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管理对门诊换药室护理风险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杨映梅

关键词:细节管理:换药室, 护理质量,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门诊换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xx院门诊换药室护士4例,实施细节管理,比较细节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后(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区段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4.51%,显著高于对照组(79.33,P<0.05);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6.04%,显著低于对照组(13.40%,P<0.05).结论:细节管理有助于提升门诊换药室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小儿腹痛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小儿腹痛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以腹痛为主诉就诊且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516例患儿资料,对检查方法及诊断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8.2%(507/516),误诊病例9例,包括阑尾炎6例,肠息肉并发肠套叠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小儿腹痛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无创,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值得作为小儿腹痛病的首选检查.

    作者:张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妇女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的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妇女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总结该院计划生育科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为70例老年妇女患者实施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术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当中,共有68例患者顺利取出节育环,2例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顺利取出节育环.患者术中出血较少,取环过程中仅有4例患者出现了水中毒情况,在后续的临床康复护理过程中逐渐平稳;出现人流反应综合症的患者有3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疾病症状消除.结论:老年妇女受自身身体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各类基础疾病较多,机体耐受性较差,在实施节育器嵌顿宫腔镜下取环的过程中风险因素较大,临床康复护理应将术前护理及心理护理工作作为实施重点,完善相应的手术准备工作,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状的观察与护理,进一步提升康复治疗的整体质量.

    作者:邢泽红;蒋锐;王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6例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历号尾数的奇偶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虎杖烧伤油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外涂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应用复方桐叶烧伤油进行治疗的效果好,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作者:李金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和多种西药联合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根据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接收的8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多种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对这些患者临床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原因,提供针对性的处理方式.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其他西药联合使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非联合使用要高,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就是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和西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需要对其引起重视,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多种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能够为临床安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白带检验及感染率动态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接受白带检验和感染率的相关情况.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共对4790例白带检查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2009至2013年期间,我院临床接受的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初2009年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感染率是6.14%,2013年该数据上升至7.97%,2009年霉菌性阴道炎感染率是7.68%,2013年时上升至11.02%.霉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上升速度比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率上升的更加快速一些,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中352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有312例是白细胞(+++)以上,比例是88.63%;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有357例的上皮细胞(+++)以上,比例是75.47%.结论:临床中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比较高,精准度高,而且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需要引起医护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王文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鼻窦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窦内镜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8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鼻窦内镜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和73.17%,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8%和41.46%,观察组明患者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窦内镜进行治疗安全性较好,疗效可靠.

    作者:何进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终止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病例资料回顾

    目的:研究和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和终止方法.方法:收集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共4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43例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米非司酮联合刮宫术、清宫术和开腹手术.其中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好,而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对于病情危重患者适用.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一旦确诊患者应立即终止妊娠,患者在流产时可能过会出现大出血,在治疗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袁成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钠+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助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以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综合疗法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菊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为老年重症患者营养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93例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现状进行测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例,实验组47例,对照组对心衰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白蛋白指标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进行全程营养干预后血清白蛋白指标比护理前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后没有什么变化,实验组在护理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再次住院和病死率.

    作者:王永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转化医学是联系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双向桥梁.在肿瘤学临床实践中,转化医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阶段肿瘤临床教学对转化医学重视不足.本文以肺癌的靶向治疗发展及相关基础知识的深入研究为例,探讨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关联及通过转化医学思维解决临床实际的思维方式培养的方法,以期提高肿瘤教学效果.

    作者:李大鹏;冯军;陈凯;陶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形势下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难点及对策分析

    本文首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开展了研究,发现了其工作难点,进而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作者:许丽君;周优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刀松解术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针刀松解术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局部封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中药外洗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2 w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5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治愈的患者30例(54.55%),有效患者6例(10.91%),无效19例(34.5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45%;观察组5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治愈的患者有43例(78.18%),有效患者有10例(18.18%),无效2例(3.6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时,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中药外洗的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究县级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妇产科护理工作作为医院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女性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县级基层医院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却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直接的影响,也不利于女性健康.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县级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完善及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徐志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在实验组中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实施改进后的程序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对对照组中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则采取常规管理模式护理,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院内感染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为8.78%,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为14.25%,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护理管理流程,可以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增强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及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的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45%,与对照组的87.5%相比,观察组的疗效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外孕患者采用联合保守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卜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外科诊断分析

    目的: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外科诊断分析结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经外科诊断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1)转移性右下腹痛者38例、首次右下腹部痛者28例、模糊不清者12例.(2)白细胞计数为5.24×109/L至22.58×109/L,白细胞计数均值为(12.96±2.21)×109/L.其中,采取腹部X线平片检查者52例,其中检测出存在右下腹壁肠管积气者29例.经腹部B超检查发现,14例存在急性阑尾炎,19例存在腹腔渗液,6例存在右下腹部包块.结论:由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具典型性,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为此采取早期诊断措施非常关键;同时,需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控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此使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母继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未接受PCI或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29/34),与对照组的73.53%(25/34)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2%(3/34),较对照组的26.47%(9/34)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且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小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具体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之后失败的新生儿22例,并且在治疗失败之后改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方式,对于患儿pH值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频震荡通气治疗之前,所有患儿的各项指标均出现异常现象,高频震荡通气治疗之后,患儿的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动脉血液中的PH值也恢复了正常状态,在患儿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前以及治疗之后的4、12、24、48 h的时间点上患儿身体情况均有所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患儿临床资料的调查能够看出,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病情不具有显著效果,经过高频震荡通气治疗之后,患儿身体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且相对常频通气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钟锦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析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用于介入治疗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到手术后的全方位护理.结果:护理总有效率为90%,仅有5例患者的肿瘤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中给予全方位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张嘉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的应用及优点.方法: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术的患者622例,按自愿原则分为超导可视无痛人流组(观察组)311例与常规盲视无痛人流术组(对照组)31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宫腔内组织残留情况、子宫穿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宫腔内组织残留、子宫穿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梦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