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教育与临床实践一体化的护理

王毅兰;董靖;李玉芬;糟文婷;马娟娥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临床实践, 一体化, 临床护理, 病人满意度, 生命质量
摘要:护理学作为一门年轻和发展中的学科,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其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已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正在进一步地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迈进。健康教育作为护理措施的一种,已成为整体护理中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是否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致残、再次伤害、提高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41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20个月,41例患者中,11例为优,19例为良,7例为可,3例为可差,优良率为73.17%。结论:临床上给予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还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王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0例慢性附件炎的中医治疗及预防

    目的:分析探讨50例慢性附件炎的中医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慢性附件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中医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慢性附件炎,操作简便,医疗费用相对较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腰大肌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腰大肌病变的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腰大肌病变47例,对腰大肌病变的 CT 及 MRI 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8例腰大肌结核病变中均可见相邻胸、腰椎椎体骨质及椎间盘破坏并受累腰大肌肿胀;6例腰大肌脓肿内见多房影、分隔影或气体影;腰大肌良性肿瘤1例,转移瘤11例,其他恶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表现为腰大肌不规则肿胀、隆起,内见大片状坏死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血肿6例,密度混杂,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腰大肌萎缩2例,腰大肌体积均匀缩小。结论:多层螺旋 CT 和 MRI 检查对腰大肌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查找原发病灶、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景龙;毛一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程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126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多照组63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3例结合护理干预,探究两组间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 <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后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值得临床普及运用。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健康体检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体会。方法:对该院200例体检者进行体检中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体检人群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估,结合体检者的年龄,学历和体检频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评估。结果:由评估数据显示,对于不同年龄,学历和体检频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很大的效果,并且有非常大的需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不同性别和患病的体检者没有较大的健康教育需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体检者进行多因素回归方法统计,在健康体检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很大的效果。结论:由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人们健康体检中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并且体检者受到很多健康知识的教育,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对不同体检结果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诗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析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突发性耳聋84例

    目的:探讨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耳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耳针配合体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玉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智能和方法分析

    目的:对社区护士施行健康教育的智能化方法的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方法:选取30名社区护士,运用现代化的智能技术对其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健康能力教育,注重利用智能化操作系统对其日常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发挥网络快速传播和反馈信息的特性。结果:社区护士对于健康知识和护理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极大的提高了社区病患的护理满意度。结论:智能化教育是对社区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可以帮助提升整个社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卢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为绝经前冠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绝经前女性患者168例发病特点,找到其发病规律。结果:绝经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冠心病家族史、人格气质类型及吸烟。结论:高血压、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冠心病家族史、人格气质类型、吸烟是绝经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岩;魏薇;任玉茹;刘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以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行肺炎支原体血凝集试验及 X 胸片检查,其中,观察组单独给予红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为70.45%,观察组为93.18%,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肺部问题上,并具有早期诊断困难,病情易反复发作的特征。在治疗上,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案,不仅效果明显,毒副作用还较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范文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滋病患者家属的风险管理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艾滋病患者家属使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家属共63名,对其进行风险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的疾病防护知识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自我防护知识指导。结果:63名艾滋病患者家属中,有4名在研究开始前通过检查显示为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在风险管理结束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期13~25个月,没有家属受到艾滋病的病毒感染。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缓解艾滋病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使他们掌握相关的防护知识,降低艾滋病患者家属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思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该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90例,分别分成两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45例患者采用综合干预优质护理,对照组45例重症患者选择常规的干预,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重症患者病情恢复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另外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病情的恢复率及恢复质量,并且极大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和感染,治疗的依从性较好,能够从根本促进病情的好转。

    作者:张剑;蒋海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射频止血联合康复治疗急性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射频止血联合康复治疗急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鼻出血患者51例,给予鼻内镜下射频止血联合康复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程度、鼻腔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经过治疗后,51例患者中,显效3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49例,有效率为96.1%;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患者疼痛程度(2.2±0.7)分,鼻腔通气时间(3.2±1.4)d,住院天数(5.1±1.1)d。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射频止血联合康复治疗法治疗急性鼻出血时,能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鼻腔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贺海英;万改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规范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100例神经外科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比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肺部感染率差异。结果:常规组患者满意度76.0%,肺部感染率12.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8.0%,肺部感染率2.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中起到积极作用,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作者:冷思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者的心脏超声特征。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及高血压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 LAD、IVST、LVPWT、LVEDd、LVEF。结果:对照组 LAD 为(36.23±4.83)mm,观察组 LAD 为(30.87±4.04)mm,两组有差异(P <0.05);对照组 IVST 为(9.14±1.28)mm,观察组 IVST 为(11.23±1.54)mm,两组有差异(P <0.05)。两组在 LVPWT、LVEDd、LVEF 方面无差异(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其左心房扩大,室间隔增厚,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林国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胃炎应用雷尼替丁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应用雷尼替丁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潘立酮进行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观察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8,P <0.05)。结论:慢性胃炎应用雷尼替丁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春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的 ICU 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和总结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的 ICU 护理措施。方法:收集重型颅脑外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3例,根据患者家属意愿分为30例对照组和3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死亡率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菲;王松;张卫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对疑似为异位妊娠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PHILIPS -iu22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结论:该研究采用的经阴道超声检出率较高,而且无需充盈膀胱,不会受到患者脂肪、体型等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郭朝侠;洪素丽;陈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出院随访对痛风病患者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出院随访对痛风病患者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探究出院随访对痛风病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所收到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痛风病患者106例。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在进行出院随访时继续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对照组护理人员则在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不再做过多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血尿酸含量、疾病复发情况及患者对痛风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数据间的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人员对痛风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在出院后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刘荣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预测与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和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预测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激惹因子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冲动行为及激惹因子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冲动行为,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中有25例出现冲动行为,发生率为5.4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激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首先借助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的激惹因子进行评测,从而预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然后根据评测结果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继芬;李玉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6040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总结分析患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6040例输血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9例输注冰冻血浆,有4例输注血小板,有2例输注红细胞,有1例输注冷沉淀。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0例为过敏反应,占62.5%;有3例为发热反应,占18.8%;有2例为肺损伤,占12.5%;有1例为溶血反应,占6.3%。结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肺损伤及溶血反应等为常见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输血过程中应加强输血防治工作开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袁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