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健康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晨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于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以不同剂量的黄体酮进行治疗,探究合适的剂量.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41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三组,都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Ⅰ组47例用药剂量为100 mg/d,Ⅱ组47例用药剂量为200 mg/d,Ⅲ组47例用药剂量为300 mg/d.连续用药10天,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流血持续时间、流血量、子宫内膜厚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流血持续时间、流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Ⅰ组、Ⅲ组对比差异没有意义(P>0.05);Ⅰ组、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效果显著,剂量定为200 mg/d,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效果更显著,建议临床应用.
作者:郑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黄褐斑病人治疗中实施水光针方案及长脉冲1 064 nm激光方案治疗的效果客观分析.方法:研究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黄褐斑病人作对象,从中选取出120例,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常规组的60例实施左旋维C联合微针导入方案治疗,治疗组60例实施水光针方案、1064 nmND∶YAD激光方案并且配合左旋Vitc方案治疗,再观察2组病人效果.结果:常规组的60例病人有效率65.00%,治疗组60例达到95.00%(P<0.05).结论:当黄褐斑病人治疗时,选择水光针方案、1 064 nmND∶YAD激光方案并且配合左旋Vitc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高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控制水平对患者近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患者66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2例患者.对实验一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实验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对照组的患者血压不进行控制,观察和对比患者近期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三天、一周和两周时实验一组和二组的患者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比对照组少很多(P<0.05),实验一组和二组的NIH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一组、二组和对照组三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6.4%;63.6%.实验一组和二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但是均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强化治疗的效果.
作者:顾建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的影响.方法:以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第一次剖宫产切口的不同分成: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0例(对照组)、新式剖宫产术32例(实验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腹壁与腹腔粘连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腹壁和腹腔粘连的发生率都要低于对照组,数据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首次采用新式剖宫产手术可有效减少产妇腹壁、腹腔粘连,能保证母婴健康,在临床上可做积极的推广、应用.
作者:程凤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孕期补铁对妊娠缺铁性贫血产妇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80例妊娠缺铁性贫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指导,铁剂补充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糖铁复合物服用.比较两组妊娠缺铁性贫血缓解率;母婴并发症情况;干预前后产妇血清铁蛋白相关指标.结果:铁剂补充组妊娠缺铁性贫血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铁剂补充组母婴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铁蛋白相关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铁剂补充组血清铁蛋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补铁对妊娠缺铁性贫血产妇的价值高,可有效补充血清铁,缓解缺铁症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狄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梅毒诊断以及分期判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传染病防治中心确诊的梅毒对象入组,诊断梅毒患者167例,一期50例、二期65例、三期25例、隐性2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参照《梅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中推荐的标准操作,进行ELISA与TRUST试验.进行.结果:两种方法特异度均为100.0%,ELISA梅毒病、一期梅毒、三期梅毒敏感性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可用于梅毒的筛查、分期,ELISA法对一期梅毒、三期梅毒敏感性相对更高.
作者:彭永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在残根残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13日至2017年06月10日诊治的50例(患牙100颗)残根残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利用金属烤瓷全冠技术修复;分为两组,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金属铸造桩和玻璃纤维桩植入.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患者经随访3个月后,其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在残根残冠中的效果显著,不仅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优势,并且还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就诊次数,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沈春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中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然后将这40例结肠癌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给予研究组以已经通过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手术,而给予对照组的则是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术.之后再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回顾.结果:在经过分析对比之后,发现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治疗有效率等,都与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结肠癌手术来说,完整的皆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则更为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运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彝医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价值,以提高中彝医护理管理水平.方法:总结工作经验,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方案》以及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对比护理质量评价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态度的评分、技术操作的评分、病房环境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前后各项实验指标数据结果对比,实施后均明显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彝医护理管理中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工作能力、业务能力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李晓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剖析品管圈在预防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该院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接诊的100例手术病患为对照组,另择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开始品管圈活动时接诊的100例手术病患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率为2.0%,明显比对照组的11.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0%,明显比对照组的81.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王顺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综合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组,19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1%(31/34),常规组,11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9.4%(27/3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营养菜谱法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湘西地区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名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身体状况、体重、生活习惯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进行营养菜谱法干预.结果: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对一般均衡营养知识和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营养菜谱干预法对糖尿病患者的一般均衡营养常识与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作用.
作者:张星;楚婷;杜建林;钟典;彭玲英;廖江山;汪校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四肢骨折中应用锁定钢板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钢板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95.0%)明显好于对照组(71.67%),而钢板断裂情况(3.33%)、感染情况(1.67%)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33%)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1.67%)、(11.67%)、(15.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钢板断裂、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兆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分析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陈天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与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ICU收治的316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多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危险因素有原有肺部感染、气管切开、住院时间.结论:ICU患者医院感染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和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感染率有效降低.
作者:段雪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手术后腹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后腹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在术后1~5天内所有患者腹胀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给予正确、及时的护理对产妇饮食、活动、腹部按摩、止痛等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腹胀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冯妮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效果,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进行义齿修复治疗286例,根据患者的疗效进行分为良好组、对照组,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226例对象纳入良好组,60例对象纳入对照组,种植体维护34例、口臭等口腔问题20例、种植体周围异常4例、修复失败2例.良好组年龄、牙齿缺失个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牙周病[OR =1.246,95%CI(1.155~1.613)]、吸烟[OR=1.237,95%CI(1.215~ 1.614)]、夜磨牙[OR=1.156,95%CI(1.215 ~ 1.715)]、相邻牙状态不佳[OR =1.246,95% CI(1.258~1.816)]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院内疗效肯定,失败率较低,但出院后容易出现松动等问题,需要维护.选择磁性附着体时,若见基台、口腔健康状况欠佳的对象需慎重,合理的设计义齿、附着体.
作者:黄建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接受髋部手术后患者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76例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在该院接受髋部手术的患者为对象,对其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过程进行回顾,对预防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76例患者,5.26%出现DVT,出现DVT的患者经处理后血栓(4.2±1.1)天消失,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接受髋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全面的预防与护理可使深静脉血栓得到有效预防.
作者:孙雅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对其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将采取血塞通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栓塞患者予以依达拉奉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罗育川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