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霞
目的:观察妇科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82例妇科痛经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痛经患者实施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tients,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giving the control group,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Observation group of 41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symptoms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y dysmenorrhea,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寸龙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苏子降气汤加味治疗痰浊壅肺型肺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 AECOPD 患者(中医诊断为痰浊壅肺证)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苏子降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1.7%),比较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对于痰浊壅肺证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苏子降气汤加味,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该方剂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初金玲;王旭东;杨质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该院选取100例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急救新技术对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术对组内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解毒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控制情况的各项数据普遍高于比对照组,另外从两组患者死亡人数看,观察组的死亡人数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救新技术可以使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病情能够迅速得到控制,帮助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田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应用雷尼替丁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潘立酮进行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观察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8,P <0.05)。结论:慢性胃炎应用雷尼替丁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春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以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行肺炎支原体血凝集试验及 X 胸片检查,其中,观察组单独给予红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为70.45%,观察组为93.18%,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肺部问题上,并具有早期诊断困难,病情易反复发作的特征。在治疗上,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案,不仅效果明显,毒副作用还较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范文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颈椎病采取中药热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接收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一共有3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双柏散外敷治疗,治疗组对病人采取中药热敷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颈椎病采取中药热敷治疗,可以使其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雷东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脑血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24例,将其平均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和西药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在前两个治疗疗程内症状改善例数多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西医药结合治疗脑血栓疾病疗效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尹永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24例,随机抽取62例为对照组行蒙脱石散,另62例为研究组行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9%(61/62)优于对照组的87.10%(5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确切,不仅缩短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还保证了患儿早日康复。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61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FAM及 BI 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在积极内科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佟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在分娩后访视的过程当中产妇以及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该中心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访视的102例产妇,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通过上门访视来了解产妇以及新生儿出现的情况,并且尝试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结果:102位产妇当中,在进行了产后访视之后发现,出现了母乳喂养方面、产妇分娩后出现产后抑郁、产妇的会阴伤口出现感染以及新生儿黄疸和红臀等不同方面的情况。结论:在产妇分娩之后及时对产妇以及新生儿展开访视,可以及时发现产妇以及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直接提升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日常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产后发病的概率。
作者:姚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艾滋病患者家属使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家属共63名,对其进行风险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的疾病防护知识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自我防护知识指导。结果:63名艾滋病患者家属中,有4名在研究开始前通过检查显示为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在风险管理结束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期13~25个月,没有家属受到艾滋病的病毒感染。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缓解艾滋病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使他们掌握相关的防护知识,降低艾滋病患者家属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思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出院随访对痛风病患者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探究出院随访对痛风病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所收到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痛风病患者106例。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在进行出院随访时继续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对照组护理人员则在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不再做过多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血尿酸含量、疾病复发情况及患者对痛风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数据间的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人员对痛风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在出院后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刘荣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行了会阴侧切术后产妇9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会阴切口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产妇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妇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使产妇更满意。可在产科推广。
作者:黄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改革推动下,医药卫生制度不断革新,与此同时,国内医疗市场变化极大,民众对公立医院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作为公立医院,必须立足于绩效考核,实行更为科学的管理办法。该文从服务人民群众、倡导现代化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入手,提出明确公立医院性质和绩效考核意义,理性分析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现存问题,并从政府层面、医院考核、社会反馈、现实矛盾、指标内容等角度全面分析,希望能够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改革起到丰富理论、推动实践的作用。
作者:吴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4个社区2200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分层抽样,进行回顾性调研或现患调研。分析其应用中医药治疗情况。结果:根据病案资料,涉及206味药物。累计频率在24%以上使用相对频率多的为黄芪、山药、丹参、生地黄、麦冬、葛根、茯苓等。在中药防治糖尿病中共选用中药制剂84种,累计频率50%以上应用频次多的方剂为六味地黄汤、左归丸、消渴方等。针灸拿及外治法类包括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穴位注射等。进行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治愈16例,治愈率为11.59%,缓解86例,缓解率为62.32%。其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药防治社区糖尿病具有明显疗效,其在患者的机体调理方面据偶遇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应用率较低,应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作者:夏祥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中展开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方案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该社区医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作治疗组,本组入选患者选择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方案;同期选择高血压患者100例,作对照组,本组入选患者选择常规管理方案,对2组入选患者血压值、脑卒中症状发生几率等指标进行客观评定。结果:所有入选患者都已经完成救护工作,治疗组入选患者收缩压值(119.65±8.77)mmHg,舒张压值(79.88±4.66)mmHg,对照组分别是(137.23±10.97)mmHg 和(94.11±6.56)mmHg。且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并发脑卒中,对照组中有38例,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推行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方案效果突出,除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以外,还能够避免脑卒中症状的发生,建议推广。
作者:潘于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该院药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监管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仅0.05%与常规组0.31%相比,显而易见监管组的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合理强化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能够有效的降低药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作者:冉会敏;罗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血液净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实践及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培训的35名学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手册,建立学员培训记录手册,对学员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定期对其进行考核,通过三个月的有计划、系统的学习,使学员能熟练掌握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专科理论及护理,严格按照专科操作流程规范各项技能操作,并对其培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35名学员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均能通过专科理论、技能的考核,独立上岗,取得江苏省血液净化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结论:对血液净化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水平,均能够严格按照专科操作流程规范各项技能操作,值得借鉴。
作者:杨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大肌病变的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腰大肌病变47例,对腰大肌病变的 CT 及 MRI 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8例腰大肌结核病变中均可见相邻胸、腰椎椎体骨质及椎间盘破坏并受累腰大肌肿胀;6例腰大肌脓肿内见多房影、分隔影或气体影;腰大肌良性肿瘤1例,转移瘤11例,其他恶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表现为腰大肌不规则肿胀、隆起,内见大片状坏死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血肿6例,密度混杂,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腰大肌萎缩2例,腰大肌体积均匀缩小。结论:多层螺旋 CT 和 MRI 检查对腰大肌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查找原发病灶、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景龙;毛一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采用全方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身心状况和康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后 SAS 和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94.6%)和护理满意率(91.9%)均高于对照组(83.8%、7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身心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
作者:周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