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菊
目的:原发性痛经是妇科疾病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为女性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前关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原因和防止机制研究在不断深入,并逐渐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果,本文对相关研究中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分析,希望为以后的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和防止奠定基础。
作者:林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接受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溶栓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0.97%、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方明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使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60位病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兰索拉唑进行诊治,实验组使用甲氰咪胍进行诊治,对比两组的诊治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兰索拉唑医治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进而减少复发率,应对其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低领小弧形切口与传统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甲状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低领小弧形切口治疗和传统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与对照组患者的32.56%相比,明显偏少(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低领小弧形切口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修超;杨东兴;王炳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门诊妇科阴道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02月至2015年06月门诊收治的妇科阴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干预路径,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持续干预2周,随访6个月,将两组患者6个月内阴道炎复发率、健康行为依从性等指标作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内,干预组(4.0%)阴道炎复发率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20.0%,P <0.05);干预组(94.0%)的健康行为依从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74.0%,P <0.05)。结论:对门诊阴道炎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健康行为依从性,降低阴道炎的复发率,值得借鉴和尝试。
作者:张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到院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参与本研究,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均34例的循证组和常规组,前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后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循证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5.9%)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 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再次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推荐应用于临床。
作者:祝想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护理工作中除了给与患者药物治疗和关照之外,更重要的是和患者做好沟通,能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减少病痛及不适。通过护士与患者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流,达到满足患者的需求;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做好宣教,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是成就护理事业的顺风船,用心灵守护我们的病人,用心灵呵护我们的事业。
作者:亢平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超声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经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0例,利用超声影像对胆囊残余病变进行诊断分析。结果:2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均出现相对应的胆囊症状,且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2例。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利用超声影像对胆囊残余病变进行检查,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检查广泛应用。
作者:杨丽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主要实施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主要实施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6%,通过两组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宫外孕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吉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进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不全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左卡尼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 <0.05);治疗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 B 型前脑钠肽、肌酐及尿胆素等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不全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心肾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该院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 组和 B 组各20例,A 组用缩宫素治疗,B 组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的为16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的为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可见,B 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A 组(P <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为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致残率与病死率,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吴素蓉;李菊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1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治疗,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表层细胞百分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表层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表层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时,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系统评价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有关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成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痰效果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对符合的文献采用 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比单纯雾化吸入可增加每日排痰量,缩短体温恢复天数和患者住院天数。结论: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痰效果较好。
作者:卓莉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在统计学指导下选取急性期脑出血患者60例,将其分为数量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基础性治疗措施相同的时候,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与并发症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P <0.05);且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很显然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俊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来该院门诊部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41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 P2 hPG 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 FPG 和 HbA1C 水平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上,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欧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医院出现 HICH 术后并发症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给予治疗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术后住院时间2~71 d,平均(21±13)d,死亡率13.33%,重度残疾40.0%;入院时 NIHSS 评分(16.4±2.2)分,14 d 后(14.1±3.5)分,30 d 后(12.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40.0%。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张巧玫;王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与导致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与预防手术感染。方法:对该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5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根据统计,共发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收治病例的0.71%,在11感染者中,骨科无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为7例,1至2小时间的为3例,1小时以内的1例。并且与是否接台手术、手术室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管理,提高作业标准与检查监督措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定产妇产程中运用体位指导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产妇共180例,随机分成2个组。其中,A 组共有产妇90例,其产程中运用体位指导;B 组共有产妇90例,其产程中运用常规分娩模式,观察两组入选产妇分娩结局以及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所有入选产妇均已成功分娩,其中 A 组有85例自然分娩,B 组有57例,A 组分娩质量有明显优势,对比有差距(P <0.05)。结论:在产妇产程中,推行体位指导方案效果显著,可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建议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卵巢良性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窦状卵泡数、妊娠时间、妊娠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妊娠率高以及不良反应少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一涵 刊期: 2016年第06期