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李斌
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6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躯体功能(53.61±3.40)分等更高;实验组术后7d、1 mI-PSS评分(3.08±1.02)分与(2.81±0.89)分更低(P<0.05).结论:于患者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研究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运用体会.方法:将于该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出78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选择运用个性化护理措施选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应值(96.30%>70.37%);观察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且P<0.05.结论:针对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惠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产检的孕妇中选出1 5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的孕周不同分成孕早期组(11~ 17 w)、孕中期组(18~27 w)、孕晚期组(28 ~40 w);对全部孕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对于疑似胎儿畸形的孕妇再次行四维超声检查,统计三组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二维、四维超声联合检查对胎儿畸形检出率96.61%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82.20%,P<0.01;对于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二维、四维超声联合检查的确诊率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结论: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联合检查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准确率高,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畸形,提高检出率,为产前筛查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乔磊;谢丽娜;杨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参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单纯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脊柱后凸角度和脊柱前后缘高度.结果:对比两组良好率,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和脊柱前后缘高度,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内固定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孙楠;李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尿素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该院接收的88例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比常规治疗措施,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余雄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液室护理干预中护患沟通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80例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06月至2017年06月,按照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即常规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92.50% VS 80.00%),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室护理干预中,加强护患沟通,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融洽护患关系,以避免医疗纠纷,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汤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整体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125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分为采取术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62例)、术后综合护理的实验组(63例).对比两组两组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疼痛缓解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手术恢复.
作者:安美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烧伤患者有效护理措施达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烧伤患者107例,依据不同年龄、烧伤面积和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儿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结论:文章中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和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实践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仙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室危重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110例急诊留观室危重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有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预见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情救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急诊留观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值;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预见组病情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预见组护理满意度高于时照组,急诊留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值相近(P>0.05);干预后预见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预见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留观室危重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缩短留观时间,提升满意度.
作者:郑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儿童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36例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研究,对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36例患者主要为接种麻疹疫苗13.3%、无细胞百白破疫苗27.1%、乙脑减毒疫苗10%,其中异常多以过敏性皮疹为主要表现,过敏性皮疹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热性惊厥、无菌性脓肿和晕厥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预防接种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存在着重大的意义,接种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接种的规范流程,采取积极有效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措施,尽可能的避免其的发生.
作者:殷炳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公共场所作为城市、社会、国家的代言人.象征着文明,但由于各地的文化环境的不同,导致各地对于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视程度的差别.基本卫生的监督情况影响了人们对于当地的认可度,所以应针对现有的文明行为,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现有的不文明现象.
作者:张向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孕周在24~28周的初产妇糖筛查试验异常,进一步行OGTT试验,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58例.观察组30人,由营养师指导饮食控制,专科护士指导运动疗法.对照组28人,通过健康教育自行控制饮食.观察两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并且对妊娠结局影响小.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分娩方式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早期就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李俊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型起搏器不断问世,使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已从治疗单纯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领域,随着接受起搏治疗的人数不断增加,起搏器术后感染亦呈上升趋势,而加强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管理对预防起搏器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于小丽;王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临床应用喹喏酮类药物的处方300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取药物干预分为两组,其中干预前组有处方1 460张、干预后组有处方1 540张.对两组期间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组在联合用药不合理率、超适应症用药率、用法用量不合理率、不合理处方率上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5),但两组禁忌症用药率上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合理应用喹喏酮类药物加强药学干预可以提高用药合理率,减少联合用药不合理率、超适应症用药率、用法用量不合理率、不合理处方率,值得借鉴.
作者:刘亚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人工流产术后,为患者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单位接诊人工流产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患者62例,对照组行常规指导,观察组行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对比两组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对照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62.90%(39/62),观察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5.48%(53/62),(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后给予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可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知识掌握率.
作者:孙兴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多发性硬化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和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多发性硬化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使其生活质量有效提升,使患者病情得以改善.
作者:白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文章首先论述了脑科学的基本概念以及脑科学系列课程在医疗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随着脑科学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理念与技术进入了医学教育领域,为高等医学的教育课程内容设置提供了依据.然后从脑科学系列课程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医学教育中通过MOOCs方式传播医学知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其中着重阐释了MOOCs背景下,脑科学领域通过视听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社会情绪能力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密切联系,后提出有关脑科学指导并促进教育技术与交流互动的建议.医学教育应充分考虑培养医学生脑的多元智力理论,关注社会情绪对护理学习、记忆的影响,发挥脑功能作用,在快速发展的脑科学指导下促进实践改进和教学创新[1]为适应快速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教学实践也将注重并加强应用脑科学研究成果,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吉继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患者的置管情况与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至该院就诊的安置留置胃管的患者96例(2015年8月17日至2016年9月17日),其中一组采用一般护理,另外一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安置胃管情况、自行拔管率.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自行拔管率分别为2.08%与18.75%,P<0.05;实验组舒适无痛苦、误入气管、恶心呕吐、一次插管成功发生率分别为89.58%、0.00%、10.42%、91.67%,相比常规组均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便于一次插管成功率的提高,减轻身心痛苦,值得采纳.
作者:李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从2015年至2017年的7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各35例,第一组采用中医疗法中中药柔肝整肠法进行治疗.第二组采用开塞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是否排便间隔时间降低,粪便便质有所改善以及是否有不良反应等等.结果:第一组治愈29例,治愈率82.86%,好转4例,好转率11.43%,总有效率94.29%;第二组治愈8例,治愈率22.86%,好转18例,好转率51.43%,总有效率74.29%.结果显示第一组高于第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朋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优化护理干预在降低内科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方面的影响价值,确保内科高危疾病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该院150例内科高危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75例内科高危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75例内科高危患者接受优化护理.对比两组内科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科高危患者实施优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实施价值.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