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兆辉
目的:探讨二甲双弧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4例该社区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瑞格列标,给予研究组患者二甲双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治疗后空腹及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具疗效好、安全性较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推广.
作者:张小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对其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将采取血塞通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栓塞患者予以依达拉奉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罗育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在作业于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农民工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3个工地的农民工作为干预对象.通过现场发放干预材料及同伴教育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教育,教育前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农民工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农民工中可采取集中教育、同伴教育等多种健康教育宣传形式,以提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胡晶;胡悦君;吴春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该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测的4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将480份标本不同菌株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标本采集和保存、实验室人员素质、检测方法等是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检验报告准确率为81.67%,与误差率存在差异(P<0.05);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高(52.08%);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红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根据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能够使检验质量提高,促进临床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杨燕;刘慧;王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以及对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接诊的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2例体检健康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治疗前后取外周血,采用RT-PCR法检测HBVD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的关系.对照组取外周血仅检测CD4+CD25+Treg、Treg.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ALT、AST、HBV DNA均低于治疗前(P<0.01),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Tre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潘华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124例眼科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随机分为每组62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愈后情况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结合疗法应用于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疗法,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此种护理疗法.
作者:陈玺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梅毒诊断以及分期判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传染病防治中心确诊的梅毒对象入组,诊断梅毒患者167例,一期50例、二期65例、三期25例、隐性2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参照《梅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中推荐的标准操作,进行ELISA与TRUST试验.进行.结果:两种方法特异度均为100.0%,ELISA梅毒病、一期梅毒、三期梅毒敏感性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可用于梅毒的筛查、分期,ELISA法对一期梅毒、三期梅毒敏感性相对更高.
作者:彭永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加强社区老年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通过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能够延缓疾病发展.预防老年痴呆干预措施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社区老年人建立预防老年痴呆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林玉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APACHEⅡ评分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ICU检测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根据A-PACHEⅡ评分结果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和急诊重症监护时间与花费.结果:经观察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急诊重症监护花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诊重症监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APACHEⅡ评分对急诊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急诊重症监护时间与花费,并且对于患者死亡率的降低也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来小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8~ 10月接收的140对母婴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产妇,并且在沐浴、抚触、脐部和臀部的护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的护理模式能够提升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新生儿护理的理解和印象,大限度内避免由于护理不当对婴儿造成的负面影响,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魏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手术后腹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后腹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在术后1~5天内所有患者腹胀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给予正确、及时的护理对产妇饮食、活动、腹部按摩、止痛等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腹胀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冯妮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急诊应激条件下不同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情况,为急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例(2015 ~2017年)急诊应激条件下的高危患者,静脉穿刺包括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骨脉穿刺.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以及临床救治方法,200例患者均成功得到救治.结果:急诊内死亡15例,急诊留院1~3d后出院的患者62例,住院观察与治疗123例.首次穿刺失败患者6例,置管后退关患者3例,管腔堵塞患者2例.颈内静脉穿刺时间均值(202.50±4.60)s,股静脉穿刺时间均值(161.50±4.50)s.结论:急诊应激条件下不同静脉穿刺置管紧急救治中,股静脉穿刺置管更具优势,可以优先选择.
作者:石丽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患者的置管情况与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至该院就诊的安置留置胃管的患者96例(2015年8月17日至2016年9月17日),其中一组采用一般护理,另外一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安置胃管情况、自行拔管率.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自行拔管率分别为2.08%与18.75%,P<0.05;实验组舒适无痛苦、误入气管、恶心呕吐、一次插管成功发生率分别为89.58%、0.00%、10.42%、91.67%,相比常规组均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便于一次插管成功率的提高,减轻身心痛苦,值得采纳.
作者:李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研究急诊护理风险出现的原因以及管理成效是各大医院进行研究的课题.该院2016年进行急诊风险管理计划,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提升院方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加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弥补以往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实现急诊护理风险的合理化.
作者:章盈盈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恶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4.82±0.45) mmol/L,早餐后血糖水平为(6.58±0.22)mmol/L,午餐后血糖水平为(6.37±0.34)mmol/L,晚餐后血糖水平为(6.28±0.44) mmol/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海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职业女性工作及家庭负荷量大,长期不合理膳食及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身心健康.本文主要从职业女性工作角度出发,分析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单位环境内切实可行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及健康行为干预措施,旨在为促进职业女性身心健康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陈星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时代的变迁,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变革,也是思想的变革.90后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年轻员工,与70、80年代的人们有着很大的不同,与此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当下阶段90后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职业心理进行分析,接着主要针对企业如何对新时代员工进行健康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作者:刘雅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维护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延续护理的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价进行综述,为老年高血压病患的延续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袁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显性误吸导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将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各项心功能以及呼吸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接受研究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其显性误吸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症状,其中,31例并发急性心功能衰竭,3例死亡,另外9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死亡.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生显性误吸时极其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症状,而心功能衰竭以及ARDS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清除吸入物以及提供呼吸支持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同时,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高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致病原因与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在院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儿56例与健康儿童56例,分别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析其过敏原、疗效、血清总IgE含量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比例.结果:试验组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含量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其过敏原主要是尘螨、动物毛屑、花粉、牛奶、霉菌、海鲜、衣物等,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应及时测定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含量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比例,查出其致病因素与过敏原,积极开展局部治疗和系统性治疗,促进患儿身心健康.
作者:王维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