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师承教育——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陶艳

关键词:师承, 中医药人才, 培养方式
摘要:阐述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背景,培养方式,教学内容与方法,介绍了中医药师承教育的保障措施,总结了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效果.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开天门配合耳穴压豆对甲状腺术后头痛的疗效

    目的:观察开天门配合耳穴压豆对甲状腺术后头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本病术后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开天门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安慰.观察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开天门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甲状腺术后头痛的效果较好.

    作者:曾丽;曾丽娟;包庆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毒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从临床研究探讨瘀热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124例SLE临床病例瘀热毒相关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我们认为与瘀、热、毒相关的症状、体征有:面部皮疹/红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血栓、甲周红斑/冻疮、雷诺现象、紫癜、发热、腹痛、烦躁、癫痫、肝/脾大、淋巴结肿等.实验室与瘀相关的指标有:血小板、凝血功能、D2聚体、血脂、抗心磷脂抗体等.与毒相关度的指标有:自身特异性相关抗体免疫指标,如IGG、C3、抗ENA等8项.与热相关的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药物治疗中,活血化瘀药、抗血小板/抗凝药、激素、抗生素是主要用药.结论:瘀热毒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病理因素,热毒炽盛,深入营血,血络瘀阻,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活的基本病机,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瘀贯穿病程始终.

    作者:周腊梅;汪悦;王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XELOX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治疗进展期胃癌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XELOX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XELOX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用XELOX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均化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化疗后的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8.7%,对照组为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生存率、卡氏评分提高及毒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LOX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生存率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毒副反应轻,安全、可靠.

    作者:蒋伯刚;王之霞;王利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铁剂配合食疗治疗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食疗干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铁剂(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铁剂(同对照组)配合小儿桂圆蛋方食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RBC、HCT的变化,比较两组贫血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铁剂配合食疗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较单纯铁剂治疗为优.

    作者:陈艳红;李慧英;袁改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桃红四物汤配合CPM锻炼对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CPM锻炼对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桃红四物汤组、CPM组和结合组3组,每组各15例,分别予桃红四物汤口服、CPM机锻炼以及两者结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膝关节HSS评分,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结合组较其他两组提高更加明显(P<0.05);优良率结合组为93.3%,桃红四物汤组为73.3%,CPM组为80.0%,结合组疗效优(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CPM锻炼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桃红四物汤口服及CPM锻炼.

    作者:张波;李天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本文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从临床治疗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潜在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章志娟;熊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金匮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3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肾气丸高剂量组、肾气丸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饲以普通饲料.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测体重及体长,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含量、血脂,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肾气丸高、低剂量组TG、LDL-C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肾气丸高剂量组CHO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MI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高、低剂量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高剂量组降低明显.二甲双胍组、肾气丸高、低剂量组FBG、FINS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ISI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改善大鼠血脂代谢,降低HOMA-IR,提高ISI,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刘仙菊;胡方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该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口服结合控制性吸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补肺益肾方煎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9%,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肺益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安全有效.

    作者:徐豫湘;符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以妇科多种常见疾病为例探讨补肾活血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及治疗效果.发现补肾活血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可调节免疫、内分泌作用,提高免疫性不孕症疗效,改善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促进卵细胞排出,对慢性盆腔炎、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性障碍都有显著疗效,并指出了以后对补肾活血法应加强实验基础方面的研究.

    作者:赵美荣;于燕;闫伟;包珊珊;吴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采用小针刀及正清风痛宁痛点阻滞等综合措施治疗肩周炎63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依据<实用临床疼痛学>[1]拟定.1.2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肩周炎患者63例,其中男28例,女35例;年龄小20岁,大79岁;单侧59例,双侧4例;病程1-6个月51例,7-12个月10例,12个月以上2例;45岁以下者3例,45-55岁者55例,55岁以上者5例.

    作者:丁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四妙益气养阴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

    笔者运用四炒益气养阴汤治疗3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海口市会议所制订的诊断标准.

    作者:肖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粉刺消颗粒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粉刺消颗粒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粉刺消颗粒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VB6片联合0.025%维A酸乳膏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8周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及8周时,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刺消颗粒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刘慧;张志勇;杨巧利;李子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关于抑郁症辨证分型及常见症状的第1轮专家问卷分析

    目的:从专家经验角度探索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及症状表现.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及前期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调查结果,通过德尔菲法编制抑郁症常见中医诊治专家问卷,向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75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的统计与评价.结果:第一轮问卷回收率93.3%;9个抑郁症证型中,重要性较高的条目为6项,占调查指标的66.7%,20个抑郁症症状表现中,重要性较高的条目共13项,占总条目的65.0%;变异系数小于0.25的证型为8项,症状表现为9项;专家权威程度平均值为0.82.结论:肝郁气滞证、肝郁痰阻证、肝郁脾虚证、肝郁化火证为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型,常见症状有:情绪抑郁、善悲易哭、表情沮丧、善太息、身倦、焦虑、神思迟钝、嗜卧少动、烦躁、纳呆、健忘、胸闷及心悸..

    作者:李涛;梅妍;张鑫;魏慧军;汪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连栀矾溶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连栀矾溶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连栀矾溶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庆大霉素、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1.1%和44.4%,总有效率分别为86.1%和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在改善肛门坠胀感、黏液脓血便等主要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栀矾溶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岳朝驰;杨向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多叶越南槐的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多叶越南槐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0.6%醋酸所致扭体法,ANIT所致急性肝损伤法,ADP诱导急性肺栓塞法,免疫器官重量和小鼠负重游泳等实验方法,观察多叶越南槐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抗肺栓塞、免疫增强和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结果:多叶越南槐大小剂量组均能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减少小鼠扭体次数;降低肝损伤小鼠转氨酶活性,缩短小鼠恢复自主活动时间,增加小鼠胸腺、脾脏重量,延长小鼠游泳时间.结论:多叶越南槐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抗肺栓塞,免疫增强和抗疲劳作用.

    作者:张颖;钟正贤;卢文杰;牙启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通督补肾活血方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强直为主要特点[1],其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本病病程冗长,笔者采用通督补肾活血方联合鹿瓜多肽治疗32例AS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桂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佐治老年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机制初探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佐治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本院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及心功能指标,血浆MDA、红细胞SOD、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并判定疗效.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R、SV、CI、PVR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血浆MDA含量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SOD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药保护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降低纤维蛋白原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作者:杨昆;金志泽;曹鸿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干预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该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遵医行为、护理质量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干预,能预防和减少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彭平;王球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盆腔炎汤对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盆腔炎汤对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1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腔炎汤.对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对照组为8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量多、带下气臭、带下色黄、神疲乏力、大便干燥等临床症状均得以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盆腔炎汤可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作者:许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IL-1和IL-1β-mRNA的影响

    目的:从组织形态学、细胞因子IL-1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L-1β基因水平3个层次探讨电针治疗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将大鼠右侧股静脉双重结扎造成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所有大鼠均于6周后颈椎分离处死,无菌获取膝关节软骨进行组织形态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IL-1蛋白水平和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IL-1和IL-1β-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组和药物组IL-1和IL-1β-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和药物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电针能够通过有效抑制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IL-1蛋白水平和IL-1β-mRNA表达水平,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赛波;吴耀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