用药.结论:瘀热毒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病理因素,热毒炽盛,深入营血,血络瘀阻,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活的基本病机,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瘀贯穿病程始终.

    作者:周腊梅;汪悦;王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以妇科多种常见疾病为例探讨补肾活血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及治疗效果.发现补肾活血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可调节免疫、内分泌作用,提高免疫性不孕症疗效,改善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促进卵细胞排出,对慢性盆腔炎、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性障碍都有显著疗效,并指出了以后对补肾活血法应加强实验基础方面的研究.

    作者:赵美荣;于燕;闫伟;包珊珊;吴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多叶越南槐的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多叶越南槐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0.6%醋酸所致扭体法,ANIT所致急性肝损伤法,ADP诱导急性肺栓塞法,免疫器官重量和小鼠负重游泳等实验方法,观察多叶越南槐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抗肺栓塞、免疫增强和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结果:多叶越南槐大小剂量组均能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减少小鼠扭体次数;降低肝损伤小鼠转氨酶活性,缩短小鼠恢复自主活动时间,增加小鼠胸腺、脾脏重量,延长小鼠游泳时间.结论:多叶越南槐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抗肺栓塞,免疫增强和抗疲劳作用.

    作者:张颖;钟正贤;卢文杰;牙启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并从分型论治、分期论治、专方论治及其他疗法综述了近5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近况,认为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

    作者:施丽娜;钱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通督补肾活血方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强直为主要特点[1],其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本病病程冗长,笔者采用通督补肾活血方联合鹿瓜多肽治疗32例AS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桂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佐治老年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机制初探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佐治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本院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及心功能指标,血浆MDA、红细胞SOD、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并判定疗效.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R、SV、CI、PVR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血浆MDA含量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SOD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药保护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降低纤维蛋白原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作者:杨昆;金志泽;曹鸿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IL-1和IL-1β-mRNA的影响

    目的:从组织形态学、细胞因子IL-1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L-1β基因水平3个层次探讨电针治疗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将大鼠右侧股静脉双重结扎造成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所有大鼠均于6周后颈椎分离处死,无菌获取膝关节软骨进行组织形态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IL-1蛋白水平和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IL-1和IL-1β-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组和药物组IL-1和IL-1β-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和药物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电针能够通过有效抑制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IL-1蛋白水平和IL-1β-mRNA表达水平,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赛波;吴耀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Ⅰ期根治术治疗肛门周围脓肿58例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分期手术,即先切开引流,1-3月后如形成肛瘘再行Ⅱ期手术.我院采用1次切开或结合挂线、主外口充分扩创、Ⅰ期根治术的方法治疗肛周脓肿,不仅2次手术1次完成,且术后外口引流通畅,结合脓腔冲洗,以及口服中药和合理换药,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捍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及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通过对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校教育培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设想.

    作者:李晓燕;冯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XELOX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治疗进展期胃癌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XELOX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XELOX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用XELOX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均化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化疗后的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8.7%,对照组为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生存率、卡氏评分提高及毒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LOX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生存率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毒副反应轻,安全、可靠.

    作者:蒋伯刚;王之霞;王利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SPE-HPLC-ELSD法测定补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补虚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SPE-HPLC-ELSD)法,以Kromasil C18为色谱柱分离,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柱温:30 ℃.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03-20.6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为0.89%(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分离度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补虚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滔;方宝霞;于琳;时晓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本文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从临床治疗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潜在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章志娟;熊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中益气汤组方变化对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组方变化对重症肌无力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成基础方组、强化补气组、联合补肾组及联合调肝组4组,分别予补中益气基础方、强化补气、联合补肾及联合调肝治疗,记录绝对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基础方组、强化补气组、联合补肾组及联合调肝组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84.4%、90.9%和70.6%,与基础方组比较,联合补肾组的疗效佳,其次为强化补气组(P<0.05).4组治疗后绝对评分均有改善,但起效的时间不相同,以联合补肾组早,绝对评分也以联合剂肾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补肾治疗重病肌无力疗效优.

    作者:袁梦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张伟教授防治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经验

    糖尿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是指糖尿病引起的肺脏组织学和功能变化的病变,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肺功能损害为特点的一种慢性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各脏器抵抗体力均明显下降,且免疫力降低,易合并细菌感染[1],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类型[2],且感染的发生与血糖、年龄等密切相关[3].

    作者:钱卫斌;张伟;蔡欣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关于抑郁症辨证分型及常见症状的第1轮专家问卷分析

    目的:从专家经验角度探索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及症状表现.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及前期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调查结果,通过德尔菲法编制抑郁症常见中医诊治专家问卷,向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75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的统计与评价.结果:第一轮问卷回收率93.3%;9个抑郁症证型中,重要性较高的条目为6项,占调查指标的66.7%,20个抑郁症症状表现中,重要性较高的条目共13项,占总条目的65.0%;变异系数小于0.25的证型为8项,症状表现为9项;专家权威程度平均值为0.82.结论:肝郁气滞证、肝郁痰阻证、肝郁脾虚证、肝郁化火证为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型,常见症状有:情绪抑郁、善悲易哭、表情沮丧、善太息、身倦、焦虑、神思迟钝、嗜卧少动、烦躁、纳呆、健忘、胸闷及心悸..

    作者:李涛;梅妍;张鑫;魏慧军;汪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癌防移片对Ⅲ期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抗癌防移片对Ⅲ期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方法:将60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均采用抗癌防移片+西医综合治疗)与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癌防移片对Ⅲ期乳腺癌西医综合治疗患者有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斌;曾柏荣;刘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法复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50例

    史密斯(Smith)骨折系指发生在桡骨远端3 cm范围内的桡骨远端骨折[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Smith骨折50例,均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三黄膏外敷,经过观察及长期随诊,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毅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塞通注射液痉挛点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2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痉挛点注射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与C组,A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痉挛点注射联合偏瘫肢体康复治疗,B组给予穴位针刺联合偏瘫肢体康复治疗,C组只予以偏瘫肢体康复治疗.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在治疗2周、4周末以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患肢痉挛状态均有改善,A组与其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B、C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痉挛点注射,联合偏瘫肢体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

    作者:蒋再轶;韩国栋;冯建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采用小针刀及正清风痛宁痛点阻滞等综合措施治疗肩周炎63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依据<实用临床疼痛学>[1]拟定.1.2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肩周炎患者63例,其中男28例,女35例;年龄小20岁,大79岁;单侧59例,双侧4例;病程1-6个月51例,7-12个月10例,12个月以上2例;45岁以下者3例,45-55岁者55例,55岁以上者5例.

    作者:丁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